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戌午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如果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技术,则可以突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大大增强课堂丰富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其设计更加高效而合理的学习计划。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092-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尝试着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围绕计算机技术设置课堂教学资料,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得到最为合适的指导。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

1.明确教学主题,巧妙引入微课模式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内都处于被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处境,这也就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很容易下降,甚至会丧失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尝试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教学主题,只有明确了教学主题,教师才能够更加细致而科学地设定教学计划,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教师就需要严格掌控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并且积极寻求与学生互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十分具备针对性的教育。在教学时,教师提前进行演练,保证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描述语言足够清晰而且简洁,在合适的场景使用正确的语言和教学态度,经过多次的教学前演练确立最为高效的教学主题。另外,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特性和能力水平入手开展详细的了解和探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在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就要尝试音频、视频和3D动画等等多种微课教学资源,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筛选、确立合理的微课资源类型。一般来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高中信息技术内容比较适合使用视频进行介绍,而实践类知识则最好通过多媒体录屏演示进行教学,教师还需要不断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状态进行调整和摸索。

2.优化新课导入,巧妙引入微课模式

高中生由于有着备战高考的终极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不纳入高考大纲的学科,学生往往对其保持着忽视的态度,自身的学习状态相对而言更为松弛,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投入的关注度也不是很高。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便可以更加迅速地适应社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的时候,需要从新课导入环节着手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详细的预习资料,用更有参与感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更有吸引力的导入环节,牢牢抓住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进行文本信息加工的时候,就可以首先为他们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动用多种手段充分的预习“文字信息”的具体含义,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的过程中自身也就拥有了很强的参与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很自然地阅读所查找的资料,而且,教师还应当拒绝学生在完全照搬照抄所查找的资料,要求学生将资料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复述,以一种任务的形态鼓励学生去深入探究和理解知识。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资料,从文字的发展历史开始介绍,通过多媒体演示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实际中常见的文字处理方式,并且让学生利用电脑上的文字处理程序进一步实践,以此构建更加热烈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3.实现课外拓展,巧妙引入微课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完成高中阶段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当尝试着结合微课模式资源丰富、简洁明了的特点,进行课外学生知识水平的拓展,不断提升学生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学生真正的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微课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手段,更是教师能够很方便利用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使用该资源,教师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多多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微课模式应用经验技巧,然后再针对自己班级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手段整合,在重点课程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延伸拓展,为学生介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其更高效解决问题的信息技术小技巧,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动手进行理论验证和动手实践。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生们来说,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水平,就需要尝试引入微课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能力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划分出更细致的教学重点,不断鼓励学生突破困境,在课堂正式学习的时候积极动脑,并且愿意在课余时间依旧磨炼自己的实践知识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