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瑞,张宏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培养知华、友华、高素质、高技能留学生成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需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留学生教育发展途径。

1 校企合作开展留学生培养的背景

1.1 高职留学生教育现状

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扩大我国职业教育世界影响力,打造职业教育中国品牌是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经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在世界上的一张特色名片[1]。近年来,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及特色专业开展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相比于本科院校,高职留学生教育存在起步较晚、投入不足、在招生、培养、管理等方面基础较为薄弱等劣势[2]。在国际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只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教育之路才能实现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正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特色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关系,以企业为依托,招收留学生,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智力支持[3]。

1.2 企业海外投资逐年增加,本土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新常态”,纺织服装、高分子材料、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企业发展空间正在不断受到挤压,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企业也需要积极“出海”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一带一路”国家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转移过剩产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然而,企业“走出去”,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也要面临更大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地的政局不稳、恐怖主义、国外势力影响等因素都对投资企业的商业活动造成威胁;二是企业对投资地的法律、税务、金融政策了解不够充分,所在国家政策不完善、不稳定,将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三是“一带一路”国家分属四种不同文明、存在上百种语言以及六种宗教,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商业文化,这些因素给“走出去”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风险和困难[4]。校企合作培养理解两国发展需要、对中国友好、了解中国文化、熟悉中国设备和技术标准的技能人才,可以为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人才支撑[5]。

2 留学生校企合作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培养留学生,高职院校有意愿,企业有需求,但开展深入合作培养留学生的案例并不多见。通过对部分高职和“走出去”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留学生首先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1 培养质量问题

留学生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高职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到2016年高职留学生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6]。在留学生培养方案制定方面还处于模仿和摸索阶段,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这就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留学生对中国企业的认识不够,对在海外中资企业工作的薪资、工作环境、工作前景等缺乏足够了解。

(2)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经过三年的学习,大多留学生只能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不能胜任专业领域的工作需要。

(3)学生不能适应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国企业一般对员工的管理比较严格,留学生参加工作后往往不能胜任。

2.2 企业对高职留学生教育的认识不够

高职招收留学生大多起步于近几年,企业对高职留学生教育的认识主要来自以往与本科院校的合作。存在的主要误区有如下几点。

(1)高职留学生在培养质量和生源质量上肯定弱于本科留学生。

(2)高职留学生存在本科留学生同样甚至更多的问题,如薪资期望值过高、不愿回国发展、不适应中国企业管理等。

2.3 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支撑

高职教育与“走出去”企业开展合作还处于学校和企业单线联系的状态,缺乏一个有效的资源与需求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以常州市D企业为例,目前与其合作开展境外培训项目的院校为以工程类专业为特色的院校,而D企业的主营业务为服装业,双方合作难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互补。

3 高职校企合作培养外国留学生的途径

3.1 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高职院校培养的留学生只有真正切合企业的需求,才能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高职教育支撑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企业合作需求转变为合作的动机,提高企业合作的主动性。

因此,高职留学生培养应该有着精确的目标定位,把企业需求作为培养的导向。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赴“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1)对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一带一路”国家复杂的政治、文化、法律、宗教因素给“走出去”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风险和困难。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高层管理和高端研发,而是如何有效地与大量的基层一线工人进行沟通。

(2)对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由于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外,企业招聘到合适人才的难度更大、培养的投入也更大。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法律制度的不够健全,外国留学生进入海外中资企业后更容易因为不适应中资企业的管理文化而跳槽。

(3)汉语要求与技术要求并重。企业聘请留学生更多的是让他们承担基层的管理和沟通工作,除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术语外,汉语的能力也同样被企业看重。

因此,高职院校在外国留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改变简单模仿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的做法,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

3.2 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了解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由于高职留学生教育起步晚,毕业生较少,很多企业对留学生毕业生的印象基于以往与本科院校的合作,其对留学生的评价为“三高”:一是眼光高,很多人只想创业当老板,不愿从基层工作做起;二是要价高,提出的工资要求往往远高于企业能提供的薪资标准;三是违约率高,往往签约不久就跳槽。这也是很多企业对培养本土化人才不感兴趣,宁肯花费更高的成本在国内培养人才的原因。

企业对于高职留学生认识存在误区。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并非像国内学生一样经过高考选拔,很多留学生选择高职考虑的是学制短、学习成本低的因素,并非是因为成绩不够优秀。因此,本科和高职留学生区分的更多是家庭经济情况而不是学习成绩。相反,由于家庭经济不够优越,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薪资的期待值较低,对工作的要求会更符合实际。

3.3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多方合作共赢

高职与企业合作开展留学生培养,可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需要争取政府、行业的支持和指导,充分发挥“政、校、企”各自优势,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具体做法如下。

(1)由政府牵头成立“‘一带一路’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联盟”,吸纳高等院校及赴“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企业的参与,形成主题明确的合作洽谈与讨论机制。

(2)建立地方外籍毕业生人才库,使企业更容易获得人才信息,学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3)增加对高职留学生教育的投入,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和企业都面临抢抓机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的需求。单打独斗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困难。开展留学生校企合作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充分认识自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企业加强对高职留学生教育的了解,打破已有观念的束缚,以更积极的态度开展合作,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