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秀

摘 要:进入新时期以后,音乐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承担起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的重任,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组织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时,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科本质,并联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以便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掌握更加多元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切实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其树立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对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为例,分析了在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 民族音乐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4.03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育工作应与智育、体育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音乐课程真正发挥优势,高中教师就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不断向纵深延伸,充实音乐课程的内涵,使之兼具艺术和人文特点,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此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发现音乐艺术的魅力,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使之从中汲取民族精神、吸收音乐养分,同时有效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文化认同感,继而提升其音乐素养,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充实教学资源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音乐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而且主要的学习资源为音乐教材,难免会存在学习内容单一、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此时,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程之中,可以有效扩充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类型的音乐资源,了解其艺术特色,同时获取乐理知识、文化知识,以便丰富他们的体验,不断优化其学习思路,完善其音乐素养。

(二)能够强化学生民族意识

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因此,在高中音乐课上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领悟其内在精髓,通过鉴赏和品味分析音乐艺术内涵,挖掘其中的民族精神,同时产生情感共鸣,由此不断强化他们的民族意识,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高尚品德和审美情趣。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文化是统称,但实际上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时,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特色,并使之结合不同民族的特色进行鉴赏和品味,掌握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类型,从而培养其多元审美能力,强化其学科素养。

(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导高中学生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使之发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从中提取优质的传统文化,并了解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有助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完善,继而推动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音乐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材资源不符合学生的喜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越发多元,且当下的高中生多偏好流行音乐。然而,高中音乐教材中选用的音乐都是中外比较经典的乐曲,很多都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而且由于所选乐曲有一定的年代特征,需要放在特定背景下进行品味,所以会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久而久之,学生们对于音乐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会不断下降,不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会影响他们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不具备多元性和实效性

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探究,同时不断锻炼其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然而,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所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且在应用现代化教育技巧时,又会因为经验不足、操作不当而出现较多失误,所以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笼统且功利性强

新时期下,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授课目标,丰富学生的知识、强化学生的技能,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启发,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是从实际来看,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关注的是如何达成最终的教学成果,而且所设计的目标比较笼统,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这种功利化思维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也会阻碍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三、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教学过程

1.借助民族乐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乐器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可以发挥民族乐器的优势来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并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民族乐器的机会,使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效率,助力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第一单元的《音乐的情感表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首经典乐曲《梁祝》,然后提前下载不同民族乐器演奏该首曲子的音频,包括古筝、二胡、笛子、琵琶等,并在课上播放出来,让学生欣赏,感受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质、音色,同时结合音频分析不同乐器演奏时传递出来的情感浓度的变化,还可以播放钢琴、小提琴演奏片段,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民族乐器的优势和价值。而后,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通过播放纯音乐让学生判断是哪种乐器弹奏的,同时要求其分析乐曲的情感特点,抓住民族乐器的优势进行鉴赏,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补充民族乐曲引导学生鉴赏

在指导学生鉴赏乐曲时,高中音乐教师也可以补充富有特色的民族乐曲,一方面可扩充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音乐艺术类型,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品味,使之从乐曲中挖掘出与各民族有关的元素,不断完善其精神世界,使之了解更多艺术形式。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时,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分别播放乐曲《康定情歌(藏族)》《天堂(蒙古族)》《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然后要求学生欣赏、分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听纯音乐,让他们初步感知,联想乐曲描述的画面,然后播放有歌词的乐曲,让学生再次欣赏,分析歌曲中描述的画面,并联系曲调、韵律挖掘其内在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分别展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这三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并要求学生根据聆听成果分析不同民族乐曲之间的差异,如藏族乐曲曲调清新、蒙古族乐曲节奏自由且富有草原气息、维吾尔族乐曲风格浓郁且多用比兴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辅助其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3.展示民族舞蹈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高中音乐课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民族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断强化他们的肢体表现力,使之在演绎过程中领会更多民族乐曲的内涵,掌握更多民族舞蹈的技巧,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引入哈尼族舞蹈《棕扇舞》《木雀舞》,且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播放相关舞蹈的视频资料,便于学生直观把握舞蹈动作,感受舞蹈的特点和魅力,还可以补充蒙古族舞蹈《欢乐草原》《鸿雁》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不同民族舞蹈的认识。之后,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类型进行学习,并将其分成舞蹈小组,使之自主排练,然后利用上课时间为他们配上背景音乐,辅助其进行汇报表演。通过亲身演绎,学生们对于不同民族的舞蹈会有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能够发现其特色、把握其差异,同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肢体表现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强化他们的学科素养,促使其更加主动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民族音乐文化渗透效果

1.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音乐课上,教师要善于使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断触发其内在动机,同时让音乐教学工作更加立体,不再局限于理论教学和示范引导,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题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情境:先播放民族乐曲,然后出示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曲子的创作背景、其中包含的传说或故事。而学生则可以在观看过程中先认真欣赏,分析民族乐曲的特点和艺术特色,然后要认真观看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故事,接着进行综合分析,将音乐艺术与人文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品味与感知,并挖掘其民族特色,再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展开鉴赏,从而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2.翻转课堂法

由于高中音乐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组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来延展教学空间,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辅助强化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学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音乐与造型艺术(四)》的内容,同时布置任务:在学习乐曲、分析艺术造型的过程中抓住其中蕴含的民族音乐文化,搜集资料,从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中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素材。而后,学生需认真探究,并将个人的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便于音乐教师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成效,针对性设计微课课件,以解析重难点。接着可在上课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分享各自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并展开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了解其对音乐造型艺术的把握情况,且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学,设计一些音乐造型,并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然后在班级中展示。由此,可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水平,并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想象力,继而从根本上强化他们的学科素养,使之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三)借助“第二课堂”渗透民族音乐文化

结合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开设“第二课堂”,以丰富实践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身的音乐素养,并充分领悟民族音乐文化。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素材,要求他们利用“第二课堂”来设计和制作民族服饰,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各种民族乐曲,组建合唱团、编创音乐剧,以此锻炼他们的音乐创造力、提升其审美素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民族乐器、民族舞蹈,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表演活动,或是让学生以研习的方式在全校展示民族音乐文化学习成果,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出建议,制作宣传册、短视频等在全校宣传,并配上相应的表演视频,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更多人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喜欢民族音乐文化,以便推动继承和发扬工作。另外,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活动,即要求学生结合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特色来编曲、填词,且可以在班级中展示、分享,然后提出修改建议,教师也可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到网上,接受其他人尤其是专业人士的点评,然后进行完善和优化,使音乐作品更加优质,最后再到校园中展示,或者是将完整的作品演绎出来并录制成音频和视频上传至相关网站上。经过创新实践,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同时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的特色,在实践应用中将其内化于心,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总而言之,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于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增加音乐课程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全发展。为此,高中音乐教师要依托教材,挖掘各种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同时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将其渗透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学习思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的作用,且可以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使之结合所学进行创新和创造,强化他们的核心素养,并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张月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教学》,《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年第2期。

[2] 吴量《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研究》,《智力》2020年第36期。

[3] 赵珺《谈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考试周刊》2020年第49期。

[4] 蒋海燕《高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与创建特色教育学校的思考》,《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21期。

[5] 陈娟《高中音乐教学应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学课程资源》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