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妍妍

关键词:小学语文;“苏式”课堂;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083-01

为了尊崇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基于苏州地域文化背景,展示苏州融合通达的个性特点,体现苏州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体系,苏式课堂将“人文关怀”作为指导,努力追求“苏式”课堂的人文性。而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什么是人文性,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关心人、爱护人、接纳人与理解人;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实现对世界的改造。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贯穿始终的追求及其主要内容应该是激发学生的人文需求和人文探索、造就学生基础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怎样使小学语文“苏式”课堂具有人文性呢?下面谈一下笔者的一些看法。

1.学会思考,努力倡导“苏式”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让每位学生体验到课堂的欢乐、获得提升,让教师关注到每位同学,就应该努力倡导人文性教学法。行之有效的能体现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就是“思索、探讨、沟通、反思”,在思索中,可以呈现学生特有的思想特性和情感阅历;在探讨中,尽力让小组组员的态度得以表明;在沟通中,使不同的看法到交流和碰撞;通过反思,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受到重新审视,以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前进。有了这种形式多样的碰撞,“苏式”课堂教学中单薄、低效的缺点才会被克服,学生才能得到真诚的呵护,枯燥机械的知识才能变成滋润学生内心的甘露。在教学中,老师只有充分重视学生,关怀学生,提升学生,才能使教学达到最终目的,即课堂上洋溢出源源不断的人文关怀。

2.钻透文本,准确领悟“苏式”课堂教材的“人文性”

古语有云:“情动而辞发”。作者在构思文章时,一定会先倾注情感,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人文性的体现。身为语文老师,只有自己先体会并领悟到文本中流露出来的独特的人文性,才可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影响。课堂上,只有不断提醒学生寻找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才能使学生吸收内化,使自我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课堂上学生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情感体验,才能达到“苏式”课堂教育中的人文性。

3.享受学习,主动营建“苏式”课堂环境的“人文性”

第一要关注差异,促进发展。每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人格,有自身特有的个性,有独到的生活阅历和情感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刀切”,对每位学生都使用同样的方法,而是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只有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营造具有人文性的课堂环境氛围,才能使学生有长足的进步。比如,我在课上指导学生朗读时,鼓励学生选定班上另一名学生作为学习榜样,仿照对方的样子练习,然后进行展示。对于读得不是特别流利、有感情的学生,只要他敢于尝试,勇敢地表现自己,就对他的努力给予肯定。在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大胆举手发言的学生,就表示认可。平时学习吃力的学生的表现更是加以肯定,不会由于他回答错误或者没答到点上而批评他,真诚地告诉他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付出,总是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一旦学生尝到靠自己的认真努力而取得一定成果的甜头时,他们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加上教师的关怀,不断促进着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

第二要交流碰撞,团结协作。生活中,学生想走得快,可以一个人走;想走得远,就必须一起走。所谓“一起走”,就是指团结协作,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碰撞,经过众人的努力,达到教学所需的效果。虽然学生团结协作能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但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课堂秩序的紊乱,让教师陷入困境,从而达不到让学生自由发展,使课堂充满活力的目的。因此,在学生讨论时,创建一种“灵活有序”的合作机制,并通过练习使其形成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将协作互助落到实处,在学生间形成一中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维持和保障学生参与的热度,就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让学生努力认真地学习,创造出一个舒适的人文性学习环境。

第三要认识自我,善于自评。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上总是被单一的评价方式所占据,就是教师或多或少对学生做出各种不同的评价。在课堂上,要是仅仅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那对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彰显自我没有好处,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优点或弱点,这样无法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的优势得以展示,同时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是被老师信任的。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善于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潜能,才能促使学生不断的向前,营造出人文性的学习环境。

“苏式”课堂是善于传承、改变和发展的课堂。通过教师对“人文性”教学的积极倡导;“人文性”环境的积极营造;“人文性”文本的正确体会,加上学生的发现与领悟,一定能够成功打造“苏式”课堂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