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帅

[摘           要]  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是医学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的本质是能力教学,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实践类课程思政的现状,指出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应该从医学学科实验课、医学实习阶段课程和社会实践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关    键   词]  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课程思政;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64-03

2014年,上海在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起社会反响。教育界对课程思政的关注和研究由此开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实践类课程是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巧妙运用教学策略,与理论课程无缝衔接,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全国各地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及建设如火如荼,经历了由课程思政概念诠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到专业建设研究的历程,研究成果丰硕,研究日渐深入。在此背景下,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研究经历了大致相同的阶段。2014年,上海市政府第一次提出课程思政,理论界围绕课程思政内涵进行讨论。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因素,各类课程如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这一阶段理论界探讨的焦点和重点。石书臣(2018)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体现在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对内容和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以笔者所在M高校为例,2019年底学院先后颁布《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关于申报首批示范课程》等文件,设立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开展首批课程思政说课讲课竞赛,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总体来说,课程思政具体实施仍处在摸索阶段。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包括医学类专业课程在内的七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目标作了具体要求,课程思政进入普及化的实施阶段。笔者将主题词“课程思政”和“医学”,时间限定在2020年7月1日—2021年7月1日,通过对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共有771条结果,把结果中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筛选出来,结合之前结果比照之后,得出在《纲要》印发之后,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问题。

二、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现状

(一)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重要性

实践类课程是医学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本质是能力教学。实践类课程包括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类课程三部分。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目前,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实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组织胚胎学实验、诊断学实验、内科学实验、外科学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医学免疫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外科学与手术学实验、妇产科学实验、儿科学实验、传染病学实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实验等。例如,人体解剖实验是医学生最直接、最感官认识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实验课,诊断学实验是指导学生问诊方法、技巧、内容以及病例书写等临床工作的重要课程。临床见习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的最后阶段,它将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是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培养独立思考与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一定课时的临床见习实习,将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向医生这一重要角色的跨越式转变。社会实践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二)实践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现状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是医学理论巩固和检验的重要体现,是医学生进入职业前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必备阶段。

以中文数据库知网为例,将“医学实验教学”“思政”作为关键词搜索主题,将得到的15条相关搜索词条进行整理,剔除不符合条件的论文选项,有效搜索结果有10条,其中涉及的医学实验教学有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病理学、机能学、微生物学等。总体而言,相比理论课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成果较少,是课程思政研究“洼地”。临床学生医院见习、实习课程思政研究更是鲜见。

(三)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不够

首先,当前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构建途径相对来说比较狭隘,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有效对接,进而使二者之间的互动更为良好。与此同时还要汲取各个学科当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各个课程串联到一起。其次,在精心提炼方式方法方面还有所欠缺,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不能做到因时而进,教学方法相对来说不够灵活,对学生来说趣味性也非常差,很难适应当前阶段我国信息传播的规律,从多方面的生活现实当中提取思想政治元素,做不到将思政元素与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相互融合。最后,没有充分运用好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等教育资源,没有做到使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更加具有温度。

三、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一)医学学科实验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医学学科实验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在实验中,可以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脑海中。学科实验课程思政的途径形式多样,而课程思政贯穿实验准备、教学、总结教学全环节。在实验准备阶段,例如,人体解剖学实验老师讲解遗体捐献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养成尊重遗体捐献者的习惯,尊重和爱护“大体老师”,学会敬畏生命,领会和感悟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树立为医学事业、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的精神;妇产科学实验老师讲解女性从怀孕到生产的身体指标的巨大变化,每个新生命来到世间母亲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引导女性要懂得保护自己,让学生学会感恩,不要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领会生命的意义;诊断学实验老师讲解诊断过程及诊断技巧,坚持诊断思维,学生在问诊过程中要尊重患者个人信仰、隐私和人格,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积极树立沟通意识。

实验教学环节是课程思政效果检验的重要体现。实验教学中操作规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这些都是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入行的表现。在实验总结阶段,实验课教师应当多元化地设置评价标准,把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例如,实验报告中可以设置主观性的题型,把学生实验中所思、所想、所为给予总结和回顾;抑或是增设和专业实验课程相关的人文社科类知识点,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医学实习阶段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医学实习阶段在医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会在低年级阶段,即大学一、二年级时就完成修读。在高年级阶段明显呈现两种情况:一是医学专业学生离开校园前往医院实习,二是思想理论教育出现空白。同时出现的这两种情况之间不是毫无关联的,给课程思政开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实习期间主要是由高校聘请医院的专业医生承担教学任务。脱离了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进入社会,医生可利用和挖掘的课程思政资源十分丰富。首先,医生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职业体验。临床带教中,带教医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是课程思政的最好素材。其次,医院有较为丰富的思想理论教育环境和机会。医院设立院史馆,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一所医院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以及涌现出的名医名家,进而坚定学生的职业信仰。

(三)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社会实践类课程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这类社会实践类课程分为和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性活动、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作为医学生,经常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性的活动,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奉献精神,有助于医生职业精神的养成。笔者以所在的M院校为例,对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从不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学生占到5.68%,绝大多数学生偶尔参加,占比为80.92%,经常参加的占比13.5%,高于其他专业。36.32%的学生愿意参加“校内迎新、会务、晚会等”校内志愿服务工作,63.68%的学生更愿意参加“社区义诊、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很明显,校外志愿服务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学生社团、团委等定期开展的社区义诊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坚定职业选择和职业信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成为主旋律,学生有组织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在今年特殊背景下,医学生扛起使命担当,展现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展示医学生的精神风貌。

(四)生命教育融入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

救死扶伤和保护人们的健康一直以来都是医生的职责,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升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实验动物一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渗透关于敬畏生命的伦理教育。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关爱实验动物,进而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感恩之心激发出来,最终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尊重和爱护患者。

(五)完善教学方案

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将思想政治相关的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案例以及互动讨论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其中,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课后,教师要充分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拓展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而且教师要将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上报给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确保学生能够健康、良好地发展。

(六)为学生增设思创导师

为了更好地将社会各方面优秀人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校需要为每个年级的学生都配备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创导师,而这些人员往往都是由学校的领导以及现有的教师担任。他们通过为学生介绍自身的发展经历以及学校相关的教学投入和对学生学习的期望,让学生能够更加珍惜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思创导师还要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个体辅导,主题班会主要围绕“我和我的祖国”内容展开,以医学专业的发展以及变化作为蓝本,将医学领域当中光辉的事迹为学生讲述出来,将思创导师在学术科研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促使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加努力学习。

(七)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

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材中具有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为学生讲解药理发展史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加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而获取诺贝尔奖的实例,进而使学生明白只有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提取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内容,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更多的新成就,最终逐渐领先于全世界。

四、结语

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是医学生从知识理论到操作实践的关键课程,是医学生转变为医生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思政课教师和医院带教医生要开展性交流,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3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陈毓卓.课程思政融入护理专业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21(7):143-145.

[4]饶玉良.课程思政在医学功能学科实验“缺氧”教学中的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8):593-597.

[5]丁洁,范丽娜,肖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1(7):1-9.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