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花

摘 要:随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把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融入课堂之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探究能力。本文将从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实物探究演示以及以人为本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在小学数学中探究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量感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量感培养;有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3-0021-03

1.采用递进式教学模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图形量感

递进式教学是开展小学教育的必要手段,可以打开学生新世界的大门,把图形的知识从易到难展开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层的递增,初步培养学生的图形量感。在教学中,如果直接围绕教材知识展开讲解,难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概括能力,甚至会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恐惧,需教师应用递进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慢慢适应数学课堂,了解图形的基础概念。

例如,在“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教材知识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把教学内容具体地分为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直线、射线和线段?让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笔,在演草纸上画一画,看是否能够画出合理的图形,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问题,可以借助直尺和铅笔进行细致的操作,培养自己的数学动手能力。第2个阶段,教师可以拿出三角工具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角,让学生展开认知: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角的度数决定了不同角所具有的不同性质。这可以提高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收获。第3个阶段,当学生了解了点、线、面的基础构造之后,就可以增加课堂的讲解过程,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图形,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作三角形的顶点。在课堂的讲解中,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初步的认知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

2.采用合作小组模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考虑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合作小组的教学方法,对图形与几何的重点和难点展开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合作小组可以把学生凝聚在一起,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组之间相互探讨,可以合理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开展好课堂的合作探究,可以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根据教材知识讲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而是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合作小组模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可以先在班级里成立合作小组,并选择一名组员成为小组长。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如小组成员需要准备一张白纸,白纸是长方形的,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看哪个小组能够完成,如图1所示。

在开展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努力,能够经过集体的讨论完成基础的任务,加深小组成员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而不是通过教材课本来展开记认知。然后,教师再具体的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①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切、平移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1形。②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即:S=ah。之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拿出自己拼的平行四边形,根据教师的推导过程进行自主消化和自主学习,看是否能够认清每一个步骤,对有问题的学生,小组成员要互相帮助,保证每个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内容,加深自己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3.开设情境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为了能够加强课堂的有效探究,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情境教学模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问题情境,能够把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通过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可以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贴合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主,通过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和多元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对平面图形展开深入的认知。

例如,在“三角形”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幅三角形,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把它拼凑成不一样的图形,每个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才智,看三角尺都可以拼成哪些图形,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刻认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在展开实际教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基于游戏情境可以自由合作,自由拼接,了解三角图形的基础性质,进而通过探究得到如下结论: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③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即:[S=ah÷2]。此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提出合理的问题:什么叫做三角形?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认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已经得到的结论进行推导,看是否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4.开展多媒体教学,深度培养学生数感能力

数学知识的有效探究依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推理能力,在开展具体的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有效教学,把一些较难的图形与结合知识转化成实践问题,通过一个个小知识点,帮助学生展开深度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图形与几何本身就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师需要开展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深度培养学生数感的能力,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圆”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圆的构造过程,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到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并不透彻,但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可以初步的展开掌握。这时,教师在通过多媒体进行深度教学,利用电子白板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图3所示。

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长方形的若干个部分通过拼接的方式可以近似地构成一个圆形。这时,学生在展开深度的了解和认知: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面积[=πr×r=πr2]。即:[S=πr2] 。在展开具体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可以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生动地演绎出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把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给予每个学生全新的教学体会和收获。

5.采用实物探究演示,提高学生感知数感的能力

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有着较大的区别,二维和三维之间需要相互转换,学生在了解完二维之后,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图形认知和运用基础,才能够对三维图形展开全新的学习,否则只会纸上画饼,难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探究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对立体图形展开深度的了解,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提高感知数感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圆柱”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采用实物探究演示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向学生展示圆柱,如圆柱形的水杯。通过水杯,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圆柱的基础知识,而且学习兴趣能获得有效激发。然后,教师再把圆柱的侧面积展开,通过电子白板进行演示,让学生可以动态地了解到圆柱的基础信息,从而了解到: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②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④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正如课堂探究的过程一样,采用实物探究演示,可以助力学生快速地了解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数感能力的培育是开展一切图形认知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助力学生茁壮成长,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现有的教学体会和收获。最后,认真地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加深学生的学习收获。

6.采用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实际的探究和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学习理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动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和唯分数论的弊端,要采用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高现有的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为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立体几何”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积极讨论自己已知的立体图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出发,能更好地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步伐。然后,教师可以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转换关系,让学生可以初步地了解到:①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如图4所示。

②将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正好装满,将圆柱里的沙子倒入圆锥中,发现三次正好倒完。③通过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即:[V=13Sh]。在开展实际探究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在教师能够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展开预习探究和复习,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有利于几何图形的深度探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结语

总体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力武器。如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会使课堂更高效。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有所不同,但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成长,给予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机会和收获。在未来,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使教学策略趋向合理化和科学化,加深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感,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文莉.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活动设计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

[2]郭子菡.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策略探讨[J].教育界,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