高欣雨 张田田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小学;爱国主义

红色文化是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到中小学生教育,对其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贯彻中小学教育时,融入地方性的红色文化教育,一方面提升中小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切实促进学生的对地方红色历史及红色资源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进行中小学教育结合方面尚有改进空间。例如受学校利用不到位、学生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优势尚未突出,在推动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从教师、学生、校园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创新教育形式,采用创新性宣传方法是融入中小学教育的路径。如此,才能使陕西红色文化在在新时代教育中“活起来”。

  一、陕西红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的实践现状

  1.对陕西红色文化的整合有待加强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数量多。据陕西省党史研究室等权威部门统计,全省10个地市共公开发布红色文化资源2000多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233处。陕北共有重要红色文化资源61处,关中108处,陕南64处。[1]陕西红色文化类型丰富多彩,以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两大类为主。物质文化资源包括渭华起义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洛川会议旧址瓦窑堡革命旧址、牛背梁等红色遗迹遗址;记录重大政治意义的文件、标语、信函及影像材料等物质载体。精神文化资源包括以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崇高的革命理想的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为代表的精神结晶;以陕西人民生活为创作主体,扎根人民,沁入生活的文艺创作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保卫延安》等。虽然红色资源丰富,但在宣传方式融合方面还有不足。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方面。目前红色文化宣传方式仍沿用广播、报纸、电视类的传统媒介,缺少创新性的宣传方式,导致红色文化呈现方式仍然依靠纪念馆、书籍、遗址等静态表达,缺乏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受传统媒体宣传的影响,使红色文化传播产生受众范围小、互动性差、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难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教育方法与内容有待升级

在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融合上。由于学校教学空间及时间限制,教师多讲授法开展教学,因此多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革命史实缺乏深入见解的问题。一些现场教学也多以扫墓祭奠、重温誓词、讲述故事为主,缺少创新,没有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学党史讲党史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而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2]教师作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施教者,存在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在课堂中以完成课时任务为主,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建立的内容存在浮光掠影的问题,即使是教材中涉及了爱国思想,也是一带而过,导致无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时,红色故事的选择上缺乏地方代表性。

  3.红色文化教育和实践教育缺乏契合性

大部分学校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官只能停留在书本的图片上、播放的视频和老师口头的讲解上,欠缺实践性学习方式。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思政课教育的重视,中小学学校纷纷设立历史纪念馆、革命遗址、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基地,以丰富教学形式。在许多情况下,仅仅拉横幅合照就被视为“学习”,挂上基地的牌子则被看作一切都顺利。因此,长期深入地考察学生,特别是带有教育目的的考察,变得难以实现。这种情况下,红色教育可能出现了虚假的状况和虚假的表现。教育内涵与时代意义得不到最大化的提炼和升华,彰显不出新形势下传统红色资源的现代德育实践教育作用。如果把宏伟的红色文化同地方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把这种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再运用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就能够极大地推动红色教育,深入中小学生心中,使之感到亲切、产生共鸣,推进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二、陕西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生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筑牢中小学生思想精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小学生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新时代中小学生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披着“真实”的外衣粉墨登场,通过抹黑英雄人物、颠倒事实真相使正处于价值观建立时期的青少年对而耳濡目染的历史感到怀疑。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是“润物细无声”般地教化。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梳理正确的价值观,抵抗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反击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教育是为了逐渐将革命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中小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为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好党的教育政策,解决好“培养什幺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有助于丰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有效整合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陕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先进文化,具有资政育人意义。陕西红色文化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所需要引用的战争遗址、纪念馆、革命遗留物等物质形态资源,还有延安精神、革命人物事迹、中国共产党党史等精神形态资源,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这些都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文化资源。例如陕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个革命时期涌现了像刘天章、王文钊、习仲勋等一批革命榜样人物,他们对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课堂上讲述这些革命榜样人物,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革命人物的身上学习他们的爱国品质,也可以了解国家的革命史。

  3.有助于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新时代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新鲜血液的参与,中小学生作为重要的新生力,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气质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小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品读历史史料、了解人物传记、体验精神情感,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和光辉事迹,有助于激发对红色文化的探索热情和爱国情感。在未来,学生可能从事文化保护的相关工作,通过不断深入挖掘陕西省红色文化真实事例,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和内涵,同时对陕西红色文化的保护继承也起到作用。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才能助推红色教育实践得到更好发展。

  三、陕西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生教育的实践路径

  1.落实育人举措,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4]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辨别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首先,教师在具备端正的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具备坚实的红色文化知识和强烈的历史情怀。可以通过在学习强国上学习、浏览陕西文化公众号、参观地方纪念馆等方式根植家国情怀。其次,将红色文化内容引入课堂,推进课堂思政入脑入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思政的要素,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把革命英雄事迹、红色故事等内容引入课堂。例如,在课间播放有关爱国主义的视频和歌曲,或者在上课前用一两分钟让学生来分享一个时事热点、红色英雄人物、红色文化遗址等,做到知、情、意、行的结合。

  2.营造校园氛围,增强文化宣传

课堂是中小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不够。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校园文化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涵盖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校园内,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需要选用中小学生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打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强调感性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局部理解和印象,启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在初中阶段,我们应重点打牢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强化整体认知。至于高中阶段,则应侧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认同。在内容选择上,选择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先驱、代表性文学文艺作品等素材对其进行介绍,从陕西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立足于陕西省革命史,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地方特色,体现时代性本土化,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家国共鸣。在形式呈现上,除了亭台建筑、墙壁书画等物质基础层面,校园文化还有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入手,对师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红色文化氛围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明望舒.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本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23,37(3):8-14.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16.

[4]习近平论“好老师”:教师第一位是“传道”. 新华网,2014-09-09.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