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龙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高校提出新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中阐释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即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正确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客观认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使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能潜移默化的渗透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首要任务是从人才培养方案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这样可以保障后续的优化改革有章可依。

创新创业教育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教育的融合,既要考虑该专业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能够有序实施的前提下,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比重,对体现二者深度融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为基础,二者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几方面进行深度优化改革,建立全面可靠的评估机制,保障课程体系实践的顺利进行。

1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块、二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模块。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教学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包括专业实践课、成长基础实践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的融合包括理论部分融合和实践部分融合两条路径,在理论教学中将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引入到理论课程授课中,将前几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获奖作品作为案例应用在课堂上,丰富理论课的授课方法和手段,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包括基础训练和第二课堂,尤其基于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时间活动,彻底地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在创新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进入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训,遴选较成熟的项目参加国家、省级以及校级的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竞赛,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见图1)。

图1 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实践

2.1 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上在注重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以具体应用为主要目的,将合作企业的实际产品、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产品中涉及的各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编纂成册,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指导。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辽宁省自然基金“五自由度上肢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的内容,例如:将该项目中的研究内容与专业选修课 “机器人学”“电机驱动技术”和“运动控制系统”三门课程相结合,在这三门课程的讲授中,该项目中涉及知识点就以项目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讲授;其中运动意图检测方法研究部分可以与学生专业基础课“机械工程测试基础”相结合,将采集患者的表面肌电信号和基于运动想象的脑电信号的传感器作为特殊传感器的案例进行讲授;同时由于该项目以Visual C++程序语言为开发工具,因此,可以将项目中的小程序和需要完成的小的编写任务作为学生编程练习题。这样,就使得讲授的内容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与创新的结合,赋予讲课内容更大的活力。同时,课程的授课不再完全按照课本安排的顺序进行授课,而是按照案例和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规划,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和对照实际产品或竞赛作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内实验和综合实验实训上,有企业工程师和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组对部分实验和实训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创新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并以行业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要求和处理,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深对行业标准的理解。

2.2 教学手段的改革

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全面应用该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及专业课课程授课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目前,该专业成立了辽东学院首个创新实验班,课程的授课采用完全课堂翻转的形式,教师给出整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并选择合适的视频工学生进行课前观看,课上完全以讨论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公共讨论进行解决,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问题的知识点,教师会着重进行讲解。课后要求学生绘出每章课程内容的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校企联合、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联合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直接关系着整个教育活动的结果。然而,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所具有的综合性,需要教师能将多个学科、多种能力和多样技术融合起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创业经验以及企业运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都比较欠缺,同时,创新创业教师又不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知识,基于这种情况,建立校企联合、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联合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共同探讨,将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引入到专业教学的课堂中,同时,将该专业用到的创新方法作为案例提供给创新创业教师作为案例用于教学,另外,为弥补创新创业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将专业教师经过培训后作为兼职创新创业教师讲授该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链接的更为紧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生的综合性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和毕业设计方面,主要是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进行指导,所选择的题目部分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如“上肢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子系统软件设计”“基于脑电信号的上肢动作意图识别”“基于运动想象的脑电信号的手部动作识别”等均来源于教师升自然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使得相应的题目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4 开放性平台的搭建

基于专业课的创新创业实践主要借助搭建的开放性的多元实践平台,以提升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解决该专业涉及的各领域实际问题为目标,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师生合作科研平台。

图2 开放性实践平台体系

围绕着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如图2所示),按照创新型课程设计 (创新型实验)、创新型综合实验、实训、创业计划培训、毕业设计这样的一条主线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项目有的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有的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是遵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专业技术为基础,进行产品的创新与改进。这样的开放性平台缩短了学校和企业之间松散的状态,甚至实现零距离就业。而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学校专业学习过程中就培养了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对创业过程中适用的法律法规有较好的了解,而且经过在校期间由企业指导教师为主的创业培训,使学生对于以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又较深入的了解,对于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有充足的准备,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 创新创业教育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改革成果

从创建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开始,致力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到建立比较完善的二者相融合的机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该专业获得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建立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规划项目3项,校级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多项,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2项,省级三等奖以上70多项。学生整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结果。

4 结语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适合适度为原则,以需求为导向,循序渐进的进行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的构建,再到具体的课程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的建立和培养以及开发性教学平台的建立,真正地做到二者的深度融合。以专业教育为根本,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为手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再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从而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实用并重、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融合的路径。当然,改革之路永不停息,在深度融合上还有更多的细节和问题需要解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和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