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呈快速发展趋势,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新时期数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路径,并提出具体的数学教学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153-01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情况,我们能够发现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教学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实际,将课堂内容与核心素养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相关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生属于小学教育的主体,应当为学生创造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进行引导与沟通,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手持一个圆,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圆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那么谁给老师举例说明一下,自己见到过哪一些圆形呢?”有的学生会说: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也有的学生说:盛饭的盘子是圆形的;有的学生说:听音乐用的CD是圆形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范围,此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有谁知道应该如何画圆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有的学生会说“我们可以将碗倒扣,然后顺着碗的边缘画出圆形”。老师再次提问“那么如果我们想画一个更大一点的圆或者是更小的圆呢,应该怎样办呢?接下来让我们用圆规进行画图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与实践学生会发现圆形图形的相关特点,然后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引出圆的半径与直径概念,讲起圆规作图,然后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

2.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强学生的坚强意志,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多进行引导和鼓励,通过拓展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育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好的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教师也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必要性的条件,增强学生动手学习的频率使学生在动手中养成探索和思考的良好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3.创建完善评价体制,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由于小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通过理论性的学习则很难掌握知识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不断的强化教学行为,在教学当中将实践作为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进行创新和转变,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加强实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细心的观察,每位学生在动手当中遇到的问题。再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寻找解决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具备一定的学习欲望。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考虑如何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在小组沟通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通过具有目标性的教学,结合实践开展探究,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通过激发学生的信心,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思考,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发现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被社会各方所认可,由于中国是重教育的国家,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倡导并扶持素质教育发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切忌不要只重视知识,更应当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敖道区.核心素养视角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读与写,2018(03):35-36

[2]林红.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渗透途径[J].读与写,2018(02):74

[3]黄娟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J].读与写,2018(21):121-122

[4]王东阳.核心素养视角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读与写,2018(0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