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梅,王震,鞠霄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1]。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将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加强本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全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更是考核和监控教育成果的必要条件[2]。

1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与内涵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研究型的大学虽然具有一定的科研地位,但是应用型大学由于其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那么在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1.1 创新创业经费与资源配备较为丰富

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其社会资源进行其他渠道的获取,如社会捐助、校友捐助、大学生实习等方面。另外在教学资源上,除了校园内部丰富的图书馆、数字化文献服务、计算机网络外,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社会人脉资源邀请达到国际水准的复合型教师来学院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从实践的角度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2 应用型高校拥有自己独特创新创业的办学理念

跟一般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在教学和传播的内容上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具体如下。

(1)应用型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的意识中往往觉得自己是被动适应社会的求职者,但是在创新创业思维的指引下需要改变为自己是主动适应甚至是挑战社会的建设者。

(2)应用型高校较为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基本都是从创业内容选择、创业规划与运营管理、创新活动开发和管理、 企业总体成长策略等全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展开,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的体验创新创业全过程。

(3)很多软件公司都开发了仿真模拟的实战创业软件,在这种软件中基本可以实现一家企业从创业萌芽到财务报表的全过程。而且这种软件一般都是以竞赛的形式展开,学生在竞争的游戏中体验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通过多年的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我国不管哪种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及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进一步地展开和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从政府、学校、学生每个层次都重视这项工作,促进政策的落实,才能达到国家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2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原则

2.1 开放性原则

由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仅涉及学校自身,还涉及政府、企业等很多社会组织,需要很多机构共同完成此项内容,所以在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将数据和学校的规划予以对外公布,这也就是开放性原则的体现。

2.2 全面性原则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涵盖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到最后社会实践环节。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应该奉行全面性原则,即不能仅仅面对小部分学生,而且不能仅仅针对学生一方面的技能,应该对学生整体能力提升进行规划。

2.3 发展性原则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市场环境变化瞬息万变,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意识也应该随着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变换,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发展性的体现。

3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是单单学校一方努力和付出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它是需要政府、学校、 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协同运作才能达到目的的系统工程。结合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内容、目标等要素,也充分考虑到目前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需求、家庭背景等特征[3-5],在进行评价指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3.1 政府要素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对大学生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在经费投入上应予以最大力度上的支持,积极出台优惠鼓励政策来引导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指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3.2 高校要素

应用型高校是创新创业实施的主体,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育制度和办学理念,培养优质的教师资源、设置合理的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实习基地等。在具体评价方面一般都需要通过本校创新创业环境、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节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教育质量考核。

3.3 学生要素

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综合素质人才,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新时代思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教育对象,其在培养后的教学效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表现形式。在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主要针对学生创新成果、创业率、科研能力、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与此同时,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认可程度、主动参与程度也应该纳入学生层面的评价体系中。

3.4 社会要素

社会层面大环境支持程度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为有利的支撑,最为有力的靠山。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社会氛围和社会声誉两个方面。具体来说,社会大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度、 认可度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社会创业环境的氛围。详细点说便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社会中的企业、团体、组织是否能够给予一定的科研支持和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活动。

4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践环节

4.1 评价体系需常态监控且方法多样化、多元化

对学校来说,能够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就要从根本上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常态监控体系就成了必要的前提条件[6]。在具体操作层面详细点说,从学校的角度去联系和沟通,吸纳社会中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天使轮投资者、某行业较为知名的专家学者等加入评价的队伍中,以此来充实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综合实力,同时这样的实际操作也会加强高校与社会、政府等各个层面的联系沟通。其次,为了了解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进度,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对应咨询工作和资源,提供服务需要对创新创业教学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可以采用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学校课堂视频摄像头倒查的形式进行。最后,将监控结果形成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数据上交到学校有关部分领导、 行政部门手中。当然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也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在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用怎样合理的方法进行更正,如此良性的运行机制,推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

4.2 评价体系应上下贯通、层级结合、内外贯通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展开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协作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而在评价体系中涉及了学校的总体发展、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学生管理问题、就业指导工作等诸多方面,就单单学校的层面就需要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就业指导中心、科研处、各支系部等学校部门,涉猎的范围太大,这就需要各个部门的上下贯通、内外链接,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得恰到好处。在具体实践操作层面,首先由学校出面整合所有资源将学校创新创业专门机构、行业组织代表、社会企业家等各界人士组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共同商定此项工作长远规划和发展步骤,与此同时,建立常驻机构对发展的进程和效果进行实行和监控,从而达到上下联动,融会贯通,层级结合的目的。

5 结语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和构建对我国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需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从宏观的角度统筹安排创新创业工作,根据设定的目标分步实施。通过这样实施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转变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将学生培养成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创新创业技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