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宾,曹峥,王标兵

(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当前,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国外的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为了严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很多高校明确要求延迟开学,实行错峰、错区域和错层次的开学,但停课不停学。这为高校课程的讲授,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挑战。而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1-3]。本文以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其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收获,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思路。

1 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就业的需求

2021年5月1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2021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909 万,又创新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届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遗憾的是,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为确保应届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和创业,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2 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从各地、各校及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安排好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着重加强习题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性、工艺性及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得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更是明确规定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具备解决高分子成型加工中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学校转型的需求

由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可知,目前,全国普通高校2 738 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部分高校仍然存在“重文轻武”的教育理念,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不符。因此,地方高校应该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2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工科专业自身的特点,高等本科类院校新进教师几乎均为博士生,大量教师未经社会实践,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从而造成教学内容过于倚重理论,教学实践能力薄弱。此外,入职后的高校教师培训依然大都在校内完成,重理论、轻实践、形式单一、效果差,缺乏长期、系统的教学实践培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保密性和生产的连续性等原因,高校专业教师很难参与企业的核心研发、到车间进行实践操作,也造成了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一方面是指实践课程的课时较少,另一方面是指实践教学的学分较少,造成部分教师、学生不重视实践教学。此外,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尤其是专业实验一成不变,延续多年前的课程设置,内容陈旧,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企业的生产技术脱钩,已满足不了企业对技术的需求。

2.3 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割

高校的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大部分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事论事”。同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方式单一。甚至在某些实践教学环节中,由学生讨论来完成。实践教学的过程被等同于理论知识的延伸或扩展。这种理论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易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的误解,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2.4 实践教学设备不完善

实践教学设备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载体,充足的实践教学设备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与重点高校相比,部分地方高校的经费不充足,造成实践教学设备台套数不足,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共用一台设备。此外,由于缺乏经费,一些设备老化严重,已经无法满足正常实践教学的需求,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一些大型、贵重的设备则不完全对学生开放,使得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欠缺。

3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优化方法

3.1 拓展师资来源渠道,提升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为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工程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强[4-6]。首先,从教师的来源来讲,不仅要从应届博士毕业生中遴选,也要引进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也可以从企业(行业)聘任兼职教师进课堂讲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高校也要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工作中,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常州大学为例,为强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符合社会要求,本专业中的32 位教师具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或与企业有横向合作,或担任企业技术顾问等职位。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15 位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他们都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背景,主要来自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等,主要参与部分课程教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以及职业发展的指导,是专任教师队伍的良性补充。

3.2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常州大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在总结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在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分为49,占毕业总学分(184 学分)的26.6%。同时,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共有三次到企业学习的经历,校实习工厂的金工实习(2 周)、生产实习(2 周)及毕业实习(2 周)。均为必修课程,单独考核。此外,在专业实验设置上,在保留了经典的力学性能测试外,还加入先进的3D 打印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本专业还不断拓展新的教学实践基地,不仅有本专业国内着名的公司如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常州百佳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还有大型跨国公司如阿朗新科高性能弹性体(常州)有限公司。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鼓励教师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中明确规定,各专业的设计类课题及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课题应高于80%,其中设计类课题不低于30%。近三年,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90%选题来自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其中结合工程实际的课题占一半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与科研实际”得到有效落实。

3.3 改变授课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践,二者穿插,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过程中,在讲到力学性能测试章节时,可以插入视频,让学生对力学性能的测试有直观的了解。此外,授课内容不能照搬课本。如讲授高分子的应用章节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传统高分子(塑料、橡胶、纤维)的用途,还要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向学生讲述本专业一些前沿知识,如高分子材料在光电材料、电磁屏蔽等领域的应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一些实践教学难以开展,这时就要拓展实践教学手段,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等手段来实现。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了《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在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中模拟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的工艺流程,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4 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均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并规定专业基础课实验每组学生1-2 人,专业课实验每组学生6 人,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八簿一卡”管理制度,对设备的使用过程、状态以及维护更新情况进行及时的详细的记录,为仪器的管理和维护更新提供科学的依据。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需求-目标-实施-评价-反馈-改进”闭式循环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严格执行《常州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从实验项目设置、新开设实验预做、集体备课与交流、实验设备、材料的准备,到实验过程的指导,直至成绩评定及资料收集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利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A 类资助、中央和地方共建专项资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费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等,投入实验教学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进一步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针对专业实验设备台套数偏少状况,近3年投入650 万增加3D 打印机、密炼机、冷热冲击试验机、静电纺丝机、流变仪、TMA、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加速老化试验机等,通过整改,形成了实验室宽敞、台套数充足的新局面。

建立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制度、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人事和经费保障机制,鼓励本专业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实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通过网上系统预约,申请的学生先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的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不仅丰富了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的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培养满足地方需求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地方高校应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变授课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