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课堂的各个环节作出创新与改革,并在这一基础上落实“双减”政策,以此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在“双减”教育政策不断深入推进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作业总量,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业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作业的教育效能。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4-0174-03

小学数学是一门综合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包含的知识理论较为广泛,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因此,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优化各个教学环节,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趣味性与真实魅力。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的书写类任务较多,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现阶段教师应顺应“双减”政策,减少作业总量从而提升作业效能。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成因分析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业,教师主张采用题海战术,确保学生稳固掌握知识点,形式多是以书面为主。但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受标准答案限制,外加训练内容过多压缩自主时间,不能根据自身兴趣进行其他增加经验的活动,休息时间也受到压缩,对“双减”政策落实产生阻碍。

(1)题海战术

小学阶段数学教师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理论,会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进行学习,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一作业布置形式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加强学生对这类题型的认知,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巩固自己的学习经验。虽然这类“题海战术”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长久以往,学生在机械性的“刷题”作业中将逐渐失去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与进步。而这类具有局限性、束缚性的“题海战术”作业形式仍然得到了较多教师的重视与关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与家长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养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学理念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逐渐加大,难以带领学生探索数学课程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2)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

在“双减”政策开展前学生对作业的理解便是卷子、练习题以及各种各样的书面作业形式,学生难以在较多的题目中寻找到完成作业的乐趣,这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师作业布置形式单一且内容十分枯燥和刻板,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这类书面作业主要是以抄写、默写等方式为主,教师可以在课后将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批改与审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率。但是长此以往这类教师无法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现下降趋势,更无法在单纯的书面作业中提升学习兴趣,难以锻炼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针对这一教育现状教师应做出有效的改变,打破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的作业布置形式,设计适合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作业内容,并更好地落实“双减”教育政策。

2.“双减”背景下小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为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双减”政策中对作业设计提出“减负增效”的要求,这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不仅是减少作业数量,更是要提升其训练层次,达到高效教育的目的。对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遵循“双减”理念,精炼化作业、开展多维度训练、注重探究性内容、分层作业内容,充分发挥作业的教育作用,减轻学生压力。

(1)精炼化设计,减少重复性作业

应试教育中,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内容较多,严重影响学生自主成长和占用睡眠时间,反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集中,教师加大作业训练力度的恶性循环。针对该问题,2021年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利角度,3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确保学生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7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后续完善建议。通过对现阶段教师所预留的小学数学作业来看,教师对重复性的作业内容设计较多,这就导致作业量增大。学生在进行重复性的训练活动时会逐渐消耗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在后续训练中逐渐失去解答兴趣。例如,在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作业时,考虑学生年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发育尚未完全,减少一些重复性的作业内容,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作业训练,进行判断题、“>” “<”填空、计算题三个训练板块,判断题设计四道填空题设计八道,计算题设计八道。在20道数学题内让学生掌握本章教学内容,提供充足的自主成长空间和休息时间。

(2)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多维度作业

精简化作业的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也要增加其内涵训练维度,在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中,涉及多种形式的数学作业。我国重视素质教育,其中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精神,注重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个人综合能力、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作业,精简书面作业,开展部分非书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种多维度的作业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在思想上减轻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同时消减作业压力。例如,“年、月、日”作业设计时,除了一些必要的基础性知识内容文字训练,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日历,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这类实践活动对学生兴趣激发作用较大,学生是带着兴趣去完成作业的,同时减轻了文字写作内容,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达成“双减”中的减负理念。

(3)重视探究性,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想要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就应采取高效的思维培养措施,通过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杜威探究式教学理念中,认为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些事例或问题让其通过运用自身思维能力,借助教材等形式,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究,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作业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设计探究活动,该作业形式适用于课堂作业训练,为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压力,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这同样源于杜威的教育理念,提出合作学习,让2~6名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探究小组,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相互深入所学内容,提高其认知思维。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堂作业设计,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对理论上的探究效果体现较低,还需教师对其进行讲解,以达到教学目的,但这种问题引导形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压力,课堂表现不够理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内容,比如围绕其实际内容设计问题,如140本故事书,每个班可以分10本,一共能分给几个班,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通过课堂作业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理论内容。

(4)以生为本,加强作业层次化

传统形式的小学数学作业对学生个体和差异化的区分不明显,导致个别学生不能适应教师所制定的作业节奏,以至于作业训练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基础能力较好,面对简单题型法得到充分锻炼,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面对较难的问题无法有效解答,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以生为本开展分层作业设计。《课程标准》提出分层教育理念,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材施教,开展量体裁衣形式的教学。着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理论中,主张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通过他们的经验和思维能力进行知识吸收,分层作业设计贴合这一教育思想。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作业设计,因为本章教学内容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知识内容,学会运用旋转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对此在作业设计时面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设计内容相对直白一些,而对中高层次的学生可以逐渐呈阶梯形递进,逐渐将设计的作业内容变成抽象体现,例如,适合低层次学生的作业是在方格纸上对物体进行旋转,而适合高层次的学生则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判断,锻炼其思维能力,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所承受压力较低,达成“双减”教育任务。

(5)注重作业质量

在“双减”政策中,教师应重视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并以此为基础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提质减负”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形式,从而更好地构建课后作业环节。在“双减”政策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不应追求“量”,避免重复性以及机械性的作业影响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各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在这类趣味性较强的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良好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后环节中将原有的作业形式与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相结合,利用经典习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综合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具有作业环节应有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方向与位置”这一课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东、南、西、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八个方位,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方向与距离”这两个条件创设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位置。首先,教师将参照物等图片下发到学生手中,帮助学生确定参照物的位置,并创设问题引发学生在课后思考“请同学们确定参照物后说一说图片上其他物品放在什么位置上?并将其记录在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以此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这种经典习题落实“双减”政策内容,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提高作业教学质量与效率。

(6)设计实践型作业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秉持着“以生为本”的教育形式,更应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增质减负”的教育理念,从而利用具有巩固性、检验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了解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此获得更多优质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实践型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在“时、分、秒”这一课程中,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并养成小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将实践型作业与基础型作业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有关时间的信息,并自制自己脑海中的钟表,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丰富课后作业环节,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7)保障作业内容的多样性与知识间的联系性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所构建的数学作业应贴近教学内容、目标,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加强知识前后的联系,让学生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切实推动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在设计数学作业过程时,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及实际生活情况,再联系教育内容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业内容,保障数学课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类课后作业形式应以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教师设计的作业难度应保持在适中阶段,避免过难或过于简单的作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入推进下,教师不仅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应从学生的各个学习角度、生活方面入手,展开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从而更好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裴雅兰.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2).

[2]杨莹.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