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卓

摘  要: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彰显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效度。父母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师,对学生德育的培育具有直接的影响效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庭教育被提上日程,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拓宽路径,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论述家庭教育中德育的缺失,家庭教育中德育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德育;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17-02

1.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与学生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度。在素质教育理念视域下,提倡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教育领域不仅要重视学生智育、更要重视学生德育,实现德育、智育的相融合,这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德育的开展指明方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学生德育培育,根据学生成长需要,从道德、品质上给予一定的引领,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父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言传身教为导向,树立模范,能够潜移默化引领、教育学生。由此可见,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在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2.家庭教育中德育缺失

(1)过分依赖于学校教育,错误引导

传递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负责子女的衣食住行,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即可。事实上,这种想法过于落后,与时代发展意愿背道而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固然具有主要的责任,但身为父母也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放任不管,双方都应该在学生德育教育上各尽其责,协同合作,一同管教、引领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有道德的新青年。但从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多数父母过于依赖于学校教育,忽视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德育培育不佳。很多学生的父母工作较为忙碌,为了解决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会将孩子交于孩子爷爷奶奶进行照顾。很多学生的爷爷奶奶他们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没有相应的重视程度,认为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属于孩子天性,目前孩子年龄还小以后慢慢培养就好,甚至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引导和示范。需要特别注重的是孩子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三观”并没有建设完成,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所以会对家长的行为进行模仿。父母以及孩子长辈对其错误性的引导包括: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不愿意与他们进行合作和分享等等。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不能将德育教育完全交于学校,同时也要注重家庭环境中的德育教育。

(2)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父母“望子成龙”的思想观念,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无法更改。在此观念影响下,多数父母较为重视学生智育的培育,却忽视学生德育教育,使学生虽然成绩、智力等方面发展良好,但道德水平低下,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发展不仅重视学生专业化能力,更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素养教育,需要人才是德才兼备。但家庭教育过分的重视智育,一味的强调学生成绩,缺乏言传身教效度,使学生道德素养缺乏。当孩子回到家以后,父母更多的会向其询问,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没有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课有没有认真的听讲。然后孩子闲余时间家长会要求孩子阅读课外书籍,或者提供一些新的功课,更多的是注重孩子学习方面的成长,对于孩子品德教育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很多家长对孩子培养的理念过于片面,他们对于孩子成功的评判标准在于孩子是否努力的学习,将来是否能够进入重点学校。如果孩子在考试中并没有获得优异的成绩,家长就认为孩子存在较多的缺点,潜移默化影响下孩子脑海中也认为学习和完成家长交代的补习任务是其成长阶段的主要、全面内容,其它事情与自己无关,孩子教育背离了家庭教育的目标。

3.家庭教育中德育策略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学生成长过程,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转变以往教育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智育,更要关心学生德育,实现两者的相融合,相辅相成的一同引领、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以此更好的成长、成才。因此,身为父母,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以此使学生德育、智育同发展。例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重视榜样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选取适合的榜样人物教育学生,为学生讲解榜样人物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受到感染,效仿榜样人物,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与此同时,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营造公平、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改变不科学的教育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家庭德育教育水平。家长需要明确孩子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并不是学习的机器,虽然学习对于孩子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但并不代表学习就是孩子生活的以及教育的全部内容。要引导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是为了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引导其养成愿意帮助他人的思想以及坚韧的品格,这样孩子脱离父母保护在面对社会中种种问题之时,能够抵御不良因素对自身的诱惑,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能够不惧艰难险阻勇攀高峰。

(2)增强家庭教育者素养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直接、间接的教育效度,在家庭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父母身为教育者,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氛围。首先,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能够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同样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能够轻易的察觉、感应到父母的情感变化。因此,父母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为子女树立榜样,给予子女传递正能量。其次,父母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德育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引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例如:父母应观察学生,知晓学生思想动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适当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以平等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促进学生成长,以此将自身自身体系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德育培育。家长要明白自己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例如:家长与孩子走在马路上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存在后,家长需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以及违反交通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帮助其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范的习惯。看到马路上有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捡起来将其扔进附近的垃圾桶,告知孩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我们一样,但是我们要做好自己,主动的去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举手之劳而已。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3)加强与学校的交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做到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模式,实现两者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德育教育平台。因此,在日常教育中,父母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加强与教师的交流,通过交流知晓学生在校情况,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学生排解忧愁,促进学生德育培育。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应与家庭教育合作,从父母哪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家园共育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父母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师,应重视子女的教育工作,不仅要关心子女的成长,更要促进子女成人,以此使子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应重视家庭教育,以德育教育为导向,不断的向学生传递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美德,引领学生正确认知人生,培育学生德育能力,进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辉.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推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138-139

[2]胡吉人.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成才之路,2019(05):20

[3]韩慧芳.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8(2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