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雪 严淑宏

摘 要: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形式多样且极具生命力。基于共时和历时两个研究视角,对比分析后发现,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具有鲜明特点。词汇方面,其构式丰富、能产性强,大致可分为五类;语法方面,其语法功能强大且表义丰富,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语音方面,其存在重叠式变调情况。

关键词:昭通方言 名词 重叠 构式 语法 语音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42

重叠是汉语的重要形态,也是重要的构词手段。朱德熙先生认为重叠指的是像“妈妈、看看、个个”一类词的构造方式,“妈妈”是由“妈”重叠而成,“妈”是“妈妈”的基式,“妈妈”是“妈”的重叠式。(李如龙,2001)《汉语方言学》提出:“重叠构词法主要指的是名词的重叠构词。普通话采用重叠形式构成的名词只限于部分亲属称谓和少数物名。例如‘妈妈、哥哥、姐姐、爷爷’等,但范围较小,能产性不强。但在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以及晋语的许多地方,采用重叠形式构成的名词很多,而且也不限于AA这种形式。”昭通位于云南东北部,昭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下的西南次方言,其名词的重叠形式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能产性强,极具生命力。本文以南片(昭通市区)方言为调查对象,试图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构式、语法功能、表义功能及语音变调情况,并对比归纳昭通方言名词重叠的特色。

一、昭通方言名词重叠的构式

昭通方言名词的重叠构式主要可分为AA式、AAB式、ABB式、AABB式、ABCC式五类。

(一)AA式

AA式是昭通方言名词中最为基础的构式之一,由单音节语素A重叠构成,其中重叠前的A为基式。昭通方言中,除了诸多亲属称谓词可重叠,如“公公(外公)”“婆婆(外婆)”“侄侄(侄儿)”等外,还有大量普通名词亦可重叠。按其重叠前后基式与重叠式的词义、词性是否发生变化,又可分为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两类。部分AA式的重叠名词意义用法近于“A子”式或“A儿”式,如“瓶瓶”可说“瓶子”,“猫猫”可说“猫儿”,部分重叠式作为儿语使用,如“饭饭”。

1.构形重叠

构形重叠的AA式只是基式A在词形上的变化,重叠前后词性、词义未发生改变,差别在于表义功能有所不同。重叠后可表小称、儿称,但更多时候无指小义,甚至常常指大,这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不尽相同。

(1)表儿称的AA式。如饭—饭饭,鞋—鞋鞋,觉—觉觉。

(2)表小称的AA式。如树—树树,房—房房,车—车车。

(3)无小称义的AA式。如柜子—柜柜,瓶子—瓶瓶,凳子—凳凳。

2.构词重叠

构词重叠即重叠后的AA式在词性、词义等方面与基式A不同,由一个词变为了另一个词。但重叠式与基式之间有实质的关联,或是由意义发生转移而变成新词,或是由词性发生改变使非名词或非名词性语素重叠后转而成为名词。

(1)重叠前后词性未变而意义转移。如“脑”指大脑,“脑脑”则指琐碎零星之物;“脚”指腿脚,“脚脚”指残余未尽的流汁;“手”指手指、手掌,“手手”指器物把手;“嘴”指口,“嘴嘴”指器物液体流出之处。此类词重叠前后词性都是名词而词义已经发生改变。重叠式的词义多根据基式的特点、功用等引申变化而来。

(2)重叠前后词性词义改变。AA式普通名词在昭通方言中数量甚多,基式A可由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语素充当,据此重叠前后词义词性自然发生改变。此类词是昭通方言中的特色词汇,若不加注释则非本地人也许会误解其意。

A为动词性语素。如:“系”—系系(线、绳),“盖”—盖盖(盖子)。

A为形容词性语素。如:“瞎”—瞎瞎(瞎子),“尖”—尖尖(物顶端)。

A为量词性语素。如:“坨”—坨坨(块状物),“本”—本本(本子)。

(二)AAB式

AAB式重叠名词多具偏正义,通常语素B是中心语,重叠式AA为修饰语。由A、B词性不同,可分几类:

1.A、B皆为名词性语素。如:毛毛雨(小雨),娃娃鱼。

2.A为动词性语素,B为名词性语素。如:靸靸鞋(拖鞋),挖挖机(挖机)。

3.A为形容词性语素,B为名词性语素。如:温温水(温热水),面面药(粉末状的药)。

4.A为量词性语素,B为名词性语素。如:角角钱,坨坨炭。

5.A为拟声词语素,B为名词性语素。如:丁丁糖(麦芽糖),蹦蹦车(拖拉机)。

(三)ABB式

ABB重叠式名词同样具有偏正义。通常重叠式BB是中心语,A充当修饰语。如:油脚脚(油汁儿),灰窝窝(灰堆),山包包(小山丘),草棵棵(草丛),门把把(门把手),壶嘴嘴(壶嘴)。

(四)AABB式

AABB重叠式中的AA与BB 通常是联合结构,词性相同,语义相近或相关。如:“坛坛罐罐”指坛子一类的器物;“汤汤水水”指汤汁等液体。

(五)ABCC式

一般而言ABCC重叠式是偏正结构,中心语是CC,AB修饰限定CC。如:舌头尖尖(舌尖),脑门心心(额头正中央),洋芋坨坨(土豆块儿),萝卜丝丝(萝卜丝)。

此外还有一类AABC式名词重叠构式,只是此构式数量极少,便不作为单独一类列出。如:锅锅家私(锅碗瓢盆之类)。

二、昭通方言名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较为强大,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成分,甚至有的还能作谓语成分。

(一)作主语

1.眼眼太小了,棍棍穿不过去嘛。(洞太小,棍子穿不过去。)

2.帽帽歪掉了,等我跟你重新整哈。(帽子歪了,我帮你整理一下。)

(二)作宾语

1.晚饭么可以炒个洋芋坨坨。

2.一路上全部都是石头渣渣。

(三)作定语

1.那个锅锅的把把(把手)烂掉了。

2.粘娘娘(苍耳之类有刺易附着的植物)的刺戳人得很,粑(粘)的衣裳上又扯不干净。

(四)作状语

1.我家有块地在山包包上。

2.山顶顶上还有雪。

(五)作谓语

1.这辈子沟沟坎坎的,还不是要好好哩过。

三、昭通方言名词重叠的表义特征

(一)专指

专指表义主要指一些凝固使用的、有固定意义的重叠式名词,通常见于ABB式词,这类词拆开后意义就会改变。如“小嘴嘴”指“爱搬弄是非、爱打小报告之人”,拆开后,“小”与“嘴嘴”仍可单独使用,但意义已经发生改变,“嘴嘴”指“液体从中流出的孔洞”。

(二)泛指

AABB式的重叠式名词可表示泛指,指A或B之类的事物。如:

1.园子头种点花花草草。

2.家家私私些也多得很,得闲(有空)么收整哈。

“花花草草”泛指花卉植物;“家家私私”泛指厨具一类。

(三)指小,爱称和指大

少部分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有表示“小称”和“儿称”的作用,尤其是AA式。如前所述,大多数AA式重叠名词意义用法近于“子”式或“儿”式词,如“瓶瓶”可说“瓶子”,“猫猫”可说“猫儿”。但昭通方言词的“儿”尾音节仍独立,如“狗儿”音/kəu⁵³ɚ⁴⁴/,极少会与前一音节融合为“儿化韵”。但也有例外,如“裙裙”指旧时类似围裙但反系在小儿屁股后的布,与“裙子”所表之义全然不同。部分“小称”和“儿称”类重叠式名词带有亲昵、喜爱的感情色彩。

1.你肩膀上有点灰灰。

2.屋头全部都是灰。

3.等我拿把刀刀来削苹果。

4.我要去借把刀子来砍骨头。

5.买点樱桃树树来栽。

6.门口那颗核桃树长了二三十年了。

7.过来帮鞋鞋穿起。

8.那个狗狗太好看了。

1.中“灰灰”指“细小而少量”的灰尘;3.中“刀刀”指小型的刀子;5.中“树树”指“树苗”。与“灰”“刀”“树”相比,三个词都有小称表义。7.中“鞋鞋”即“鞋子”,是儿称;8.中“狗狗”不一定指小,但暗含亲昵、喜爱的情感。当然,并非所有的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都有“小称”的指小义,甚至可说大多数名词重叠式不指小,如“锅锅”“勺勺”都是泛指,本身皆无小称义,若要表示小称,需在前加“小”以特别说明。宫室器物类词如“瓶瓶、坛坛、柜柜、簸簸、箩箩”等词皆几无小称义。

(四)修饰,补充

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尤其AAB式词中,AA常表修饰、限定,对语义中心词B作出描述或补充,由此而显得格外形象生动。如“蹦蹦车”即拖拉机,因其引擎声独特响亮而得名;“丁丁糖”是麦芽糖,因售卖食用时伴有“叮叮当当”声响得名。又如“颗颗药”与“面面药”,则是说明药的颗粒状与粉末状两种形态。

四、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的语音变调

昭通方言调类简明,只有阴平44、阳平31、上声53、去声213四个调类。不同调值的单字重叠时,重叠后字可能会产生变调。昭通方言名词的重叠式中,各类结构的变调情况与AA式都大致相同,以下主要以AA式为例分析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的变调情况。

(一)44+44→44+44

在普通话词汇中,重叠式名词的重叠后字通常读作轻声。昭通方言中,当A为阴平调重叠时,后一音节不变调,仍读阴平,但不读轻声。如:妈妈/mᴀ⁴⁴mᴀ⁴⁴/。甚至一些词因调类不同而有区分词义的作用,如“婆婆”一词,读/p’o⁴⁴p’o⁴⁴/时义为“外婆”,读/p’o³¹pʼo⁴⁴/时则是“丈夫的母亲”。

(二)31+31→31+44

当A为阳平调重叠时,后一音节由阳平31调变为阴平44调。如:脚脚/ʨio³¹ʨio⁴⁴/。

(三)53+53→53+31/53

《昭通市方言志》中提到,“重叠式名词,如果构成的语素本来读阴平或上声,重叠后仍然念作阴平或上声,两个音节的声调相同”。然而实际调查中发现,当重叠式名词的基式为上声时,后一音节的读音有两种,一种与基式相同,即仍读为上声;一种则是变为阳平31调。两种情况并存于新派昭通方言中,且虽然音调不同,但词义未变,不影响交际。如:子子/ʦɿ⁵³ʦɿ³¹/-/ʦɿ⁵³ʦɿ⁵³/,眼眼/iæ̃⁵³iæ̃³¹/-/iæ̃⁵³iæ̃⁵³/,铲铲/ʦ’ᴀ̃⁵³ʦ’ᴀ̃³¹/-/ʦ’ᴀ̃⁵³ʦ’ᴀ̃⁵³/,桶桶/tʼoŋ⁵³tʼoŋ³¹/-³tʼoŋ⁵³tʼoŋ⁵³/。细查此变化之缘由,应是昭通方言语音内部的流变所致。《昭通市方言志》出版于1990年,去今已逾三十年之久,期间语音内部发生细微改变亦是在所难免的。

(四)213+213→213+44

当A为去声时,重叠式的后一音节变为阴平44调,仍不读轻声。如:帽帽/mɔ²¹³mɔ⁴⁴/,垫垫/tiᴀ̃²¹³tiᴀ̃⁴⁴/,绊绊/pʼᴀ̃²¹³pʼᴀ̃⁴⁴/,帕帕/pʼᴀ²¹³pʼᴀ⁴⁴/,带带/tæi²¹³tæi⁴⁴/,链链/niæ̃²¹³niæ̃⁴⁴/,褂褂/kuᴀ²¹³kuᴀ⁴⁴/。

五、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的特色

综上,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来看,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都显现出自身特色。

(一)共时比较

1.与普通话相比,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无论在构式上、表义上、语法功能上都更显丰富。构式上,除普通话常见的亲属称谓重叠外,还有一般指物类AA式、ABB式、AAB式、AABB式和ABCC式。表义上,即可表泛指,亦可表专指;具有小称义、儿称义,还可指大。语法功能上,除了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句法成分外,还能充当谓语和状语。

从语音角度看,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没有儿化韵。且普通话中常被读作轻声的重叠后字,昭通方言中几乎都读阴平调。

2.与其他方言相比

(1)构式上,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无“AA儿”“AA子”式。此两种构式常见于其他方言中,如成都方言的“AA儿”式,安康方言的“AA子”式。昭通方言中单音名词后会附“儿”缀和“子”缀,而重叠式后则无。

(2)表义上,尽管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有“小称”指义,但普遍“指大”,这与其他方言中名词重叠式普遍“指小”相异。

(二)历时比较

与老派昭通方言比,重叠式名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语音的变化上。老派方言中AA式重叠名词,若基式A为上声调,重叠式后字仍读上声,而新派方言中既可读上声,亦可变为阳平,词义不变,不影响交际。

总之,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作为能产的构词法,构式丰富。以上主要从构式、语法功能、表义功能及调类几方面对昭通方言名词重叠式展开研究,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梳理其特点。这些特点正是昭通方言的特色所在,透过这些特色,昭通地方文化亦可见一斑了。

参考文献:

姜亮夫《姜亮夫全集》十六《昭通方言疏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谢晓雪,1993年生,女,云南昭通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方言研究)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昭通方言的特色及百年来的流变——基于《昭通方言疏证》”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J1136)

182250170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