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宽

关键词:绘画;心理动态;理性反映;心理把控;绘画理疗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033-01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的心理结构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影响下,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同样也在发生着快速而巨大的变化。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惨痛教训屡见不鲜,因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而如何进行合理的心理把控和心理教育则成为重中之中。

1.学生的心理动态具有隐蔽性

而这种隐蔽性要求我们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进行心理把控。我们的美术绘画教学为这种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只有内心想到的东西,才能被反映在画面上。隐性的心理问题应该运用绘画的方式,借助合理的渠道,给以青少年学生一个轻松和发泄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用画笔去思考,用画笔去挣扎。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其特殊的特点:一是,潜在性。二是,突发性。三是,反复性。四是,缓递性。综合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为把握青少年心理提供正确的途径。由于美术绘画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既运用无声的绘画语言表达潜在的心理画面。因此在进行心理动态监控的过程中应注意心理学理论的支撑。

2.学生是心理问题的主题所在

美术绘画适应了这样一个要求。心理问题的发现语言有时是干涩的。我们需要学生自己去表述在自己内心所发生的一切。绘画是一种无声的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他可以提供许多的心理表述空间。让青少年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反映出来,这是一种心理的理性反映,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这样一种方式更具有它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在这阶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多次的实验和论证,青少年的心理真实把控可以运用美术绘画的方式进行监控。

同时,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痕迹显现在画面上的时候,如何去解析他们的内心成为问题的关键。第一对线条的运用:粗犷的线条,弯曲的线条,柔细的线条。都反应着不同的心理内涵。第二对形体的把控:扭曲的形,夸张的形,零碎的形。第三对色彩的选择:强烈的颜色,柔和的颜色,灰暗的色调,强烈的对比。每一种表象都有它的可挖掘性,这要求绘画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通过二者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反映。对于下一步的引导和纠正提供了可靠的前期理论依据。

3.进行美术绘画理疗,扩展这一全新的领域

通过绘画所需要的耐心和情操的陶冶性,有针对性的对各阶段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绘画课程的安排。必须要提到的是,这阶段的工作需要有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的后盾,以期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对于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形体训练,并且依托一定的特殊心理原因,用图形和颜色让他们回归生活的本位。对于中度的心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连环形体突出的方式进行,用形去引导,用形去解析,并加以综合分析。对于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要形体和颜色并用,通过大胆的色彩和夸张的形体,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然后进行积极的分析和引导。得出最优的治疗方案。美术绘画理疗的提出要求我们合理的安排各阶段的训练目的,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合理性。绘画理疗既要符合绘画本体的特点,又要兼顾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4.结合于实际,为绘画理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现在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任何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案都要围绕二者合理的展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相辅相成。当二者无法保持平衡的时候心理问题就出现了。通过阶段性的美术教学活动,结合心理常识,对各阶段的心理痕迹进行把控,并建立合理的心理档案,做到具有跟踪性。那么在各阶段的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应把握侧重的点。比如,心理行为的理性表现和非理性表现,心理动态的可持续跟踪等等。

绘画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那么我们和青少年学生的沟通渠道也应该多种多样。只要利于学生心理空间表现的手法,我们都应该积极的进行实践和运用。把心理痕迹,心理把控综合起来,为下一步的绘画理疗成功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美术绘画和学生心理是一种纸与笔的关系,学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然的流露在画面上,此时无声胜有声。把他们内心急于表达的一切跃然纸上,把一种隐性的问题而变为一种显性的问题。美术绘画让孩子们的内心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身心得到陶冶,无形中美化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达到预防心理问题的效果。学生心理问题随着美术绘画的深入得以显现。

参考文献

[1]张业叶.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1)

[2]向宏年.我国美术心理学的研究现状综述[J].美与时代(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