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力,朱红娟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扬州 225002)

中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育水平和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很多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还未充分融入双创教育,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基于此,如何科学搭建中等职业学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职学校发展中面临着紧要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2017年,扬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提倡推进双创教育实施的号召,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在扬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市内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确立了行动目标,提出了扬州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9月—2020年7月),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职学校双创教育探索一条路径、建成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名师、打造一批项目、成就一批学生,即初步形成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协同“三个协同”,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创融合”,课程、讲堂、实训、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扬州特点的中职学校双创教育路径。文件中同时给出了任务实施和保障机制的相关意见,成为扬州市职业院校搭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文件。

2 现阶段等职业学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重创业、轻创新

尽管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了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不过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重创业、轻创新的现象。没有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双创教育更加侧重于创业方面的培养,学生缺少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创业和职业发展的推动力,难以达到双创教育的预期效果。

2.2 通识课程数量有限、种类单一

最近两年,通识课程这一新兴名词开始出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非专业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价值观和知识观,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社会。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开展的双创通识课程不仅种类单一,数量也十分有限,难以充分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配套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出通识课程的教育价值[1]。

2.3 专业课程教育与双创教育未融合

通过对扬州地区的中职院校走访和调查统计发现,学校开展的双创教育内容和学生专业学习之间普遍存在脱节问题,课程内容关联度不高,呈现出专业课程教育与双创教育未有机融合的状态,所以学生不能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创业项目的准备及落实,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2.4 双创教育实践课程欠缺

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才能够实现。不过现阶段的中职双创教育中,依旧存在重视理论教学,欠缺实践课程的困境。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枯燥无味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足,缺少实践机会消化吸收这些理论知识,仅凭次数有限的创新创业比赛、企业家来校讲座,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中等职业学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搭建路径

3.1 明确课程体系的搭建思路

首先,严格落实教育部门相关文件要求。党和国家教育部门针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工作颁布了诸多文件,各级政府在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和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关于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具体要求。基于此,中职院校必须要紧随政府的引领,加大对这些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按照相关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搭建方向,从而为接下来的搭建工作做好铺垫基础。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基本原则[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中职双创教育课程的体系搭建工作要时刻从学生、学情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面向学校全体学生,通过结合专业、分类施教、强化实践的课程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创新创业学习及指导需求。

再次,以多元整合能力培养为基本模式。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中职教育作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必须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将多元整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双创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和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技术行动能力、核心素养能力、创新创业动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

最后,以校企合作、开放教学为基本手段。这两年,项目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微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为实践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更多思路和便利条件。中职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校企合作和开放教学为基本手段,致力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保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3.2 普及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育要在学生刚入学的中职一年级期间作为必修课开展,既要包括创业教育课程,也要包括创新教育课程,学校需要精心选择契合中职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创新创业基础教材,在创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动机和热情,使其能够在入学之初便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创新创业优秀成果打下坚实基础。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全面涵盖创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创业风险、创业资金、创业资源、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规划等多环节教学模块,确保学生可以产生更多创业意识和动力。

3.3 通识教育阶段

此阶段的双创通识教育课程建议在学生中职一年级与二年级期间开展,结合学校的不同专业设置多样化的双创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择不少于二门的课程进行学习,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创业能力、品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相符合,一方面保证课程教学具有实效性,另一方面保证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密切联系,达到辅助学生专业学习的效用。

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双创通识课程形式出现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课程,在获取更多专业知识同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配合选择情商修养与情绪管理的双创通识课程,进一步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自己,汲取深层次的创新创业素养。

3.4 专创教育融合阶段

中职院校要将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双创教育建设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到一起,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出来,构建“专+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专业课程教学能够更加顺应社会需求,贴近行业发展前沿,从而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创新能力和创业思路,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实践行动[3]。

例如,学校在改革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过程中,为了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加“民宿设计及运营”新课程内容,在改革农业专业课程中,增加“生态农业+互联网”新课程内容,在改革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增加“餐饮创业事务”新课程内容。

3.5 实践教育阶段

实践教育是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贯穿于整个中职双创教育过程中,从中职一年级开学直到中职毕业,甚至有必要进行毕业后的创业跟踪指导,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服务。学校拓展校企合作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一部分理论知识后,有机会通过双创实习基地、到专业行业的企业参观、参加行业成功创业人士的专题讲座、校外实训等多种途径,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搭建工作,明确搭建思路,采取有效的搭建路径,解决眼下学校双创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问题,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