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玉成(1997—),男,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的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的意义,指出了高职院校德育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的举措,旨在确保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能够高效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德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5-016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注重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更加强调学生职业道德与品质的锤炼。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德育工作给以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指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重大阵地,肩负着我国绝大多数高技能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伟大使命,更应当从多个维度深刻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的迫切性。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德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对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每位社会成员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做到自身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高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必然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搭建稳固的发展平台,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能力的机会,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德育为出发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全面的品德教育,以此涵养人的德行与品质、增进职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改善体质与精神风貌、助长劳动技术与本领。高职大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正确引领下,不断拓宽自我发展路径,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前进方向,在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全面发展。

(二)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高职院校学生的切身投入,高职生所具备的建设潜能是无限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也是实现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将变得尤为重要。高素质意味着学生不仅在职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突出,还要求在职业道德等方面达到高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目标的实践效果,高职院校应重视高职学生的德育发展,积极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引导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贯彻德育理念,挖掘德育素材,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德育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思想觉悟、正确的价值取向、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抵御各种现实诱惑,坚守道德底线。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是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的关键,往往伴有思想观念不成熟、认识事物不充分、社会阅历不丰富等显着特征,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正面引导,锤炼优秀品质,养成高尚品德,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链,为强国建设做好人才储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

(三)有利于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落脚点。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扩大,各行各业用人的规格与标准在不断提高,对人才的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职学生沉迷于自我世界之中,对现实社会发展略知一二,对当前就业形势漠不关心,缺乏紧迫感,难以意识到就业存在的潜在危机,长此以往,无法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难以得到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这迫切需要高职院校高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的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就业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动探索所在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前做好学业规划,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熟知自我未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为今后顺利就业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高职学生发展为契合点,完善德育机制,优化德育举措,构建现代德育体系,保障高职学生品德的养成,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形成良好的信誉度。这种信誉度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内生动力。企业和用人单位认识到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具备高素质水平,便可增加高职学生的聘用机会,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德育的现状分析

当下,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着成绩。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近些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可容纳人数快速增多,这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自身发展的题中之义。目前从总体上来看,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开展井然有序,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态度端正,道德意识发展良好,但因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社会风气的浑浊与侵蚀,大众媒体的传播与冲击,加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当前高职院校德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和形式片面化

德育内容和实现形式深刻影响着德育实效,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确保德育的实施行之有效,能够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德育内容以及手段。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出现了德育内容和形式片面化的问题。德育内容上,无法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甚至完全借鉴普通德育内容,其内容的当代性也有所缺乏。德育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给学生施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伦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加以重视,难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德育形式比较单一,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很大比重,仅靠知识传递的接受学习缺少实践反馈,学生无法进行交流与互动,难以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加之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次数有限,很难达到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目的。此外,德育教学手段传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甚至还不能灵活熟练地应用教具。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内容和手段所存在的问题,从德育过程来看,这难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形成有效的互动发展,甚至会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产生长远的、反复的负面影响。

(二)德育缺乏学生主体性

德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有效实施德育的关键在于施育者的教导与受育者的受教相结合,二者双向尊重,彼此配合,协同并进,才能推动德育的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德育过程存在许多学生层面的难点,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主要在文化知识汲取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众多学生内心受挫,产生了低落情绪与自卑心理,甚至对学习缺乏信心,逐步降低自我效能感,难以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性,对接受德育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和抵触行为。学生主体的不配合导致德育开展受阻,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无法发挥主体性,加大了德育的难度。促使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实现整体性提高,进一步影响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教师德育能力较弱

高职院校教师是开展德育的重要主体,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水平以及品德的发展。当下,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师德育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认知局限,没有意识到德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专业学科的教师主要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授,教学重点放在各种从业资格证上,重“教”轻“育”,没有将专业课程知识与学生品德发展结合起来,忽视了学生的人伦道德、价值取向、人格品质等德育方面的发展。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不全面、德育原则把握不恰当、德育方法的运用不够灵活,甚至未能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正确引导与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乏力。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注重院校教师的职业培训和素质提升,发布了相关致力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福利政策,创立了大量的职教中心和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方便广大职业院校教师高效学习。然而,当前发展进入新时代,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育机制尚未完善,德育体系尚未优化,教师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还显得比较凌乱。首先,无法将职业院校的师资德育队伍统一起来。其次,职业院校对教师专业德育培训的实践不够,组织教师开展关于德育相关课题的研究也不够系统,缺乏成果和经验的分享,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实际开展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3]这些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德育能力变弱,难以达到新时代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要求。

(四)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不到位

随着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这给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德育新媒体平台建设,但很多平台建设处在初级阶段,没有与日常德育工作深度融合,存在很多问题。[4]首先,高职院校更注重学校宣传和新闻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自身知名度,没有将平台打造成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进行服务反馈的多功能平台,使得学校无法按照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德育工作。其次,有些新媒体平台缺少专门的建设团队,平台管理比较混乱,不能及时更新内容,上传的内容单调乏味,缺乏职业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关注度较低,平台影响力难以扩大。最后,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特色品牌活动,举办的活动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不强,更多只是被动接受,很难满足当代学生个性化表达和自由交流的需要,学生的关注度较低,难以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的路径

新时代高职院校应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学生德育工作应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德育工作放置于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中,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与形式,推动师生德育齐头并进,高效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整合德育内容,扩展德育实现形式

德育内容及实现形式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德育的出发点,如何确保二者实施的有效性仍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题中之义。首先,需充分整合德育内容。高职院校实施德育的内容应具备职业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德育内容的选择必须结合高职生的实际状况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德育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传统美德以及社会公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推动德育实现形式朝着多样化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德育实现形式丰富多样,一方面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跳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情景体验法,教师让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道德体验,在思想和道德方面受到感染;采用实践锻炼法,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生产一线等多种场合参加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更为直接且全面地理解德育内容。另一方面开展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以主题教育为依托,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道德模拟以及德育微电影拍摄等实践活动,拓展德育实现形式,推动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德育认同感

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接受德育时往往会呈现出复杂化、消极化、机械化的显着特征,常伴有抵触心理,情绪波动较大。高职院校对其施加德育迫在眉睫,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尤其是在学习与生活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助力其重拾信心。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而不是德育的辅助载体。在德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多维度进行自我评价。对于存在困难疑惑的学生,教师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视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让学生深知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德育认同感。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5]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教会学生做“真人”,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力争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提高教师德育基础能力,建设高质量德育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转变德育思想观念,树立高度的德育意识,增强教师德育认知与实践,促使教师德育水平得到显着提升,同时拓展广大教师的创新思维,使其善于挖掘德育资源,主动参与德育课题研究,把握当代高职生的思想动态和德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基础能力。此外,加强教师德育培训实践也是提升教师德育基础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可采用多样化模式对教师团体展开集中培训,将德育模块纳入每学期的培训项目中,注重培养教师学科知识与德育相融合的能力,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健全德育考评机制,量化评分标准,将德育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德育研修氛围,让德育深入人心。高职院校还应统一德育师资力量,发挥教师合力作用,为院校辅导员、专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课程教师创设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研讨学习活动,共同提出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自身还需加强道德修养,规范师德行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好表率作用,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提高教师德育基础能力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才能打造出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德育教师队伍。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平台应用成效

新媒体的应用为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前进动力,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德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关注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借助新媒体平台将高职学生培养成综合技能型人才。[6]首先,建设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德育新媒体平台不仅是高职院校日常宣传教育的阵地,更要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利用丰富的新媒体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的附加功能,积极开发各种线上功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让平台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寻求帮助以及与学校互动的高效选择。[7]其次,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职业特色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德育,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并结合新时代要求和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的职业特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扩大德育内容的影响力,切实提高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成效。

四、结束语

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仍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从多方面着手德育工作,不断优化德育内容与形式,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对现代化媒介的高效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义,余一凡.深刻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N].中国教育报,2022-12-29(6).

[2]冯务中.新时代好青年的四项要求[N].中国教育报,2023-05-06(4).

[3]王盼盼.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德育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2):156-158.

[4]李毅.融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传播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2021(23):177-178.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28.

[6]丁正亚.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举措[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50-53.

[7]武皓,贺文喆,杨帆,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4):186-188.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