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杏枝

摘 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渐形成的。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55-01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因,是推动学生“爱学”的一种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学习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被动应付转向积极探索。然而,对学习积极而持久的兴趣并不是自发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本文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看法。

1.融洽师生关系,感染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具有巨大的教育感染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常常与任课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必须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到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对学生以情动之,以爱施之;用和蔼的目光,微笑的面容,温和的话语,以及最充沛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有亲切感、尊重感,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2.精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精妙的课堂引人,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诱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为教师新授知识创设良好的心理接受环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对于低年级的新课导入,可以组织有兴趣的教学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简单有趣的谜语等引入新课教学。而对于中、高年级的新课导入,则应考虑到该年龄段学生求知欲有所增强的认知心理特点。简单的游戏、浅显的故事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巧妙地设置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是学生比较关心的,希望解决的,同时又是只有学习了新课后才能解决的),造成学生学习过程的适度矛盾,以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首先出示一幅大海图,让学生描述海面情况一一波涛汹涌、天水相连、一望无际、深蓝深蓝的······接着提问海底又是一番怎样的世界呢?这一问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顺应这种心理,再告诉学生海底有山、有峡谷、有林、有草地,还有丰富的矿山、奇特的生物······这样一来,学生顿感万分惊奇,追求探索的情绪也为之高涨。

3.创设乐学氛围,强化学习兴趣。

学生在引入新课阶段已产生了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保持和提高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1)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趣味因素。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魅力,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情感及其需要。同时,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教材,教师可编成口决、顺口溜、儿歌等,以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jqx与ü相拼》时,我用儿歌帮助学生理解:小ü好有礼貌,遇到jqx就脱帽”。

(2)综合选用教法,实现最优组合。或创设情境,引其入胜;或直观演示,加深理解;或音乐渲染,渲染气氛;或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或自由讨论,活跃思维;或插入游戏,活泼有趣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何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选择应用教法,教师应紧紧抓住三个主要环节,做一个”有心人“。课前,全面了解学生脉搏,精心备课;课上,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循循善诱;课后,还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法。

(3)合理组织教学适度——密度、难度、进度。在课堂上,应有张有弛,张弛有度;有难有易,难易适中;份量、进度恰到好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4.发挥反馈作用,稳定学习兴趣。

教育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学习上有成功感的情况下才有学习的兴趣,反之,学生如果在某些方面一再受挫,表明他们的能力不足,他们就会退缩或畏难,甚至于“厌学”。可见,实现成绩——动机的良性循环,即成绩好——动机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发挥课堂反馈功能,充分肯定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的每一点成绩,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成功的快感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也就巩固、稳定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衷地感到学习的无穷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学习。

5.设计愉快作业,发展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成功的法则应是轻松,而不是紧张。”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繁重的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合理设计一些形式多样而不拘一格的愉快作业,让学生尽情发挥天性,做得“轻松”、”愉快”。如现察、阅读、口述、表演、画画、手工等,都是愉快作业。例如,《狼和小羊》、《狐理和乌鸡》等课文,文字优美通畅、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教学后可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指导其自编自演,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而如《咏柳》、《静夜思》等这类融自然图景、生活图景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于一体的诗文,可让学生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并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画一幅画。

当然,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布置一定量的有弹性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要,显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爱学习”源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者,兴趣需要教师的辛勤培养。在通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