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洁

[摘           要]  培养复合型、工匠型、学习型的高技能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是职业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以期在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服务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重构教学评价模式等维度探讨教学改革策略,旨在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教育服务。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113-04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产业创新升级、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外部需要。提升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一项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然而,现阶段的职业本科院校不是沿用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信息灌输的传统教学范式,就是践行以企业需求、工作岗位需求为根本,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唯一教学目标的“就业教育”,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体需求的满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所以通过对已有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本科教学范式改革,以期提出以学生学习、学习效果、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和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改革策略,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早来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杜威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以儿童为起点、为中心、为目的去组织教学更能发挥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儿童充分地支配和发挥自己的能力,以达到释放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目的[1]。1958年,哈佛大学举办的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其发言中首次提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他提出学生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且学生天生具备学习的潜能,如果学生自我评价得以发挥且学习内容又与学习需求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将得以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上通过名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的大会宣言,宣言要求各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教育评估、学校管理等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主要的参与者,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对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深远。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重要机构的正式文件上,这一思想也不断地得到各层次、各阶段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成为广大教师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2]。

我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研究晚于西方各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指出,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三教”改革任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等。我国不仅从大政方针、政策的宏观层次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专家、学者多年来在教育改革研究的微观层面也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校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角度展开探讨和分析,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国内外教育领域所提出和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且教师会根据学生需求和利益改革教学方法、重设课程内容、创新评价模式、创设教学环境,最终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得好”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得好”进行转变[3]。

二、职业本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其黄金发展期[4]。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职业院校11304所,开设了1349种专业和12万个专业点,招生1212.90万人,在校生3341.54万人,毕业生882.45万人,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工匠型、学习型的高技能人才,将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养提供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人才力量。

目前,我国处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转型期,促进新兴产业落地、优势产业改革升级是当前的重点工作,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势必带动职业岗位革新、社会人才需求变革,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标准、高要求,所以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建立“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共生共荣的高层次职业教育模式[5],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端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企业持续创新的必然趋势,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寻求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路径[6];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7],同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我国15所高职院校升级为“职业大学”,在实践层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着提高”,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迎来了其高速发展期。

然而,前景广阔的职业本科的现实发展也面临着困境和危机,其中最直接的表现为职业教育观念陈旧,尚未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教育服务的新型职业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遵循“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其典型特征为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塑造、重学生服从轻个性培养、重教学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学习规范轻创造引导,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师是知识权威、是教学的绝对中心,面对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毫无创新的考核方式,学生只能将自己约束在规则内被动地服从教师安排,而很难自发地通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且缺乏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随着先进教育意识、教育理念的引入,为了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技能,我国逐渐推行以“工作本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工作本位”教育理念即“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定位专业、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强调以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环节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应用,将学习环境与工作情境紧密连接,从而在增强学生未来工作的适应性的同时,着重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就职业教育而言,这种“工作本位”的教育模式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被片面地理解、偏激地执行为“以就业为根本”,即以企业需求、工作岗位需求为根本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职业教育沦为“就业教育”。这种育人模式过分强调塑造市场、企业所需的工作技能,忽视了学生需求,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职业本科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代表仍旧遵循了“以就业为根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将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目标,这种教育理念只能培养出具备简单重复性技能的传统技术型人才,而很难培养出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工匠型、学习型的高技能人才,难以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所以在职业本科中重构“学生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出发,尊重学生成才规律,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其获得一技之长,更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长期、全面发展,这是当下职业本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职业本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改革策略

(一)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高质量教学管理是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是教学过程优化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效途径。在传统的教学范式下,教学管理是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内容的规范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不但缺乏互动性、自主性、开放性,更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职业本科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所以任何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都必须把满足学生需求、保障学生利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说,职业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设计和构建大数据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8],借助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教师教学数据链和学生学习数据链的采集、挖掘及分析。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了解当前的学籍及修业状况,在教学资源数据库中根据所学专业及个人兴趣完成学习资源的检索及自主学习,也可获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及个性化就业指导信息。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可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在平台上实现远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机会的同时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可视化学习行为及轨迹,客观地观察学生学习动态及学习效果,形成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科学预测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同时有效地形成教学评价及教学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及策略,实现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教学决策。于教学管理者而言,根据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实时信息数据动态把握学生整体学习现状及教师教学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协调各教学管理环节,优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方式及教学管理决策,全面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主动性。所以职业本科大数据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创、共治,有利于实现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三者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

(二)教学服务资源完善

教学服务资源是指为教学活动及教学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的教学资料、教学条件及师资队伍等。职业本科院校为培养出具备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更综合的专业能力、更坚实的技术技能积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增强知识、技能应用为根本,完善教育服务资源建设、优化教学服务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服务资源质量,是建立学生本位教学范式的有效保证。

从教学资料来看,一方面,梳理职业本科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一专业一库”的标准和要求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中心,在升级已建和新建优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域的网络共享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自己个性化学习需求,养成自主化学习习惯,提升继续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材是学生在线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资料,职业本科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及特点,以综合职业能力塑造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开发为抓手,以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职业特质活动为依据,对接行业主流生产技术,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进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的有序编写。

从教学条件来讲,除了更新已有、引进新型信息技术设备,加强网络建设、智慧教室及录播教室建设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要加强实训录播系统、专业实训系统等软件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为教师录制具备院校特色的校级网络精品课程创造条件,为学生熟练实训操作,提升实践技能提供辅助[9];以产业发展前沿为导向、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根本建立校内教学科研型实训基地,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推进技术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转变高职专科的实训基地强“练”弱“研”状况,以适应本科技术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择优遴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厂中校”“校中厂”的方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双元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从师资队伍来看,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注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意识;加大产教融合力度,鼓励、落实专业教师赴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项目实践,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优化师资结构,加大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工作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及能工巧匠的引进力度,将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方法引入课堂,发挥其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方面特殊作用;加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博士研究生的引进及培育力度,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理论水平,建立一支理论水平、实践及创新能力双优双强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团队,以促进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显着提升。

(三)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职业本科课堂教学要实现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厚基础、高素养、高技能人才这个目标,从教学内容上讲,首先,教师要在深度钻研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保留学生所学专业经典知识模块,并根据产业发展现状、企业岗位需求动态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错配的问题;其次,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融入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再次,将学科相关、相近领域的重点知识、典型案例整合、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跨学科知识研究与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0];最后,在“1+X”制度试点的总体原则下,将各专业职业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知识整合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实现“1”和“X”的有机衔接。另外,教师授课时要在充分把握课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从教学方式来看,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是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的教学方式,例如个性化教学,教师以智能终端设备及软件为载体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学习检测,依据学生任务完成度等相关数据,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共性及高频个性化的问题,并据此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分层发布个性化课后作业及教学资源推送,实现以“教师—学生”双向交流为基础的精准、个性化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融合、案例情景分析、圆桌讨论、角色扮演、学习成果汇报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面向岗位具体工作过程开展实践化教学,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设备、实践问题、生产场景等实践操作要素相联结,提升学生面向工作现场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

(四)教学评价模式重构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测量、分析与评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是检验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传统“以教论教”的教学评价模式其“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倾向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本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从评价主体来看,将学生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师、学生自评互评,并引入政府机构、行业专家、合作企业、同行教师及其他社会群体参与教学评价,形成多主体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来看,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交叉,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融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从评价指标来看,就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建立教学评价体系[11],其中横向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纵向评价则依据课堂教学流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展开评价,以形成多方位教学评价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多主体、多样化、多方位的教学评价机制,旨在将学生愿望、学生需求、学生感受等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职业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阳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N].山西科技报,2022-12-01.

[2]胡建波.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案例研究:西安欧亚学院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21(11):57-68.

[3]崔乃文,李梦云.困境与出路:“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何以可能[J].现代大学教育,2017(4):97-103.

[4]李万青,汪麟,黄春,等.我们要为学生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重构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J].职教发展研究,2021(2):41-50.

[5]罗校清,李锡辉.职业本科的内涵、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3(4):21-27.

[6]祁占勇,齐跃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关键问题:“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J].当代职业教育,2022(3):13-20.

[7]赵晓东,张磊,陈立民.新发展格局下本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演进理路与发展逻辑[J].教育与职业,2021(12):27-33.

[8]江春.“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理论与实践,2019(12):21-22.

[9]肖茹丹.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转型路径[J].办公自动化,2023,28(5):15-18.

[10]开琛.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地方高校一流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21(1):153-158.

[11]王军华,贾圣强,吴珂.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构建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14):103-105.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