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爱兰 樊翔

[摘           要]  促进专业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即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显性能力,拓展隐性素质。通过冰山模型阐释,融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理论宽厚+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并结合N市理工类本科高校调研状况分析,从基础能力、职业技能、潜在能力和自我效能等维度构建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结构体系,进而有的放矢培养其就业素质,增进其就业资本,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结构;胜任力培养;冰山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1-0085-04

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稳步增长,据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硕士毕业生就业群体中的主力军,其就业竞争压力不可小觑,就业胜任力培养势在必行。由此,我们将依据冰山模型理论,构建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指标体系。针对N市理工类本科高校中该群体的就业胜任力结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依据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特点,探幽其就业综合素质提升路径。

一、专业硕士研究生胜任力冰山模型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里兰于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范畴。他将胜任力描述为“和工作、工作绩效或者生活中的其他成果有着直接关系的知识、能力、动机或者是个性特质”,并构建典型的胜任力模型,即“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冰山模型,将胜任能力划分为多个层面,分别为知识、技能、角色定位、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用以反映用人单位考核就业者胜任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要求与潜能开发。模型表明就业者的职业能力犹如一座冰山,将易于发现、理解和测量的就业胜任力部分称之为“冰山之上”的知识和技能;将不易察觉,难以衡量的部分称之为“冰山之下”的社会角色、自我价值观、个性特质和动机等。“冰山模型”阐明了劳动者在就业中所需要的全方位的胜任素质,可以作为就业胜任能力培育与就业实践指导的参照系。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宗旨在于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能够适应特定行业或者特定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与学术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更注重实践应用性、职业技能性与专业理论性的高效结合,培养模式定位“理论宽厚+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多元一体,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一般步入就业行列,流向主要是所学专业的相关岗位,例如,各类工程类、经济、管理、会计等职业岗位,通常从事非学术研究工作,也不能直升就读博士。他们择业就业进程中只有具备用人单位岗位目标的才能要素即胜任力,方可顺利就业,胜任工作,获得良好的职业前程。

由此,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冰山模型的能力素质要求,选拔符合单位需求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高校及专硕研究生通过冰山模型,也可以很具象地把握专硕研究生将来适应的工作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就业胜任力与素质体系,针对性地培养、学习、实践锻炼,以提升显性能力(基础能力和职业技能),挖掘隐性素质(潜在能力和自我效能)。如图1所示。

二、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结构体系构建及调研分析

(一)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结构体系构建

胜任力结构体系构建基于冰山模型,该模型勾勒了劳动者胜任工作应具备的系列能力,主要包括普遍性的岗位通用能力、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与职场人际有关的社会性能力以及工作内驱力、角色定位、意志品质等。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体系分为2个一级指标:显性能力、隐性素质;4个二级指标:基础能力、职业技能、潜在能力和自我效能;16个三级指标。见表1。

第一个一级指标为显性能力,含括易于观测、培养的基础能力与职业技能。基础能力体现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对理论知识和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其他未来从事各项工作中实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如执行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职业技能则反映了未来从事专业类别的工作实际需要的各类技能,如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第二个一级指标为隐性素质,含括潜在能力和自我效能,这类素质较难观测,需要长时间历练与培养,甚至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潜在能力揭示专业硕士研究生利用校内教育环境、校外各类资源拓展个人能力的可能性,尽可能发展成为现实本领,如抗压能力、创新能力、意志品质、意识动机等;自我效能,有如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驱动等,反映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自我实现特定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认知、信念及管控,若强化“我能行”,即会努力驱动自我的行为动机。

(二)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状况的调研分析

1.调研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就业胜任力状况,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及分析。本次调查针对N市理工类本科高校专业硕士在校生、毕业生以发放《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状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向用人单位负责人发放《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状况的调查问卷》(企业版)。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共收回的有效问卷516份,其中406份学生版问卷与110份企业版问卷。通过对表1中每一项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学生版以及企业版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学生版问卷的五点量表采用“很弱、弱、一般、强、很强”的5级评价,对应取值为1、2、3、4、5分;企业版问卷的五点量表采用“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的5级评价,对应取值为1、2、3、4、5分。将有效调查数据录入分析系统spss26.0对问卷数据进行汇总。根据最终得分来判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水平,分数越高,就业胜任力越强,企业越满意;反之,则相反。

2.调研结果分析

如表2表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就业胜任力均值(含学生及企业评价)为3.83分,接近4分,即强或满意,说明仍具有培养提升空间。其他四个维度的均值(含学生及企业评价)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基础能力、职业技能、潜在能力、自我效能,分别为3.89、3.81、3.80、3.77分。四个维度中除了基础能力(3.89分)评分略高于整体就业胜任力,职业技能、潜在能力的均值略低于整体就业胜任力,自我效能均值最低。可见,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职业技能、潜在能力,尤其是自我效能方面都需要培育提高。

企业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的三级指标各项评价均值,除了执行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自我驱动外,评分均在4分~4.40分;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评均值在3.59分~3.92分;二者对比,企业评价均高于研究生自我评价。本次调查表明,研究生对自我评价的要求相对较高,认为当前的就业胜任力趋近“强”的水平,尚需大力提升;用人单位对于专硕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还是较为认可,绝大多数能力项评价在“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而且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在企业问卷的题项“您认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自身就业胜任力评价如何”也可以体现出来,35%的企业认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自身就业胜任力评价低估了,只有16%的企业认为是高估的,剩下49%的企业认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自身的就业胜任力认知存在不明确性。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各项自我效能感亟须提高。

企业与学生评分集合较低的就业胜任力项分别为:“易于培养但表现最弱”的职业技能指标中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3.69分)、职业规划能力(3.76分);“较难挖掘且表现欠佳”的潜在能力指标中的创新能力(3.76分)、意识动机(3.81分);“难以修炼又亟须提升”的自我效能指标中的自我驱动(3.76分)、自我管理(3.78分)、自我认知(3.79分)等,均有待于加强培养、训练与拓展。

三、冰山模型视域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培养策略

我们将胜任力冰山模型要素运用到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胜任力培养中,遵照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定位,且针对前文指标体系集合评价的情况及呈现的问题,探寻优化策略,促使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新兴就业市场需求。

(一)优先培养“表现最弱”类能力,补齐就业胜任力短板

首先,构建实践平台,练就实际运用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力及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体现了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胜任力。高校融合校内外资源,寻求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协助,构建校外实践实习平台。企业及社会组织作为绝大多数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最终去向,重视提供高校学生进行实习锻炼提升实践技能的舞台,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学习高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助力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好地深化所学专业并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专硕研究生丰富充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有益于切实提高实践水平与实践效果,增进复合就业力。况且,组织作为人才招聘方,若想招聘心仪的员工,也可通过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本单位实习期间的考察发掘人才,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单位员工的培养与发展,减少后期的成本投入,形成合作共赢。

其次,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专业硕士研究生用科学的方法,如SWOT分析法,对自我个性品格和能力素质进行剖析,充分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辨识社会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设计职业生涯。毕竟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一般踏入实战性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路上的航向标,指明职业轨迹。专业硕士研究生刚入校园时,就要建立贯穿整个研究生生活的职业规划意识,并且积极借助高校所提供的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就业宣讲、导师引导等各类有利条件,合理谋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纠正偏差,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极力挖掘“表现欠佳”类潜能,激发岗位胜任素质优势

创新创业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弱项。高校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学术科技活动、案例大赛、挑战杯赛、团队创新计划等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良环境,提高其想象力、创新力。同时,政府也极力加强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构建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孵化平台,积极引领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该类型活动,增加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热情,不断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胜任力。

就专硕研究生而言,分析自身胜任力,依照有效行为准则,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研习,实践技能训练,创新思维培养,挖掘自身潜能,锻造意志品质,促进个性发展与成长动机,发挥就业综合素质优势,迎接就业挑战。

(三)终身修炼“亟须提升”类效能,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调研测评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极大地影响了自我价值感、就业动能及职业成就欲。该群体中部分人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相对而言更加明确自己的需求。因此在研究生期间,专业硕士研究生亟须提升和培养自我效能,通过沉浸式自主学习,向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学,向丰富多元的书本及网络的知识海洋学,向校园文化学术氛围学,向师长同辈们学等等,从而不断自我领悟、自我前行,锻炼意志力,强化自我管理。面对新时期的就业形态如“考公考编热”“考证热”,审时度势规划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与方向,自主积累更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努力自我成长,直面求职期间的心理压力,正确处理不良情绪,增强抗压能力,铸就健康的就业心理,尽力将自己培养成富有就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因此树立自我驱动意识,自我管控思想,自我发展理念,增强自我认同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视清高,进阶自我效能。如此不仅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有帮助,对于进入职场拓展职业道路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David 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Journal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1-14.

[2]韩玉萍,张蓝月,叶海英,等.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评价与提升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74-76.

[3]孙悦民,荆慧,张明.基于冰山模型的乡村产业带头人素质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22(6):21-29.

[4]马永霞,梁金辉.“双创”教育对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影响:兼论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高教探索,2017(5):101-107.

[5]付悦.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2.

[6]施炜.产业转型升级下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研究[J].江苏高教,2016(1):108-110.

[7]程玮.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实证研究:基于全国64所高校的有效样本分析[J].高教探索,2017(7):98-105.

[8]王新俊,孙百才.近30年来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J].教育与经济,2018(5):57-64,72.

[9]韩婷芷.何以实现就业“能力”与“预期”的匹配:本科生职业决定的类型、成因与审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5):86-95.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评价研究:以江西省理工类高校为例”(21YB063)。

作者简介:官爱兰(1966—),女,汉族,江西南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开发。

樊翔(199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