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宝

摘 要:生活情境教学法是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十分重要。本文从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活元素的运用、生活问题的设计以及生活情境的构建这三个方面提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法;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142-04

Practical analysis of life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use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LIU Zhongbao(Chenxi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angtai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life-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closely integrates teaching with real life and places teaching activities in real life situ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 life of student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dop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ife situation.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lif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to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elements, the design of life problem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situa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Lif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structional design; Practical strategies

数学是现今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主要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知识。加强数学课程教学,对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思维逻辑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来看,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从学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提炼教学素材,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将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教学研究,为优化数学教学实践积累经验。

1.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发展小学生创新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一门课程。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可以发现,重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实践的基本方向。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构建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探究、学习,以实现自主发展。

生活情境教学法,简单来讲就是把生活中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数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灌输式教学,生活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呈现生动的数学内容,也为数学知识应用创造足够的空间,也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推动。

现在大多数教师与学者认为,生活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与培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改善,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构建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问题

目前,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分析来看,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总体情况比较乐观,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缺陷,例如,教师对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握不准确,生活情境的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还是更重视学习知识,忽视了情感的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以此作为教学策略优化的参考。具体来看,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混淆数学与现实,教学情境没有体现数学本质

个体认知的发展需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多地需要具体、感性的情境的支持。因此,如果对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把握,便有助于学生在教与学中认识数学和学习数学,其实这也是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来看,教材中生活化教学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就等同于数学。

教师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不能空泛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分析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接受程度,同时提升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把握效果。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例如,在“克与千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利用超市中商品的重量来举例,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将重量单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然而却没有引发学生对重量单位的抽象思考,忽视了学生对重量单位应用价值的分析,从而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构建造成了干扰。

(2)数学问题设计不合理,教学情境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设计生活化问题是构建生活情境的重要环节。恰当合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回归生活、分析问题,进而在抽象思考中建构数学知识。在设计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问题自身的性质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保证问题能真正达到对学生启发与引导的目的。

但是,一些教师在生活情境的构建中,所设计的问题是空泛、模糊的,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影响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如在“认识人民币”这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人民币分别代表着多少面值?”,学生会根据所看到的这些人民币,快速又准确地回答正确的答案。虽然这样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学生也参与问题的回答之中,但是达到的效果却不理想。一般情况下,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对人民币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对小学生而言会显得有些多余,且难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现实生活中人民币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一些教师根据数学教学需要,在设计中存在着生活情境过于刻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数学教师把现实生活的数学相关元素与课堂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融合,往往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和理解难度,又可以用案例中的生活参照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点。数学的教学本质就是在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让他们能活学活用到现实生活中。然而,个别教师往往会错了意,断章取义地把学习与应用在课堂教学上混淆,不够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与深化,使学生的学习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一个好好的数学课堂甚至会演变成为故事讲堂,太注重生活情境的生活味与趣味性,而忽视了数学课堂的思想性。

(3)教学情境设计牵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与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想着怎么样才能在课堂引入丰富的生活情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实生活的场景与数学知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许多数学中的问题无法依靠生活情境去解释。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准确把握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真正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设计恰当的生活情境,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达到学习目标。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于依赖教师提供的生活情境,而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所设计的生活情境也太过牵强,这样不仅达不到计划教学目标,也会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例如,一名教师在讲解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过程中,将三者的关系类比为父母和孩子,这种牵强的设计不仅没有准确地表现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和关系,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了歧途。

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偏大众化,容易流于俗套,这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仍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对于强化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应用上,侧重教学形式而忽略应用价值,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对数学知识点产生误解,知识的应用推广也受到了阻碍。加上有的数学教师又缺乏创新意识,按部就班,容易出现教学脱节、内容枯燥、方式陈旧的现象,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上大大受阻,这也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与思维上的发展。其次,教学方法单一。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运用生活情境教学像是上级下达的一项教育指令,没有从本质上去理解生活情境教学会为学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没有从学生对生活理解能力的转化上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致使在情境教学中常常出现教与学难以协调地问题。更有个别教师在工作中既不积极又不愿意创新,更不愿意付出努力认真寻找相关数学知识的素材,没有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入课堂,只是将数学知识点生硬地融入课堂,不仅学生感到学习乏味,也会导致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3.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策略

(1)合理运用生活元素,凸显数学本质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元素,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设计,并利用生活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第一,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进行正确、紧密的展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容易很多,对知识的掌握也就会更加牢固。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根据生活情境教学的需要做出调整和改编。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搜集数学信息,并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的实物:一枚一元硬币、一把钥匙、一支铅笔,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测量与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拓展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自己选择测量对象并分享结果,讲述测量的过程和感受。这样可以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讲解转变为实际的操作行为,同时在知识学习与生活探索之间搭建桥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

第二,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案例,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良好地导入设计,无疑会为教学过程注入更多活力。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周围所熟悉的视角抓取具有对应的数学知识的画面,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不仅变得有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求知的热情。基于此,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要求合理选择生活案例,促使学生在案例的引导下探究数学的本质。例如,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这个案例入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准确计算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会浪费掉多少水。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了乘法知识,在计算中巩固了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也结合现实生活认识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了数学的本质。

(2)创建游戏情境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创建游戏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也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个特点,利用道具创设有益于小学生学习的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打造出一种学习氛围高、课堂互动强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一些纸箱制作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形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小纸盒,然后请每个同学把自己做好的纸盒戴在头上,接着按照教师相应的指令去做特定的运动,如跳远、抬腿、弯腰等。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在做运动的同学所戴的纸盒到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由此便可发现一定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更容易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也能更加强化对“找规律”的了解和记忆。

当然,这不是对所有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走神的问题,没有办法完全掌握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这一类的学生是较为喜欢游戏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游戏教学中,要注意时不时地锁定这类学生的目光,切勿让其思维偏离课堂,确保“人在课堂,心意知识”,切实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做到寓教于乐。对于小学生普遍畏惧的数学运算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加入有趣的数学游戏,将一些常见的纸牌游戏或者接力游戏融入进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思维上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灵活度。教师可以扮演辅助者的角色,把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深入浅出地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教师不要从主观角度支配学生的行为,只能在合适的时机给予适当提醒。对于这样带有较强趣味性的游戏,学生的参与热情才会更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扮演的角色更能加深对所融入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终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

(3)优化生活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上合理、有效、准确地提问,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生活情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炼问题,将其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联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让学生在生活的启发下主动探究,提升课堂参与度。例如,在“简单的小数加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研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在完成课堂导入后,教师设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并通过谈话引入主题:“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小数加法的知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接下来设计问题:“从文具店的货架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已有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教师引出“小数加法”的知识,然后继续提问:“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学生动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算法。之后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针对学生的计算过程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法知识:“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共同点是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同点是计算后要加上小数点。”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依据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情境设计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设计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并形成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深刻感悟。

(4)优化生活情境构建,提高教学效果

在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保持开放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多元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巩固、消化数学知识。

第一,教师应设计体验式生活情境。生活情境的特点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融入情感元素。因此,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要注重考虑生活素材的可行性与现实性,选取的生活素材要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主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将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完成抽象思考。

第二,教师应设计开放式生活情境。在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以此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日积月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第三,教师应设计应用型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要想真正地掌握数学,就得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来解决相应生活问题。基于此,在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例如,在房屋装修中解决测量问题、解决不同方案的搭配问题等,这样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

总之,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目前,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混淆数学与现实,教学情境没有体现数学本质;数学问题设计不合理,教学情境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情境设计牵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受到限制。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展开生活情境教学:合理运用生活元素,凸显数学本质;创建趣味化游戏,活跃课堂氛围;优化生活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考;优化生活情境构建,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文生.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浅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9).

[2]于瑞霞.“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16).

[3]杨丽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观察,2021(23).

[4]靳小龙.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