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文 张小勇

图形化编程软件具有计算、画图、播放声音等功能,可以用于制作教学课件,为课堂注入新活力。笔者以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下称《必修2》)探究·实践项目“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为例,按照基于流程图拟定编程思路—建立并导入素材—建立变量并确定关系式—根据流程图与变量关系式编写程序的流程,制作带有计算功能与绘制曲线图功能的课件,用于动态计算基因频率并绘制种群数量曲线图。

一、图形化编程软件简介

常见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有编程猫、慧编程、Mind+等。它们具有简单易学、内容丰富、成果直观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下面以Mind+为例进行介绍,该软件的实时模式为图形化编程。实时模式下,软件界面包括五个主要区域:①菜单栏,包含模块区、造型区和声音区;②编程区,从模块区拖动出的指令在编程区连接;③舞台展示区,角色、背景和变量都在此显示;④角色区,支持导入、编辑角色;⑤舞台编辑区,可用于导入和编辑舞台。

该软件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儿童,编程逻辑与一般(成人)编程不同。应用该软件编程可以简单分成以下三步:使用舞台背景区建立舞台;使用角色区建立角色;使用编程区,给予角色指令,让角色在舞台上根据指令做出动作(动作包含计算、运动、绘图等)。利用该软件编程,不需要写代码,将模块区的“指令积木”拖动至编程区,便可像搭积木一样连接指令。指令会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运行。

二、确定编程思路,绘制流程图

(一)基于教材的编程思路

根据《必修2》第113页的情境示例[1],在无污染时,树干长满浅色地衣,浅色桦尺蛾(以下称浅色蛾)占70%。遭受污染后,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蛾生存。浅色个体当年减少10%,黑色个体当年增加10%。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扩展编程思路

为改善展示效果,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编程训练中引入真实情境:英国国会于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此举对黑色桦尺蛾(以下称黑色蛾)的比例产生了巨大影响。多个地区收集的数据显示,随着法案的实施,树干重新长出浅色地衣,黑色个体的比例逐年下降。例如,在利物浦南部的威勒尔,黑色个体的比例从1970年的约90%下降到1995年的不到20%[2]。

以威勒尔的数据为例计算:无污染时,黑色个体当年减少5.84%,浅色个体当年增加8.67%。此比例数值增减可用编程的方式呈现。

(三)绘制流程图

绘制流程图有助于梳理编程思路。在流程图中,菱形表示分支节点,其他步骤则用矩形替代[3]。根据前面的分析,笔者画出流程图(如图1)。

①开始(椭圆):已知第1世代SSSsss=1:2:7,根据比例假设SSSsss的数量分别为10、20、70,可计算出基因频率(虽然计算基因频率不需要个体数量,但是为了展示种群数量变化,这里使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计算)。②判定(菱形):按背景颜色的不同,分B和C两条分支路径。③执行(矩形):点击“↑”键,走B1路径,背景变黑色,黑色蛾增加,浅色蛾减少;点击“↓”键,走C1路径,背景变浅色,浅色蛾增加,黑色蛾减少。④循环:数量增减后通过B2或C2路径返回菱形,重新判断下一年的背景颜色。⑤重置:按空格键回到开始,数值被重置。

三、制作软件

(一)建立角色与背景

1.准备角色与背景的素材

使用Photoshop软件,将《必修2》第113页的两幅插图中的黑色与浅色桦尺蛾抠出,得到黑色蛾素材和浅色蛾素材;使用Photoshop软件的图章功能,修改第113页插图,得到浅色背景素材(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和黑色背景素材(黑色树干)。

2.导入角色与绘制角色

选中角色区中的“上传角色”,选中黑色蛾素材与浅色蛾素材,点击导入素材,得到角色“黑色蛾”和角色“浅色蛾”。复制“黑色蛾”角色,得到“黑色蛾2”角色。点击造型,使用绘制功能,在黑色蛾两个角色中央写上“SS”和“Ss”,浅色蛾写上“ss”。修改角色名称,得到“黑色蛾SS”“黑色蛾Ss”和“浅色蛾ss”三个角色。

3.导入背景

在舞台区“选择一个背景”中点击上传背景,导入浅色背景素材与黑色背景素材,得到黑色背景和浅色背景。

(二)建立变量

在计算机中,变量像计算机内存中的一个盒子,可以存放一个值。大部分编程语言建立变量时对变量名有命名规则,而在软件中,变量名字可以使用中文、英文或数字任意设定。根据教材内容,笔者在左边程序指令区中选择变量板块,点击“建立一个变量”,根据程序需求,建立以下变量:SS初始数量,Ss初始数量,ss初始数量,SS个体数(百只),Ss个体数(百只),ss个体数(百只),种群数量,SS基因频率,Ss基因频率,ss基因频率,S基因频率,S基因频率,世代数。如何建立变量,可在编程时根据需求逐个新建。为方便展示,这里一次性全部列出。

(三)根据变量和条件,构建公式

建立变量后,还需要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语言中,“=”左边是变量,“=”右边是赋值语句(即公式),“=”右边数量关系式或者变量赋值给“=”左边的变量。例如,设变量abc,让a=1+1,b=a+2,c=b,则a=2,b=4,c=4。根据教材第113页的数字化问题情境,建立各变量间数量关系(见表1)。

(四)编写计算程序

由公式可知,只要有了SSSsss的初始数量,其他变量都可得出准确数字,所有表达式均成立。首先,结合流程图和表格中的公式,拖动模块区的指令模块并连接。然后,根据教材给出比例SSSsss=1 : 2 : 7,设SSSsss的数量分别为10、20、70。最后,设定按下空格时重置数值;设定按下“上”键时,背景变黑;按下“下”键时,背景变白。

(五)编写绘制曲线图程序

1.原理

软件的舞台区自带x=-240~240,y=-180 ~180的坐标系,支持曲线图的绘制。程序扩展中附带画笔功能,用户可以调用“落笔”程序指令。角色“落笔”后运动到相应坐标,它的运动轨迹会在舞台上呈现。此轨迹即为曲线图。

2.设置

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数量变化,了解自然选择下种群数量变化特点,教师选择绘制SSSsss每年的数量变化曲线。因为需要三个画笔来绘制这三条曲线,教师新建三个角色“SS”“Ss”“ss”作为三个画笔,新建变量“x坐标”供编程使用。下面以SS为例讲述如何编程,先用y(轴)为SS数量,用x(轴)代表世代数。令y=SS数量(百只),x=x坐标。

3.逻辑

ySS每年的数量,已在前面的计算程序里算出,只要让y=SS个体数(百个)即可完成绘制程序。每过一代,x往右移动2(即x坐标+2),借此可以画出美观的曲线。

4.编程

操作时需要注意:不管是按“↑”(黑色背景)还是按“↓”(浅色背景),都将笔粗细设定为1,将笔颜色设定为紫色(为了便于区分,SS为紫色,Ss为粉红色,ss为红色)。落笔,画笔移动到[x坐标,SS数量(百只)]且这一轮程序执行后,x坐标+2。按下“空格”时,对数值进行重置:画笔移到(0,SS初始数量),擦除绘画痕迹,并将x坐标设为0。同理,选定“Ss”和“ss”角色,可以编写另外两条曲线的程序。

(六)界面优化

隐藏不必要的变量:对于建立的变量系统(默认)会在舞台上显示。舞台空间有限,只保留课堂展示所需变量即可:各基因型的数量及基因型频率、Ss基因的频率、世代数(如图2)。

调整角色与变量位置:将角色和变量移动到舞台的左侧和下侧,空出右上侧,避免画笔绘制曲线时被遮挡。

添加说明:选择背景,使用图文功能,在背景上画出墨绿色方框,并添加项目的使用说明。

四、编程结果

图2呈现的是1~16世代为黑色背景、17~37世代为浅色背景时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曲线。只要进行简单的按键操作,程序会自动计算出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数量。表格2汇总了1~9、16、37世代的计算结果。

从表格2可以发现,1~4世代,黑色蛾增加数小于浅色蛾减少数,种群整体数量处于下降趋势;5~6世代,适应环境的黑色蛾数量逐渐超过浅色蛾,种群数量进入持平状态;从第7世代开始,种群数量进入增长状态。

观察表格中16、37世代的数据可知,在环境污染的条件下,仅需15年,第1世代占70%的ss基因型频率,在第16世代时就仅剩10%。即使第17世代环境恢复了,也需要21年,直到第37世代,ss基因型频率才恢复至70%。这与现实情况相似:生态环境因污染被破坏后,需要投入巨大的经济与人力成本,花费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如初。

五、制作辅助教学课件的优点

(一)演示过程灵活化

在生物学课堂上,优质的动画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网上有很多优秀的3D动画与PPT动画,教师不再需要自制视觉类的演示资源。但这些动画是设定好的,无法在课堂上展示更多样的结果。教师应用该软件将数量关系公式化,使演算变得灵活可变;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真实情境设定数值,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变量单一的局限。

(二)节省课堂时间,展示直观结果,引导扩展思考

执教此课例时,通常接近期末,课时不足,课堂时间有限。教材给出的探究任务“表格填空”是简单的乘除法运算,计算量大,非常耗时。教师使用新制课件不仅可以快速得出答案,而且可以算出多种结果,引导学生扩展思考。比如,重复按“上”键,会发现种群数量呈指数型爆发式增长,远超环境容纳量,同时S的基因频率上升后会停留在0.666……无法再提高。教师直观演示更容易让学生质疑教材上的数学模型,从而引导他们指出数学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尝试对模型进行修正[4],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建模能力。

(三)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项目

因为许多学校没有生物园,或实验室仪器数量不足,往往难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大部分学校配有计算机房。图形化编程软件容易上手,教师可以图形化编程软件编程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设置素材制作员和编程人员,一起制作教学项目。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屏幕监控学生制作时有无错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优秀作品用于教学演示。

此课件的制作步骤与方法,适用于血糖平衡、生态系统平衡等存在多个变量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Michael E N, Majerus. Industrial Melanism in the Peppered Moth, Biston betularia: An Excellent Teaching Example of Darwinian Evolution in Action.[J]. Evolution: Education and Outreach,2009(1):63-74.

[3] [美]阿尔·斯维加特.Python编程快速上手——让烦琐工作自动化.2版[M].王海鹏,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4] 钟金鑫,邓美英,樊立立.基于模型构建的“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20(2):39-42.

(作者杨汉文系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张小勇系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