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其中,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以“填鸭式”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新旧知识联系不够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新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新旧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挖掘,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举一反三,问题解决能力难以提升。

  (三)实践操作环节缺失

数学学习离不开动手实践。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题目训练,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加强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总结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图形的相似”知识,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物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拆分等方式,亲自动手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再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问卷调查,让学生亲自设计问卷、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在实践中体验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课后总结,提高类比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来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肯定学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通过这种交流碰撞,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找到解题的最佳路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相似问题进行类比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和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能力。

  四、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新旧知识联系,重视实践环节,注重总结提升,多措并举,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迎曦.小学数学核心能力的表现及问题解决能力培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8):94-96.

[2]孙皓.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周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03):71-73.

[4]杨国辉.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2020(48):93.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逸夫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