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雁敏

[摘           要]  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手段和介质。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研究辅导员的话语权,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然而,辅导员的话语权存在弱化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辅导员的话语权威性弱化,教化作用不明显,话语能力欠缺,网络对话语的冲击以及话语表达滞后等。针对以上问题,探索提升辅导员话语权的方法。

[关    键   词]  辅导员;话语权;困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149-0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牢牢掌握着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更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辅导员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语言、视频、文字为载体,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符合一定的社会网络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影响力。”

辅导员话语的效果关键在于话语是否具有感召力,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从而被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环境下,面对现代网络和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输出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虚拟世界里,网络上的各种不良语言、行为和风气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领地,大学生逐渐成为话语的主体。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自身也面临着自身能力困境、角色失语、话语滞后等局限,话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特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结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职责规定,辅导员主要扮演着以下几种话语角色:(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性话语;(2)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传达和贯彻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规则性语言;(3)在面对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收差异性的不同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需具备的个人语言。综上,话语权一方面表现在话语的权利上,辅导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传达政治性和规则性语言;另一方面体现在话语影响力方面,即利用话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1)政治性和生活性。即辅导员把讲政治作为基本底色,坚定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方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体现的是话语的政治性。同时,辅导员的话语要贴近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和需要,要接地气和有感染力,体现的是生活化的语言。(2)引导性和交互性。辅导员的职责是引思想、引信念、引价值观,培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形势政策;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交流是互动性的,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在平台上发声,表达观点、态度和看法。(3)权威性和亲和力。作为思政工作者,辅导员的角色决定了话语通常会显出政治性、思想性,辅导员的话语具有权威性,辅导员不仅需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还需要对学生答疑解惑,话语应该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且话语更多体现的是感召力。(4)时效性和多样性。辅导员的话语体系应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对社会热点和关注点,都要做到快速反应和及时回应。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师生的交流渠道、交流载体、交流方式、交流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实困境和原因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实困境

随着时代的更新变化,辅导员的话语权存在弱化的困境。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面临大量思想文化的冲击,尤其现在的学生以“00”后居多,学生思维开阔、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文化、语言对大学生的冲击较大。目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较低。辅导员工作事务繁杂,除了辅导员的九项职责外,还承接着行政、教务、招生、后勤保卫等部门,存在职业边界不清晰,“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现象,辅导员扮演着“救火员”和“保姆”的角色。虽然辅导员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上升渠道并未打通,辅导员无法享有与岗位相匹配的待遇,辅导员自身存在自我认同感和效能感较低、职业认同感低的问题,导致话语的权威性降低。

2.学生对辅导员的话语认同感低。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权威在于教学和科研,而辅导员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很难挤出时间和精力做科研,教学上难以传道授业,思想上难以回应学生困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被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明显,导致学生很难从心理上认同辅导员。

(二)辅导员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辅导员承担着繁杂的工作任务,除了辅导员九项工作职责外,还承接着学校和学院工作部门的上情下达的工作任务,精力和时间上被繁琐的事务所牵绊,导致无力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竞争,不能及时关注网络信息,以至于辅导员在话语内容、形式、频次更新上速度较慢,很难跟上快速增长的消极、负面语言。辅导员工作内容和日常考核指向于心理健康、资助补助、日常事务、危机事件、宿舍管理等日常事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入,话语平庸,缺少感染力。自媒体网络时代改变了信息单向传播的现状,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出现多元化、多变性的特征,虚拟化的交往交流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风险,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多元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辅导员话语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及时跟进和创新话语体系,使话语缺乏时代性。在辅导员的入职和考核中,关于辅导员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参与和贡献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平时的职业培训中,也缺少对辅导员话语权提升的针对性培训,使很多辅导员从思想意识上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视,导致话语蜕化和贫乏。

从主观上讲,首先,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能力匮乏,话语能力欠缺,话语感召力不强,缺乏系统的话语体系,理论功底不扎实,话语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对话语的主导和掌握能力,无法事先占领舆论舆情高地,导致在关键时刻“失语”和“失声”,出现“不会说”的问题。其次,没有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网络和新媒体中没有掌握主导权,不愿意也不能借助网络工具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革新,脱离了时代发展潮流,导致辅导员在意识形态的教育中“不敢说”。再次,由于辅导员对新媒体和网络的认识忽视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化需求,难以回应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重点关注的话题,在教育中依然沿用说教灌输,没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导致辅导员说的话,学生不想听;学生想听的话,辅导员又未必能讲解得明白。最后,辅导员的交流方式单一,常用管理性语言,缺少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缺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尊重、理解,缺乏温情和人文关怀,导致在面对不正确的言论时,盲目采用打压和制止的负面言论,使学生的逆反情绪加重,不仅不能很好地起到教育疏导作用,还会导致话语失去有效性。

三、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路径

(一)辅导员要增强自身的理论修养

首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对“四史”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品格,让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排除一切错误思想的干扰。其次,更新话语体系,提升辅导员的人文素养,加强多元化语言要素的融入,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的话语体系,加强对学生网络用语的捕捉,将思想政治用语生活化、常态化,增强语言的运用和感染力。最后,加强理论素养储备,对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积极探索。

(二)分类施教,因势利导,关注和贴近学生内在

需求

辅导员在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人诉求调整话语体系内容,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树立政治性与生活性的话语理念,鼓励大学生自主沟通,提升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坚持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话语沟通的有效性。

(三)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保证辅导员的话语表达主动权

首先,从体制机制上保障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晋升渠道的通畅,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从而树立职业自信,增强说话的底气。其次,营造自由、宽松的表达氛围,给辅导员一个平等表达的机会,因为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基层和一线,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最有发言权。最后,辅导员拥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应赋予辅导员在教学和管理上的“双向”话语权,让辅导员走上讲台,发挥管理和教育的作用,增强其自信表达的底气。

(四)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回应学生的困惑,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敢于争锋亮剑和澄清谬误。转变话语风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倾听、共情、探讨的话语代替灌输、压制和命令的话语。丰富语言载体,使传输方式多样化,语言内容精彩化。在传播内容上,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效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理论化、群众化,注重网络热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在传播方式上,要化虚为实,理论联系实际,化严肃为活泼,注重网络话语的选用、妙用,提升语言的感染力。在平台队伍建设上,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语言环境。

(五)扩充和丰富辅导员的话语资源

辅导员要多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方针,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勤于思考,能对社会现象、舆论做到客观清醒的认知。言论上要做到拨乱反正、争锋亮剑,把社会现象的本质阐述清楚、透彻;加强对育人规律的掌握,掌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多倾听大学生的声音,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六)增强话语转换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效果

在优化话语权的方法上,要将教育话语与管理话语相结合,教育是目的,管理是手段,但硬性的管理不能代替柔性话语的作用。首先,实现文本话语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使其具备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其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方法、艺术等方面的时代转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增强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话语表达要实现从抽象到具象、从学术到通俗、从政治到生活、从复杂到简明的转化。

(七)提升话语表达能力,增强话语研究能力

首先,辅导员要将政治观点、思想观念等,通过视、听、说等多种渠道,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利用文字、语言、动画、音乐、数据、图表等方式输出,通过口语化和文字化、正式和非正式的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性。其次,辅导员要善于加强对学生话语热点的发掘和解析,引导学生做好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话语的难点做好研究和释疑,更好地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最后,要提升话语的影响力,将日常管理教育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教育的专业化,提升专业影响力,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八)提高话语艺术,转变辅导员话语的表达方式

辅导员要注重知、情、意、行。晓之以理,提高认知;说理透彻,以情感人;领悟事理,培养意志;身体力行,行稳致远。注重话语形式多样化、素材鲜活化、表达针对化。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主题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党史教育活动,重大节庆纪念日,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诗歌典故、谚语、优秀榜样事迹、传播正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和需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加强话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癸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6):95-96.

[2]张银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困境与重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84-85.

[3]张斌斌.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98-100.

[4]肖晓哲.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0(3):96-97.

[5]赵玉婷.“微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23-124.

[6]刘宏达.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5):88-89.

[7]朱飞,马素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3):95-9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