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轩

梁晋才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个半主动寻的制导中低空防空导弹系列(红旗六十一及甲、乙、丙三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以及猎鹰六十号(N)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为我国舰空导弹系统和野战防空导弹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填补了两大空白。

他常说:“我觉得航天精神不是个口号,它是用我们的奉献精神,用汗水不断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坎坷,攻克了一个一个的难关,这样的精神凝聚起了航天精神。”

他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代舰空导弹武器系统走过了艰苦的20多年定型批产历程,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多坎坷,几乎每一个关卡都是背水一战。为了国家防空事业,梁晋才带领大家一路摸爬滚打,尝尽酸甜苦辣,培养出了一支遇到困难不会气馁、有了成绩不会骄傲、不怕艰苦、能打硬仗的队伍。

1、第一个半液浮陀螺研制成功

20世纪60年代,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国防工业基础,党中央发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号召,要求用自己的力量发展中国的国防事业。

这是一场开创国内先河的攻坚战。国内从来没有研制生产过半液浮陀螺,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技术难关接踵而来。梁晋才是不怕解难题的。一个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如此复杂,总会存在困难和问题。为了发挥大家的智慧,他突破了以往设计、生产分别进行讨论研究的做法,而采用了“三结合”战术,就是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师傅集合在一起,把任务形势、研制进度、技术难点全部进行交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一起想办法,一起解难题。在“三结合”的平等氛围中,大家都觉得能够为解决问题出一份力是种光荣,所以主动性特别高。即使对某些观点有争论,也争论得很痛快,事后绝不会影响到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

每次讨论后,梁晋才都会根据各种意见,快速地进行综合思考,最终拿出主导意见并果断拍板。确定方案之后,每个人都可以立即着手工作,少了中间层层传达的环节,更避免了传达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歧义、误解,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就这样,大家不分昼夜,抱团作战,边研究、边讨论、边分析、边拟图、边生产,解决了拦在面前的一个个技术障碍。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晋才带领攻关团队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啃下了这根“硬骨头”,中国第一个半液浮陀螺研制成功。

2、攻克引战配合“拦路虎”

1978年8月,梁晋才被任命为红旗六十一号的副总设计师。在一路过关斩将般的技术攻关后,梁晋才和他的队伍迎面遇上了一只“拦路虎”——导弹引信和战斗部的配合出现了问题。

压力重重,困难重重。在这个关键时刻,梁晋才牵头成立引战配合技术攻关组并担任组长,挑起了全部的重担。为了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梁晋才带着攻关组的成员直接到一线去了解引信的研制情况,与科技人员、工人师傅和技术领导讨论、试验、分析问题。有时为了搞清楚一个测试数据、一个技术问题,梁晋才往往会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到深夜。

梁晋才带着技术人员专门到研制靶机的单位去进行了多次试验、分析、论证,结果发现,是靶机发动机增压机的涡轮旋转叶片旋转,使导弹引信的调制产生附加谱线,导致引信提前启动,引起战斗部早爆。而引信不炸,则是在弹目特定的交会姿态下,引信接收的回波能量太小,不足以启动导致的。关键原因找到了,那又该如何解决呢?

梁晋才召集总体部和专业所的设计人员,反复组织多层次的研讨,集思广益。在研讨会上,技术人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每个人的发言,梁晋才都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认真思考。

在反复思考论证后,梁晋才在引信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引信”的方案,以此解决引信提前启动的问题。为了验证这个攻关成果,一年之后,梁晋才带领队伍再一次进场。这一次,引战配合的打靶飞行试验给了辛苦攻关一年的梁晋才一个大大的喜悦,试验结果漂亮、完美!梁晋才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又一头凶猛的“拦路虎”被驯服了!

3、临危受命攻关整质见成效

1983年2月,红旗六十一号在正式转入定型靶试前,还要对研制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飞行试验考核。而就在这次考核中,三发导弹在三次飞行试验中均以失败告终。红旗六十一号的定型之路变得扑朔迷离,前景不明。

就是在这个困难时期,梁晋才被任命为红旗六十一号总设计师。

为了给红旗六十一号赢得一线生机,梁晋才决定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在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后,他提出了“排故、攻关、整质”六字方针,要求研制队伍用“三条腿”走路,通过“排故”认真查找导弹出现故障的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制定必要的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通过 “攻关”找到病源,应用最新技术,努力进行技术攻关,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整质”从人员思想、工作作风、管理细节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环节,务求做到精益求精,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梁晋才不仅要求研制队伍“治标、治本”,还扩大了范围,要求相关的厂所进行质量整顿。梁晋才在这场“排故、攻关、整质”的活动中,变得异常敏感,也异常苛刻。对每一个问题,他要求要有详细的故障分析报告,明确判断是个别问题还是批次性问题。对每一份报告,他都要亲自把关,逐字逐句地审核确认。

1984年的秋天,在经历一年的洗礼后,梁晋才和他的研制队伍迎来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红旗六十一号导弹迎来首发靶试。“10、9、8……3、2、1”,随着靶机进入导弹预定发射区,指挥员果断地发出命令:“发射!”火光一闪,导弹犹如发现了猎物的狮子一般,瞬间就以威猛矫捷的姿态扑了出去。弹机交会了!成功了!成功了!

无论做哪项工作,梁晋才都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梁晋才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防空导弹事业的一道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有成功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