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素玉 吉利

[摘           要]  “双高计划”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决策。就业质量是“双高计划”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设置专业和规模,加强未来人才需求科学研判,提前做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契机,从点到面,在建设“专业标杆”的同时做好“就业标杆”,增加高职教育效能,促进高职优质就业。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标杆”;“就业标杆”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141-04

一、前言

2019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197家首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覆盖了29个省份,总计197所高职院校成为第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的指导思想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1]。面对如此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能够跻身“双高计划”建设之列的高职院校,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千方百计培养符合未来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高职就业质量迈向新台阶。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软实力、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应将“专业深化改革”作为基本定位,以“支撑产业发展”“保持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作为质量标准指引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方向。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推动下,高职院校要解决当前就业诸多问题,如离职率较高、慢就业、就业满意度较低等,着力推动高职学生优质就业。学校要主动把握专业群建设契机,构建专业与就业和谐发展,通过双向配合,促进产教融合。多元合作,优化办学格局,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下功夫,以促进就业质量为目标,科学促进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全面促进区域发展、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重要贡献[2]。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的背景研究

(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历史成因

高职教育领域的“专业群”概念,源自产业集群理论。该理论在1990年由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其含义是“通过区域集聚,优化生产要素,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基于资源集聚的比较优势而带来的集聚效应、效率效应、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提高绝对竞争力,其目的是追求成本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模式由“规模式”走向“内涵式”,“集群”的概念也逐步由经济领域走进了教育领域[3]。我国目前正处于数字化经济时代,新业态、新行业蓬勃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按供需对接产业结构,以蓝图调整整体布局,看特色合理共建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群标杆”,例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大数据(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护理等特色专业群。与此同时,匹配当地特色经济发展,适应当地特色市场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精准匹配,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健康、持久、高效发展。

(二)国家层面关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政策

在国家高职教育政策层面,“专业群”这一概念最早见于2006年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此后,“专业群”一词多次出现在高职教育政策文件中。2019年,最为瞩目的是“双高”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及其后续政策文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9〕8号)。“双高”政策文件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并要求所有申报院校均以“专业群”的形式申报“双高”建设方案。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4号),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就业质量的重要关联

当前,高职院校处于重要发展阶段,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将学校带进专业建设新时代,点亮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新征程。专业建设质量的水平关系到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众多学子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未来职业定位,研究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促进学校就业创业质量提升,构建科学、有效的提升机制对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成长和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根据“双高计划”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着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5],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6]。因此,通过在学校进行高水平的专业学习,获得高水平职业技能,进而达到高水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获得更高质量就业。通过高质量发展专业群机制、制度、评价体系,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高水平就业就会水到渠成。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的意义所在

(一)高水平专业建设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党的二十大为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我国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科学导向。因此,我们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动力实现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与时俱进,聚焦时代产业和行业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才能达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契机,弄清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内在的科学逻辑和规律,准确实施方案,获得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赢格局。《职教20条》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 “要求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7]。“双高计划”的实施,不仅是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之举,还是落实《职教20条》的关键行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探索,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也开阔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视野。不同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也随着专业群建设的改革优化而不断提升,学生运用专业所学服务社会的能力也会随着专业群建设的成熟而不断提升,产业内的所有专业在专业群通畅的运行机制下良性发展,前景广阔。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可促进产业发展动力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蓝图。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增强,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提出新发展理念,拓宽新发展思路,加快新发展进程,推动结构性改革,从而达到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双高计划”下的职业教育要做好顾全大局、协同共进的全盘谋划,势必要求职业教育与外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专业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更符合职业教育优化发展来促进各个产业发展深度实践的客观要求。“双高计划”下的职业教育正在布局一场深谋远虑的棋局,职业教育要配合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就学校层面,专业群建设对接国家新型产业和重点扶持产业发展,拉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推动学校进行结构改革优化,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维度全面促进学校专业群建设和产业融合程度,促进行业长期发展形成新动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要紧跟时代产业链做功课,对标世界高水平下功夫,促进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水平并肩而行。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可提升职业能力水平

高职教育在专业群建设之初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自始至终贯穿于专业群建设之中,培养高职学生掌握职业需求的关键技能。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需要坚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融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培养思路。在建设高水平专业群过程中,通过各项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融合培育,职业能力水平势必会相应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要明确“引领改革”是基本定位,“支撑发展”是效益要求,“中国特色”是根本属性,“世界水平”是质量标准,从而指引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方向[8]。专业群建设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促进社会就业为导向,按照“对接产业、服务行业、产教融合”的建设思路,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三个对接,推行成果导向,将在专业与课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训体系、产教融合、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教科研、国际交流、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产生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从而引领职业教育改革。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时代产业需求进行改革,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产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这就带来了经济生产技术和相关组织模式的变化。此外,随着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使各种岗位的分工和分层发生剧烈的变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认识到此变化,并且要积极进行改革适应这一变化,做好高职专业群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简单的知识传授并不能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科学的专业授课可以将传统的单一型技能人才培养为高层次的智能生产系统的科学规划者、智能应用者、创新改造者、合格调试者、英明决策者;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应从简单的单方面输入向系统智能集成的多方联动转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重点应该由“单人单岗”向“多项技术+人才”转变。

四、构建专业群建设与就业创业和谐发展有效策略

(一)双向配合,促进产教融合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加快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和机制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专业群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建设从整体发展来看是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也是高职内涵建设的两项核心工作。首先,在专业设置之前进行专业就业情况以及相应就业质量等的调研,根据专业特色搭建就业实践平台和基地,根据地域特色和行业需求研发教材,加强专业群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其次,可对用人单位的岗位特点、分类、需求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相应的工作任务、学校改革具体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以“实体教学和企业项目+创新创业实体运营”为创新窗口,打造线上线下企业真实经营性项目,实施各专业教学与经营性实际操作实践活动。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实施渐进式的实习实训,循序渐进贯穿至毕业。校企合作项目可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如提前进入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行业模式等,提升对用人单位的认可度,掌握工作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成为可以承担相应专业实际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最后,要扩大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与就业创业教学实践活动,做到经济成果与教学效果、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生产任务与课程内容、产品质量评价与教学评价、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开发出富有特色,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企业课程,并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组织、教学改革中,更好地服务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9]。

(二)多元合作,优化办学格局

目前,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也开设了很多紧跟市场需求的专业,但依然存在市场需求与人才匹配不够紧密的情况。作为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引领校企合作为目标,大力推进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院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等。通过多方合力优化办学格局,从而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改革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人才技能培养,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建立灵活开放的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10]。

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世界500强企业等行业引领性企业有着紧密的多元合作关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1+X”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改革,与物产中大集团、联想集团、吉利集团、顺丰集团等行业引领性企业有着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建立6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1个“十三五”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教育厅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学校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专能精、通能强、素质高”的现代和谐职业人与和谐创业人。学校还与政府机关联合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创办了物产中大管理学院、盛全商学院、德勤物产中大国际学院3所企业大学,为世界500强企业2万余名员工及相关政府机关、行业协议、相关企业开展定时、定制、定质的培训服务。通过有机多元合作、科学判断国家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科学配对岗位集群,客观反馈专业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从而优化专业群结构体系的建设重点和质量要点。

(三)随机督查,健全评价机制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是判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桥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可以有效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成长,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合理配置。通过有效评价,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实力。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衡量就业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及时开展就业跟踪调查,可以了解毕业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岗位适应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整体表现,从而判断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此外,通过调查,可以弥补高职教学中的不足,判断就业质量方面的一系列反射,进而推进就业工作的改革,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和评价制度,为该专业的常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改革依据。不难发现,目前为了解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很多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会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对本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其目的就是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动态监控制度,完善高校质量评估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结果和毕业生对母校评价的真实数据及时地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诊断问题所在,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客观依据,从而达到提升高校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四)开放共享,整合优势资源

“双高计划”对专业群建设提出“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等要求。从需求导向来看,专业群建设中要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满足资源均衡需求。为整合优势资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精准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面向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专业布局方案,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平台相近、教育资源共享”为主、“职业岗位相关、行业业务相连、就业选择互通”为辅的原则,重构专业群。在开放共享的原则基准上,精准分析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有效融合,对专业进行科学适应性评估,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拓展新兴专业,从而增强专业群建设的时代适应性,实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从适应当前“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来看,高职院校打造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建议将优势可利用资源开放共享,召集行业代表性企业,号召专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发挥行业、企业、专业群的资源优势,针对资源库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发挥高水平专业群的资源优势进行优质资源共享。另外,完善教学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执行激励保障机制,提高认证标准保证资源质量,使高水平专业群成为高职专业优质资源的聚集地,成为学生优质就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五、结语

民族振兴,教育先行。新时代新业态的发展势必要求高职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高职院校要抓住“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发展契机,优化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就业质量内涵,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而不断努力前进。

参考文献:

[1]姚芬.文化自信赋能“双高计划”建设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55-60.

[2]周建松.以“双高计划”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9(9):91-95.

[3]赵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的思考与认识.[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3-7.

[4]黄兆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机制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1-15.

[5]周建松.以创新性研究引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0(4):6-10.

[6]于舒.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的再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19(35):16-20.

[7]陈建丽,童杰.校企融合下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以机器人学院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2(4):119-121.

[8]程斌,林贤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与策略探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4-59.

[9]覃海波,史硕江.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40-143.

[10]张萍.高职教育多元合作办学的探索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22-2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