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冀小婷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语法教学引起了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在落实英语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创新课堂活动设计,力求使课堂教学做到:“有趣”,内容和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多样”,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及目的,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减负”,尽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愉悦感[1]。教学活动要做到有趣、有效、多样、减负,需要恰当的手段进行设计。课标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多模态英语教学是把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符号应用于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鉴于此,本文在语言活动类型框架下,依据多模态话语理论,通过语法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多模态话语理论引入英语语法教学,以增强语法教学趣味,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乐学、善学。

一、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在语法目标上有了较大变化,强调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得体、恰当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要想达到课程标准中语法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合理恰当地设计教学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但目前,英语课堂语法教学活动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类型单一,忽视学生能动性

语言活动分为呈现活动、练习活动、记忆活动、理解活动、应用活动、策略发展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评价活动九大类别[2]。英语教师往往对语言活动类型不熟悉,导致在活动设计上过于偏重某些类型的活动(如练习活动、记忆活动),偏废其他类型的活动(如策略发展活动、情感活动)[3]。语法教学活动大多以教师单向传授语法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在对比、梳理、提炼语法规则环节的主体地位。基于信息技术的多模态语法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内容和形式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手、口、耳等多种感官,让它们参与到语法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能动性。

(二)活动情境创设不充分、不真实

很多教师创设的语法教学情境不合理,语言素材不够真实,语法讲解过于僵化,练习过于强调句型转换[4]。新课标反对过度加工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其意义和用法,并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这些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语境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多模态语法教学通过图片、音视频、歌曲等手段,可以创设形象的、真实的、多样的情境,帮助教师在情境中呈现、讲解、练习新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所学语法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为提升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模态使用两极分化

多模态的信息化交际手段给英语教学带来新的变革,教师对此的认知和反应并不相同。有的教师仍在沿用常规的语法教学方式,通常是直接在黑板上写出要讲的语法,对于只用文字单一模态很难解释清楚的语法表意功能,很少或几乎不使用视频、音频、图文等多模态手段来辅助教学。有的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态度积极,但却普遍存在模态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在模态的选取、协调应用上,大多教师经验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多模态教学的优势。

二、多模态语法教学活动设计例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进行交际的现象。像图片、动画、色彩、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在人际交往中已不再扮演副语言的角色,而是与语言一起共同构建交际意义,每个模态都是一个交际系统,因此在理论上同等重要[5]。多模态语法教学是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渠道和多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语法学习,强调身体和大脑通过多模态、多感官协同参与交际。

多模态语法教学需要依托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呈现活动、练习活动、记忆活动、理解活动、应用活动、策略发展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才能实现其教学功能和价值的最大化。

(一)多模态语法呈现活动

语法呈现活动是指教师呈现新的语法学习材料,包括语法结构、意义、交际功能等的呈现。多模态语法呈现活动强调融合文本、图片、色彩、线条、音视频等模态,以更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语法重难点问题,如it做形式宾语的结构特征和表意功能(如图1)。

该设计是有关it做形式宾语的语法项,基于PPT制作完成,融合文本、色彩、线条、字体、图片等模态,通过动作模态逐步呈现三个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例句对比、观察,分析和总结it做形式宾语的结构特征和表意功能。箭头明确提示出形式宾语与真正宾语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很快识别句型转换关系。跷跷板的图片和例句中长度不等的蓝黄色块,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直观看到用it做形式宾语的动因,即保持句子的信息平衡。所有模态融合在一起,把抽象、繁杂的句型关系梳理得很清楚,扫除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法呈现活动还可运用歌曲模态,如You are My Sunshine与一般现在时、Yesterday Once More与一般过去时、Monsters与一般将来时、Lemon Tree与现在进行时、Seasons in the Sun与现在完成时、If I Were a Boy与虚拟语气,等等。这样,学生在聆听优美歌曲的同时,也能关注歌词大意和时态用法,体会歌曲如何运用时态表达意义,建立“形式—意义—使用”的语法链接。

(二)多模态语法理解活动

语法理解活动是指学生对语法项目的理解,尤其是对语法项目所传达的说话人意图、情感态度、角色和身份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对语法项目、语用知识的理解。然而,语用知识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一线英语教师来说。如倒装句的语用功能表现为强调要点信息、促进语篇连贯、渲染气氛情感、使描写生动等。教师如何有效调用多模态来设计倒装句的理解活动,以深化学生对其语用功能的认知呢?

如图2所示,该设计依托微视频动图模态,通过点击鼠标,构建了火箭“嗖”的一声腾空而起的生动画面,并结合A、B句子对比和讨论选取动因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下逐步发现倒装句拥有使描写更生动形象的功能,培养语用语法意识。

如图3所示,该设计通过文本、图片、色彩和背景乐创设了使用倒装句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诵活动中体会倒装句在表达强烈情感和促进语篇衔接中的作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语法学习,而且在语法学习中培养了文学审美情趣,有效回避常规语法教学过多关注形式、忽略意义和情感表达的问题。语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语法的表意功能,而不是语法的表面形式[6]。因此,教师要巧妙利用多模态设计语法理解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法项目的语用功能。

(三)多模态语法应用活动

语法应用活动是要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下创造性地应用所学到的语法知识。课标教学提示部分(七至九年级)指出,语法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会应用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他人和得体地表达自己。可见,具体语境中的实际应用成为必要的语法学习活动。多模态语法应用活动强调构建真实情境和设计真实任务,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和巩固语法项目,实现交际意图。

例如,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语法学习重难点是各类频率副词间的词义差别和使用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通常会这样解释:一周七天天天做,用always,译为“总是”;一周七天就做四五天,用usually,译为“经常”;一周七天就做两三天,用sometimes,译为“有时”;从来也不做,用never,表示“从不”。很多教师是用一周做事次数来表示频率副词的词义差别,再结合例句和填空练习来验证差异。然而,这样的呈现、练习活动缺乏必要的后续理解和应用活动,不利于学生语法运用能力的形成和课标语法目标的实现。

如图4所示,该设计出自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HeadwayElementary一书。它调用文字、色彩和图表模态呈现一份问卷,构建了有关生活方式的交际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口头完成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增进对调查群体生活方式的了解。交际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在实际运用中深入理解always、usually、sometimes和never的意义区别和使用方法。在这个设计中,教师还可添加饼图模态,突出原设计中数字百分比的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饼图涂色的趣味互动,如100%就把饼图涂满,25%就涂四分之一,加深对四个频率副词的理解,为后续的应用交际活动做好铺垫。多模态语法应用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重规则记忆少实际运用、重机械练习少灵活应用的问题。

(四)多模态语法策略发展活动

语法策略发展活动是指在语法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应用策略,发现语法规则和意义。语法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是教师单向传授教学,少见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引导。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策略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了解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

如图5所示,该设计是有关被动语态“强调要点信息”表意功能的学习活动[7],基于PPT制作完成。大小不同的图片强调了不同情境下的施动者和受动者,辅以图下的引导问题,成功激活了学生的认知。因为学生要做出正确选择,就需要在读图过程中调动对比分析、梳理提炼、评价反思、归纳总结等学习策略。多模态语法教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语法能力,做到“授之以渔”。

(五)多模态语法情感活动

语法情感活动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对语法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态度。语法情感活动中,关键是要做好语法教学和情感的融合,达到既练习语法又交流情感的双重目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模态的运用,善于烘托课堂氛围,触动学生情感,教师可以尝试做如下多模态语法情感活动设计(如图6)。

该设计的主模态是有关母爱的短剧,调用了文本、图片、歌曲、视频、色彩、二维码等模态。教师利用PPT、歌曲和美图秀秀创设好短剧情境,然后用录屏软件和剪映视频编辑软件制作并优化视频,最后通过二维码生成器为视频生成二维码,供教师在教室中直接共享播放或课后供学生自主扫码观看。该活动要求学生看完短剧后把故事转述给同学,分享短剧中各自喜欢的情节。背景乐歌曲Because You Loved Me结合故事脚本自然烘托母爱主题,让学生在观赏和分享故事的活动中润物无声地开展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口语交际。这不仅练习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人称、指示代词、时态、句式、时间地点状语的变化,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兴趣,滋润了学生的心灵。

(六)多模态语法反馈、评价活动

语法反馈活动是对学生语法学习或活动表现的反馈,如师评生、生评生。语法评价活动是用来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语法知识。在多模态语法教学中,一个课堂活动可以达成两种目的。教师可以尝试将反馈与评价活动相结合,如利用问卷星编辑一个小问卷,设计三个小问题:“What is the most difficult point that you learned today and did you learn it well?”“Any useful method you used to help solve your problem?”“What important questions remain unanswered for you?”。之后,让学生课后完成。教师登录问卷星平台下载数据,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和共用方法,与学生分享并做精准反馈。该活动借助问卷星、数据柱状图等模态,既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又能帮助学生在分享有效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除了问卷星外,教师还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语法反馈和评价活动中。例如,批改网、网易有道词典线上AI作文批改功能,Grammarly、editGPT(如图7)等基于人工智能的英文写作助手,可以对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多样性和礼貌程度进行反馈和建议[8]。

AI英文写作助手可以作为教学和学习辅助工具来使用,能高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检测语法知识学习和应用情况,便于学生后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促进语法学习。

三、有效开展多模态语法教学的实施要点

(一)做好教师角色转变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模态语法教学活动重新定位了教师角色。常规的语法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多是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员、传授者。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多模态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教师需要快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小组协作任务等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引导者、伴学反馈者等,以更好地开展英语智慧教学。

(二)提高教师数字素养

多模态教学活动设计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数字素养》要求教师学会熟练使用数字化设备、平台、软件,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和评价数字信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当下教育教学问题[9]。为此,英语教师要优化传统教学手段,积极参与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修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

(三)优化模态调用方法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模态语法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模态的使用需要遵循协同原则、工具原则和精简原则[10]。协同原则要求教师在选用多种模态时,各种模态之间相互协同。使用关联不大的模态在很大程度上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弱化教学重点,这是模态搭配的禁忌。工具原则要求在调用多模态时,当主模态表达的意义比较抽象、晦涩或深奥时,辅助模态就要具备很强的工具性,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如构建真实语境、调动学习兴趣、提供解释说明等。精简原则要求多模态设计中并非包罗所有模态,全程、共时叠加使用多模态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影响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模态语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语境。多模态语法教学呈现了有趣的教学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活动,融合了多样的教学手段,能促使学生达到课标提出的语法学习目标,学会在交际语境中准确、得体、有效地使用语法,实现交际意图。作为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探索应用多模态的有效路径,提高英语教学智慧化水平。

注: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专题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实践与研究”(项目号:52WT2333)、天津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职前培训基地4P模式构建”(项目号:JG01223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21世纪英文报.学术为本 实践为用:2023英语教育四季杏坛天津场成功举办[EB/OL].(2023-07-09)[2023-07-10].https://mp.weixin.qq.com/s/b4RR-nguRASDyml50wqe2A.

[2] Richards J C, Lockhart 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3.

[3] 冀小婷.复杂理论与动态英语语法教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43.

[4] 程晓堂.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4):3-8.

[5]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建构中的模态融合模式研究[J].现代外语,2023(4):439-451.

[6] 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13(4):62-70.

[7] 杨艳.语用语法观下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及其教学设计例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5):32-37.

[8] Greene 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a Problem with Grammar[J]. English World,2022(41):50-5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2-12-02)[2023-09-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10]杨艳.中学英语课堂多模态课件的设计原则及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3):28-32.

(作者杨艳系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冀小婷系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