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珺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1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与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是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人造生态系统,是以高校为核心的、各种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要素的动态复合体和共生网络”。美国斯坦福大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的先驱和典范,其体系总体分为校内校外两个维度,融合了社会因素和政府资源[1]。国内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也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既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实际的社会效应,既要考虑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适配,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整体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为深入贯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黄山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了涵盖八个模块、贯穿大学四年、涉及“三个课堂”的梯度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 生态系统视野下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三个课堂”围绕学校、行业、政府三个平台,展现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第一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慕课和创新创业选修课,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校与地方人社部门合作开展创业模拟培训,小班教学、分组研讨、师生互动、实地考察,提高培训实效。第二课堂,依托校企共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如与杭州计算机学校联合创办黄山电子商务创意及设计实训中心,成为美术、设计、营销、新闻等专业学生跨专业协作创新的舞台。第三课堂,与地方合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服务社会中进行实战演练。

“四个梯度”贯穿学生学习历程四个阶段,发挥课程体系长久服务功效。第一梯度:一年级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注重开展创意激发和创新训练,重点开设通识类和文化类课程;第二梯度:二年级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侧重专业技能磨炼,注重开展创新训练和创新实践,重点开设专业类和实训类课程;第三梯度:三年级发掘创新创业潜力,检验创新创业成果,注重开展创新实践和创业培育,重点开设拓展类课程和实践类环节;第四梯度:注重对四年级以及毕业五年内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创业辅导,联合企业、政府进行重点扶持,开设辅导类和合作类课程。

“八个模块”深入人才培养需求各个层面,设置覆盖全面的课程类型。包括: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实训类课程、辅导类课程、合作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和实践类环节。

3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视野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文化类课程

依托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用文化引领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开设《徽州文化》等彰显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课程;整合校友资源,搜集整理近10年黄山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案例245例,建立了创业资料库并编辑出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集》等教材,使在校生学有标杆、追有目标;举办“百场报告会”和“创享青春大讲坛”等活动,使大学生与专家学者、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激发奋斗梦想。

3.2 通识类课程

通识课程重在激发全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兴趣,分为通识必修课程与通识选修类两类。

《创新创意创造方法》为入门课程,在第1~2学期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学校分别在南北校区建成创意激发室,营造良好的氛围。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团队游戏、项目竞赛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提升学生创新意识,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痛点”,引导学生打开“脑洞”,提出解决方案,提升创新能力。

《创业基础》课程自2013年开课以来,授课人数达到30 000余人。2015级开始进行课程改革,16理论课时改为慕课教学,由黄山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共同录制。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网络教学,第1、第6学期各16学时2学分,培育学生的职业修养和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创业的方法和能力。

自2015级开始,从超星数字学院中选择《创业创新执行力》《创业创新领导力》《创业管理》3门课程供学生选修,时间定为第5学期。网络选修课程主要侧重创业知名企业、着名企业家真实创业历程,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3.3 专业类课程

黄山学院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实施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上重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重学生主体,课程考核上重过程评价。2013年以来对已有196门示范课程开展改革,问卷调查显示,课程改革工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效果明显,学生课堂专注度、活跃度、参与度明显提高。自2015级开始,每个本科专业均开发一门创新创业专业必修课程,不低于2学分;同时要求所有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在本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3.4 实训类课程

自大二开始,学生可报名参加学校以及学校与地方人社部门合作开设的实训类课程,如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SYB培训、网络创业培训、大学生(星光班)创业训练营。其中大学生(星光班)创新创业训练营为拟开项目,引进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模式,结合国际最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开设的品牌训练项目。参与的学生由专家与企业家进行全程辅导,组建团队,构思想法,制定计划,将创业想法付诸实施。

3.5 拓展类课程

该部分深化与提升创业基础课程,层层遴选具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参加。课程主要涉及企业创办与管理内容,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修。

3.6 实践类环节

黄山学院加强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了以旅游学院为代表的625个实践教学场所。自2013级开始,学校已将综合素质学分改为创新实践学分,并出台《黄山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细则》《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课程(实训)管理、学分认定及替换办法(暂行)》等文件。

3.7 辅导类课程

开设辅导类课程,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针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辅导,小班上课、“一对一”辅导、定制服务相结合。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明显提升,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

3.8 合作类课程

黄山学院根据 “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以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合作式培养,建立了校内、校企、校际、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注重校内外的“双向导师”选拔,聘请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注重校内“双能”教师培育,输送教师参与培训,赴境外考察学习,去企业挂职锻炼。注重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学科领军人、专业课导师、创新创业课教师和企业、政府指导教师共同制定课程;鼓励教师带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完成科研成果转化。学生积极服务于黄山的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型产业,有力推动了黄山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为黄山市旅游大市、生态大市、文化大市等“三个大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 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视野下建立的黄山学院模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兼顾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需求,全面立体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主动了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内“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