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君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当前,各个高等院校都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比赛每年都在如火如荼地举办着,各个院校都在积极参与,高等院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提出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且为了顺利开展,学校可以灵活运用,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各高等院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能力提升的推动力,并且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经济进步。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张涛在《创业教育》中提出的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拥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马小辉提出的双创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该文在参考已有研究[1-4]的基础上,依据实地问卷调查得到数据,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问题研究改进策略。以此对高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其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在高校内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改变以往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内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改革作为基础教学模式,以课外拓展中采用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学生团体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学生培养活动的全过程。

该文以淮阴师范学院经管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实例说明,目前学院已经逐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与经管专业教育相结合、与“互联网+”等竞赛相结合,并且与实习基地的企业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设计了所有经管专业都选修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创新创业类的模块选修课。在教育内容上,首先着重改变学生传统的成才观和事业观,让学生意识到除传统就业外,创业也是一种事业,创业成功也是成才;其次是着重培养学生勇于创业的勇气,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要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要着重培养学生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形式上,要采用新型的教学形式,着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为了切实感受创业的经历及解决疑问,学院邀请了很多专家前来讲座,包括往届成功的毕业生创业者,用毕业生的创业经历来告诉学生,创业的方向及创业的确是一种可行的发展方向。邀请优秀的企业家为学生宣讲,讲授其创业时遇见的实际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并现场进行互动答疑,给学生提出创业建议,这样的讲座以实际创业经历为主,实践性强,并且能现场回答实际的创业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比传统课程高。

学院在课外实践方面,为了把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举办科技学术论坛等科技报告和讲座,组织创业策划大赛,活跃了校园内的创业氛围。近几年一直组织学生和老师参加“互联网+”及“三创赛”等比赛,把各个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计划书的撰写及路演,提升创业氛围和能力。另一方面,淮阴师范学院设立“电商学院”,为有志于创业活动的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信息、初步孵化的场所。在实践环节方面,建立了ERP沙盘实训中心,建设了一个仿真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通过实训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相关环节的实用技术,通过学习与训练,体验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该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下,创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水平,该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依据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总结出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1.1 研究设计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2018年9月在淮阴师范学院2015—2017年级的经管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一次“经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60份,回收158份,有效问卷157份。调查覆盖经管学院大二到大四的各个专业,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否能满足创业需求并不清楚。

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 认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但参与意愿不高

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表示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非常必要;21%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应从大一至大四,分年级分专题开展。50%的学生认为至少在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就应该开始创业教育。

在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意愿的走访中,有45%的同学表示“有想法,但要视情况而定”,有5.1%的明确表示“准备创业”,50%学生表示“不打算创业”。从访谈结果来看,学生毕业后打算直接创业的人很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创业,只是对创业感到新奇和感兴趣,并无实质的创业行为。大学生创业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机会,也需要经验、勇气、资金等自身条件,大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又担心创业投资失败,使得准备创业的人少。

在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中发现,在调查中37%的学生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活动,有30%学生参加过企业经营模拟之类的比赛,有10%的学生参与过大学生创业设计之类的大赛,还有少数学生参加过电子商务类的比赛。

可见,目前大学生对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虽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参加过创业类的活动,但是愿意并有积极参与的不足三分之一,多数学生比较被动,是为了获得学分,主观意愿上并不愿意参加,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对创新活动没有兴趣。

1.2.2 师资、实践基地等方面的不足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障碍

该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不高。53%的受访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不太了解,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课程是由辅导员进行讲授,辅导员缺乏实际经验,主要进行理论讲授,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内容不感兴趣。仅有10%的学生表示对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了解,并能满足创业需求。

目前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最缺乏的地方,25%的学生选择师资队伍缺乏,68%的学生选择创业资金不足,51%的学生选择创业教育基地,21%的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及组织。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比较希望学校请成功的创业者、企业管理专家和专职教师三者共同讲授,并且希望以创业实践或创业模拟分析为创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看重好的创业计划或方案是否可以获得资金资助,以及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创业教学或实践教育基地,供学生实践学习。

1.2.3 学生需要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很多同学希望学校在创业方面多做些举措,学生认为校内理论学习太空泛,学生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创业实际,所以学校要让同学们明白,想要创业要从哪方面入手,创业需要什么条件,创业的方向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做才能创业等问题,就要采用多种措施。很多同学热衷于学校组织去创业基地考察实习和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具体见图1。

图1 大学生从希望学校采取的创业的措施

从图1可以看出,邀请成功企业人士讲述其经验、去创业基地考察、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启动项目、设立校企合作创业基地等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形式,这些形式的创业措施在同学中的选择比例基本在30%~50%之间,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呈多样化,但是总体上学生都愿意参加实践训练,或者获得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的条件,而不是纯理论的学习。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问卷“创新创业活动参与情况”的选项中,愿意主动积极参加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超过50%的学生没有参与过创新创业类活动。调研结果表明,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创新创业能力或动力,有半数学生认为大学没有升学压力,学期末只要考核合格即可,没有积极学习的自觉性,还有的学生表示创新创业类的活动或比赛太难,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思考、查阅资料和写策划书,他们不愿意花时间付出努力,又怕付出的努力到最后拿不到比赛的奖项。二是长期以来大学生习惯于课堂传统教育,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性不足,学生择业的目标定位仍然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缺乏创业的意识和精神。

2.2 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是零散的,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性,没有像其他课程一样成体系,很多学校只在大一和大三分别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之类的选修课程,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没有独立成系统的创业课程群,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就算是正规课程,也是考查性质的,只要写个报告即可拿到课程学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是依赖于自身原有专业知识的影响,只有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联系。

2.3 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内容较多,综合性创业知识和操作实践性都很强,课程要以实践创新活动为主,实际经验引导要多于传统讲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必须要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教学方法也要求以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但是高校教师大多缺乏企业管理和创业的经验,很多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也没有自己进行过创业行为。有的教师接受过社会上组织的创业培训班,但是培训时间短,培训的内容重在理论分析,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聘任的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与创业者担任兼职教师,他们的确有实践能力,但是往往以讲座形式教课,教课时间太短,课程不成系统,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要求。

2.4 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为响应创业教育,很多部分包括银行部分、税务部门、社会劳动保障部分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些减免和优惠性的政策措施,但不能完全满足创业的需要。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创业资金,但是创业有风险,各银行担心放款有回收风险,不愿意放款给初始创业者。所以,大学生创业者面临众多的门槛,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创业资金不足。办理初始公司的程序十分复杂,开个公司甚至需要盖几十个部门的公章,工商行政管理条例中存在着很多条款,这些条款对于初创业者都是比较难以达到的。这都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此外,大学生需要创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将创业意识转化为现实。创业实践基地比较难以获得,各地方的科技园区、创业园区虽然存在,但是不能提供给大学生使用,就算是可以提供使用,很多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申请。学校内部的创业社团、学科竞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校外合作企业等都是平台,不过创业类社团多是学生自发创办的,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社团活动多是学生为了获得期末加分而组织的,形式大于内容;大学生对“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竞赛的认识逐年增多,由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但是专业老师和学生都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学生的创业意识得不到有效的引导。校外合作企业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3.1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创业素质及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将创业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高校应确立以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理念,以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等纳入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高校还可以设立创业管理及培训性质的学院配合各个专业学院,开设与创业管理、创业研究等相关教学课程。在实践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空余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且解决诸如创业中公司注册、申请纳税人资格、财务代理等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解决学生创业初期可能存在的困难。

3.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课程要与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要包含创业类通识性课程,如大学生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关键是创业技能和实践类课程,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与原有学科相结合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类教育,如经管专业应开设电子商务创意类创业教育和企业经营实践类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上有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的普及类课程,也要有针对有创业意向和潜力的学生开发和讲的授创新创业核心性课程。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结合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的特点,将地方创业成功的案例拿来分析,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应开设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创业实务类课程,比如,风险投资学、经营管理、商务礼仪、法律和税收等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更突出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创业教育学分制,实施理论与实践双培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在企业从事1~2个月的实践活动,真正参与企业管理和实践。

在课程体系之外,创业教育可以以“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互联网+”等全国大学生课外创业创新竞赛为契机,把创业活动和专业知识、学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把大学生课外创业策划书作品贯穿在创业教育中,通过对创新作品的设计构思、内容分析、可行性分析、吸引风险投资的战略、产品的市场生存能力分析等一系列实践,达到普及创业项目必备知识的目的[6]。同时也可以采用模拟创业方式,模拟创业一般组织学生到创业中心参加实习,或者借助校企合作企业的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实践。尽管参与这一过程的资金和时间都有限,但是却有助于学生创业经验的积累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3.3 培养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

高校应面向社会聘请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士、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电子商务专家、有过创业经历或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士作为长期兼职教师,定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进行讲座,最好能够进行实践课程的讲授。

在校教师应当不断吸取外界具有实操性、价值性的新知识、新方法。参加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讲座、培训、竞赛等,把开设创业教育的有关教师送到企业去培养,激励教师去创业企业兼职,甚至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使他们在创业教育教学中明白创业教育的难点在哪里,如何真正的有针对性地解惑。

3.4 构建创业教育平台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教学实训和孵化于一体的实验教学场所。学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平台,学校可以选择与教育上层管理机构、企业等合作的方式设立实践基地[7]。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创业创客中心,让学生成立实体公司,体验从创业计划、筹备、到创业实体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与当地企业合作,在企业中设立创业实习基地。

各个高校还应该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地区优势并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使得创业教育更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合作企业发展创业实践模式,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有关部门、银行及其社会机构的支持,可以更好地促使创业成果的孵化与应用,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科技园、创业园之类的创业基地为依托,扶持企业和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同时联合社会资本,创建创业园和孵化器[8]。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企业应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实践场地和实习岗位,与高校建立联合创新创业教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