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群

[摘           要]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所在学校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建设为例,分析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构建思路及具体实施举措,验证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的构建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解决课程资源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问题,建立长效课程资源更新途径。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庭院设计与营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097-04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模式的转变、科研能力的提升等。其中,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升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因此,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的构建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建设背景

(一)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教学目标

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拓展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庭院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庭院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掌握庭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庭院设计的历史和现状;具备庭院设计与营造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庭院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和方法,如美学、工程技术、植物学、环境科学等,因此,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实践和实例分析,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1]。

(二)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共享和运营的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主要包括:(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可以为学校提供最新的技术、工艺和业界动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2)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可以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接触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通过企业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4)促进校企合作和协同发展。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合作企业持续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减轻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二、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的构建思路

根据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遴选合作企业,制定课程资源建设原则,深入磨合课程项目模块,完善课程教学资源[2]。

(一)课程资源的构建原则

(1)校企共建、各取所长。校企双方根据项目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自身优势,制定校企互惠互利的项目来提升项目课程建设质量。校方利用专业知识丰富、技能体系齐全、课程开发经验丰富等特点,而企业则利用对行业前沿的理解、丰富的项目资源以及对生产组织管理的熟悉等特点。(2)全面互融、无缝衔接。项目课程建设涵盖了课程的整体设计、项目载体的选择与编辑、项目资料的开发、情境的创设、课程的组织与评估等诸多内容。课程开发组内校企人员根据自身不同优势基于团队组织结构开展建设活动,实现课程建设上的综合互融。(3)职责清晰、权益共享。校方在项目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可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同时还应保障企业利益。企业尽量利用已有的资源参与课程建设,以免增加更多的开支,而校方则可利用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来回报企业,也可从教师和学生等人力资源方面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支持[3]。

(二)课程资源的构建思路

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以下思路构建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1)确定校企合作伙伴。首先需要确定与学校相关的企业或机构作为合作伙伴,考虑到庭院设计与营造领域的特殊性,建议选择具有相关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企业或机构。(2)制订共建共享计划。在确定合作伙伴后,需要制订共建共享计划,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和合作目标。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企业提供最新的庭院设计技术和工艺、实践案例和现场指导等资源,学校提供课程教学计划、教材和实践场地等资源,共同开发和更新课程资源。(3)获取和整合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和实践案例等资源,同时学校也需要整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实训等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同时考虑如何将资源进行分类和标准化,以便于后续的共享和使用。(4)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根据共建共享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更新和维护课程资源,同时将资源进行共享和应用。具体来说,可以考虑采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通过课程实践、实践实训等形式将资源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5)资源的评价和反馈。在共享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资源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同时也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实践成果和反馈意见反馈给企业,以便于企业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资源内容。

在校企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框架,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庭院设计与营造能力,让学生掌握庭院设计与营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庭院设计和营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庭院设计与营造项目。教学内容:庭院设计的基本原理、庭院设计的要素、庭院设计的手绘技法、庭院设计的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庭院施工与营造等。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庭院设计与营造的知识和技能。评价方式:采用了综合评价的方式,既考虑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平时成绩、课堂作业、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践等多个方面。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项目课程载体资源充足,项目资料剪辑能达到全面、典型,企业人员全程介入,情境创设更逼真,评价体系更全面、更客观,课程实施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得到很大提升,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综合职业能力显着提高[3]。通过以上构建思路,以期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促进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三、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的构建具体实施

课程强调“做中学”,与“先理论学习后实践操作”的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相比,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项目课程教学不仅要抓住以实践训练促进知识领悟,更要做好知识能力系统性构建。为此,整个课程设计需对原先课程体系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进行重构[3]。

(一)课程整体设计

第一步,由企业提供脱密后的庭院项目原始素材,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设计方案、施工材料清单和验收养护材料等,整理汇编成册;第二步,由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工程师为辅助的团队编辑项目原始素材并筛选出典型模块,不仅能够体现项目原貌还能够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所需要的项目资源;第三步,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课程开发原则,确定项目进度及组织方式,并组建项目资源库;最后由企业人员进行审查和确认,制定课程目标[4]。

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的构建应该以实际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确立目标是为了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根据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的目标包括:掌握庭院设计和营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进行庭院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了解庭院设计和营造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庭院设计和营造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客户、同行和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然后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的构建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规划,确保课程能够覆盖学科范围和市场需求。根据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的内容包括:庭院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形分析、环境评估、方案设计、植物选择和材料选用等;庭院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工程量清单、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控制和质量检验等;庭院设计和营造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包括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和市场推广等;庭院设计和营造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绿色建筑、智能化设计和文化创意等。

(二)教学资源建设

在课件制作方面,通过课程讲义和PPT制作丰富的课件,包括庭院设计的基本原理、庭院设计的要素、庭院设计的手绘技法、庭院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庭院施工与营造等内容。在案例分析方面,选择企业优秀的庭院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庭院设计的实践应用。同时,邀请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来校进行庭院设计的实践讲解,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庭院设计和营造的实践操作。在视频教学方面,拍摄制作庭院设计和营造项目的实际设计营造过程,让学生观看和模拟实践。这些视频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在网络上共享,方便学生学习。

除以上项目资源外,本课程团队还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及教学实施要求制定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模块设计、教案等教学文件。同时根据教学规律改编相应的项目资源的教学形态。例如项目的任务书、设计文档及实施文档都应以课件的方式呈现,其内在逻辑、原理等应以动画、仿真的方式呈现,模块设计则应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的方式呈现。最后把这些教学资料按课程设计逻辑编排上传在线教学平台[3]。

(三)课程情境创设

项目情境在教学实施中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至关重要,所以应根据典型性与真实性要求重构软硬件设施,创设仿真职业活动情境。

对于教学情境的营造,首先要求企业的生产、管理及服务人员给出与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工作情景的描述,顾客的特点及要求,产品所涉及的来料、生产、发货、物流过程中的信息,关键事件以及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其次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及学生认知特点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再由专业教师配合教学设计,将这些内容加以甄别、编辑,编写出与之对应的项目课程组织管理制度、文献并建构仿真企业文化体系。最后企业人员逐项审查[3]。

对于工作任务的环境营造,企业方首先提供了岗位工作环境的样例,其中包括生产设备、空间布局和物料分类。其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现有设施条件下开展“工业机器人”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最后由专业教师对目前教学空间、设备及资源进行盘点,根据企业人员引导及教学需求对实践环境进行重构。对不同行业典型工作场景相应工作岗位及相关设施的配置,脱离了传统单项实验或者练习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企业实际项目工作过程的梳理营造教学环境,通过工作间来重新布置实训空间,通过设备的重新安置实现技术应用由单一向项目综合应用的过渡。

(四)教学团队构建

传统教学团队通常以课程为单位组建,其成员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同质化严重。项目课程建设及教学实施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因此,在载体、形式等方面应有根本转变。基于此,教学团队既需要吸纳充足的企业人员又需要重构原有组织,以项目组方式构建一支新型教学团队[3]。

(五)教学过程组织

项目课程注重在项目载体中发展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在课程时间和团队组织方面做出调整。课程时间安排传统的做法是以周课时为单位,在一周内零散地安排一些课时,其学习过程通常贯穿于学期始终,其优点是学生容易对抽象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然而,分散于一学期的学习会使项目执行碎片化、与真实项目情境不符,零散的课时安排也不利于企业人员对教学执行的参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和项目推进等形式安排课时,并在某一周期(一般为一个月)内集中组织实施一个项目,项目周期内不同阶段接受不同专业教师及企业教师的指导。

课程中团队组织借鉴企业生产劳动组织方式对学生按照岗位分工分组。分组要求组内结构异质,也就是组员分工协作、担负不同任务模块,而且不同的组应是同质的,也就是说每一个组要有类似组织结构。每个学生在学习不同项目课程时都需担当不同的小组角色,通过几个项目的循环往复,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发展[3]。

(六)评价体系搭建

区别于传统的知识点、技能点考核模式,项目课程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设计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考核准则。首先,评价标准的制定。企业人员给出岗位考核的标准,专业教师以此为基础提取关键能力、知识和素养,将其映射为项目任务,然后根据学生发展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开发项目课程评价体系。对于评价体系中的每个子项,相应课程单元细化标准应保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其次,根据课程单元内容和组织形式对考核形式进行了界定,尤其强调了综合职业能力。例如按照企业的规范组织模拟庭院景观项目方案设计,对项目的设计方案、人员分工、进度安排以及项目预算等商业内容进行论证,并通过竞标活动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组织、交流、合作等职业素养进行评价。最后,由学校和企业的工作人员联合组织评价委员会以项目验收的方式开展课程的综合评价[3]。

四、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应用

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的应用需要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竞赛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一)课程教学的应用

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的应用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优势,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转化和应用。具体应用方式如下: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设计和规划活动,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和技能[4];通过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科研和项目实践活动[5];通过跨学科教学和跨院校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提升。

(二)实践活动的应用

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的应用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能力和经验。具体应用方式如下:利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开展庭院设计和营造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实际项目管理和市场营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庭院设计和营造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学生竞赛的应用

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的应用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具体应用方式如下: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庭院设计与营造竞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竞争能力;组织校内比赛和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庭院设计和营造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和规划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程资源应用成效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嵌入公司实际运行庭院项目,根据项目业主的要求,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设计庭院景观方案,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庭院景观方案完成庭院详图设计[2]。学生通过系列案例视频讲解,熟练掌握庭院设计与营造工作任务,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由于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完全一致,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学生实践设计的庭院景观图纸均源自课程资源平台,业主庭院设计与营造的要求源自企业对项目实施的质量要求,教学中企业工程师的深度介入,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2]。

实现“三新”技术的有效集成。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和形成的定制庭院设计与营造服务信息化程序、工程施工工艺、企业文化等专属的实用技术工艺,一并集成至课程资源平台,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实时接触到生产一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学习更具实用性。

实现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课程资源平台集成公司网站、定制程序、项目任务、项目案例和实施规范等内容,微视频资源十分丰富。利用课程资源平台实现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问题答疑、实践操作、在线考核和化解难点的教学功能,转变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方面,实施真实项目,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术要求,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推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束语

校企共同建设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数字资源,为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共享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参考价值。这一合作为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的参与和师资配合为数字资源建设研究提供了保障,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果能够获得最大化的价值,从而提升教学影响、丰富教学资源并推进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数字资源,不仅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提供了成功经验和示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应用,提高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因此,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数字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巍巍,孙铭婕.高等学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案例分析及引导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3):14-20.

[2]孙振楠,欧阳丽娜.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信息化资源平台构建:以“网页动画设计”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4):53-55.

[3]王智明,潘洪涛,姚宏坤,阴丽静.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建设[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1):125-128.

[4]田玲.技能实训对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影响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5(10):209.

[5]朱晓玉.关于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业,2023(4):58-60.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