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聪 周艳

[摘           要]  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程思政质量。以自媒体运营课程为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整合课程内容,丰富教学环节,通过多元化考评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关    键   词]  绿色发展理念;自媒体运营课程;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5-0025-0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是影响大学生构建生态文明思想基础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一)提高社会的综合素质

绿色发展理念的目标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因此应成为每个公民在思想层面认同的价值观,并体现在公民日常工作、生活所表现出的行为中。大学生作为大学课堂的主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接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大学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不断提高,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都会实施一些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行为,因此引导大学生从思想层面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认同,是保证大学生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素质得以综合提升的前提。加强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也是在加强对未来社会成员的素质培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大学生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主”,基于学生学情及时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发展理念,既是推动绿色发展进程,又是对于大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绿色发展理念与课堂的有效融合,对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与教学融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基础上,拓展自身的学科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课堂教学效果。

(三)优化大学生课堂的课程思政质量

高校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主流观念,必然与课程思政产生密切联系,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是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课堂教育工作有效融合,有利于拓展大学生课堂的课程思政内容,优化大学生课堂的课程思政质量。

二、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课堂教学结合现状及原因

(一)绿色发展理念与课程内容的结合较少

目前大学生课堂教学内容与绿色发展理念的结合程度较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少主动挖掘、利用绿色发展理念相关的内容,即使部分课程思政的内容中会涉及生态文化教育的知识,但大多为说教式的理论讲授,未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未能将绿色发展理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融入教学内容中。

由于缺少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相关的价值观、知识点等要素的挖掘,在现有的绿色发展理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堂中,缺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此类科学理念的强调。教学内容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无法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大学生课堂教学也就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等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发展、新要求。

(二)教学环节设计单一,课外教学环节未能与绿色发展理念有效结合

大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单一,一些教师只关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授课环节,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的重视程度较低。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能做到关注、利用课前环节,但在设置课前环节时,很少有教师将绿色发展理念与课前环节的内容进行结合。

由于备课压力、对于绿色发展理念隐性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未能有效利用绿色发展理念相关线上资源的原因,在目前大学生课堂教学中,绿色发展理念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结合程度较低,结合效果较差,教学的各环节无法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绿色发展相关理念的内化。

(三)现有考评方式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少对绿色发展理念内化程度的考评

现有考评的指标中针对学生素质目标、思政目标的考核较少,其中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等相关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考核几乎没有。

由于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强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对于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的关注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对课程的考评方式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且考评面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体现出的生态文化教育接受程度未获得及时、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对于素质目标、思政目标培养的重要性,缺少对学生学习绿色发展理念等素质教育的效果评价,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不利于生态文化教育的发展。

三、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大学生课堂中加入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内容,是为学生创造更多、更便利的学习绿色发展知识机会的关键所在[1]。为了有效融合高校课堂教学与绿色发展理念内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引导大学生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质,促进其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绿色发展理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一)整合教学内容,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知识、能力,还包括素质、思想等方面,教师应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思政融合点,将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化、有针对性地融入课程中,在完善课程知识体系的同时寻求绿色发展理念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在培养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素养目标。以自媒体运营课程为例,整合教学内容,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等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发展、新要求。课程知识点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点如表1所示。

(二)丰富教学环节,实现“课上积极、课下主动”

丰富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生态文明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为高校课堂的教与学提供了更多线上素材支撑,自媒体运营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案例教学、任务导向等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环节。

通过“提出问题—线上资源分享—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师使用微信、QQ等社群提出课前问题,并分享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的绿色发展理念相关知识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完成课前预习,并在课堂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热门社交平台视频案例讲述知识点,利用大数据的推送机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课上积极、课下主动”的学习方式。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自媒体运营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还需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内容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性。

(三)多元化考评方式,满足绿色发展理念和课程教学的评价需求

多元化考评方式,根据综合绿色发展理念及课程本身的学习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考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对学生各方面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评价方式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学生考核评价对教学起着直接导向性作用[2]。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传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应具备素养目标、思政目标,培养高文化素质和高思想觉悟的复合型人才,应使用多元化考评方式。

在进行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的自媒体运营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者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结合旧知识与新内容加以学习。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中的行为加以引导,教学的考核评价也应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每个阶段中反馈出的成就等给予充分肯定。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各占比50%的基础上,多元化设置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完成任务过程中环保意识的体现等。

多元化导向的考评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绿色发展理念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主动学习的习惯,保证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化。

四、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实验的实施与反馈

(一)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选取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级动漫制作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从该专业10个班中随机选取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2022级动漫制作4班,对照组为2022级动漫制作7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均为23人,实验组男女生人数比例为4 ∶ 19,对照组男女生人数比例为3 ∶ 20。

(二)实验方式

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2022级动漫制作专业开设的自媒体运营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课程与思政内容结合部分约占2学时,其中涉及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约占1学时。通过在自媒体运营课程中结合绿色发展理念相关内容,分别对实验组班级、对照组班级实施为期4个月的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课程教学、传统的课程教学。4个月后通过“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构建程度调查问卷”,对两个班级进行数据收集,观察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后的教学实施效果。汇总两个班级的数据,对比、分析后得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课程教学对学生在生态文明思想构建方面的效果。“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构建程度调查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从认知、内化、践行三个维度获取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构建程度数据,共计24题。

(三)结果分析

发放问卷46份,回收问卷4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本问卷使用SPSS 25.0软件的可靠性统计量表里的克隆巴赫的Alpha系数检验问卷信度,认知、内化、践行三个维度部分问卷的Alpha系数分别为0.901、0.907、0.921,三个维度的题目测量间的一致性高,本问卷可信度高。通过SPSS 25.0软件的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效度分析,在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中有46个样本参与效度分析,其中KMO的值为0.794,大于0.7,效度较好。

通过将实验组、对照组班级的问卷测试结果放入Excel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认知方面,实验组班级的学生在回答“您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类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您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解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此类认知方面的问题时,均有60%以上的人选择“完全符合”,意味着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对于生态文明思想方面观念、理念的理解程度高;而对照组班级的学生仅有48%的人选择“完全符合”,有9%的人选择“不太符合”,意味着仅有不到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对于生态文明思想方面观念、理念的理解程度高,少部分人认为自己不太了解生态文明思想相关的理念。内化方面,实验组班级的学生有70%的人十分赞同“绿色发展理念”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超过半数的人十分赞同个体的做法和看法对整个生态建设有影响,而对照组班级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这一项的人数远比实验组班级人数要少,大部分人选择选项为“比较符合”。践行方面,70%实验组班级的学生在回答“看到有开着灯的空教室您会主动关灯。”题目时选择“完全符合”,远比对照组班级选择“完全符合”的人数要多,但在回答“您会在社交媒体分享绿色发展理念相关内容。”“在外面吃饭时,点太多吃不完,您会主动打包带走。”问题时,两个班之间的数据差距不大。

(四)实验结果思考

实验组班级的学生与对照组班级的学生在构建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内化方面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实验组班级的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思想方面相关理念的认知程度更高,且更为认同生态文明思想所表达的绿色发展理念。践行方面,两个班级在回答部分题目时,数据相差不大。整体而言,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课程教学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了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了学生对于绿色发展相关理念的认同程度,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认知、内化方面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践行方面的水平。

五、结论

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3],在生态文明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作为课程思政中的重要部分,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正在逐渐深化。对自媒体运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意在充分借助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学生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通过将绿色发展理念的教学改革运用于实践教学,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多样化考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发展的相关理念,增强学生对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认同感,助力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顺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新形势下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建国,田珊.培育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论析[J].学工视窗,2017(11):45-46.

[2]胡强宁.布鲁姆的教学评价[J].高教研究,1995(2):10-12.

[3]崔健.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重要论述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2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