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梅

摘 要: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例,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开辟新的教学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价值,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3.037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信息传递和信息更新方面都有了显着的发展。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当下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另外,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教学思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1.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如果缺少了历史文化,人们就会缺少对社会的认同感,进而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容易做出一些危害社会发展的行为。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我国的认同感,经过学习之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一来,当学生看到五星红旗时,便油然而生一种骄傲,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精神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在学生当中,普遍出现一种空虚和迷茫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精神层面教育的匮乏。从教育角度来讲,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家庭、社交以及社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厚重与底蕴,以此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归属感

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心理归属感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统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重视社会宣传

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系统地按照心理学的教程,还要有意识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改变学生的传统认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气氛和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附近的小区或者公园开展传统文化的诵读或者表演等活动,在丰富社区文化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人士为学生讲一讲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更深入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队伍中。这样一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潜移默化的,还是根深蒂固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而且相辅相成。所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教师要和家长积极取得沟通,让家长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所以,家长也要积极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为学生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为了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社区可以组织家长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比如,社区可以具备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社区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或者传统文化的读书会,相关的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家长对传统文化了解的不断深入,就能够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的意识行为,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合理渗透传统文化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因此,学生要为学生积极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诵读、表演等艺术形式当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或者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以及感觉等方面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积极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晓暖《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第5期。

[2] 叶浩生《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年第5期。

[3] 夏镇夷、顾牛范、江三多《民族社会文化和畲族的精神疾病》,《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