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赟,朱芹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2019年10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等内容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1],将“理念转型、目标导向、能力提升、方法改革、评价变革”等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为高等学校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什么是一流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认为,同时满足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课程才是“金课”,也就是一流课程[2]。类似的,李志义列出课堂之“金”的五种组成要素,即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3]。也有学者认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准备充分,教学内容前沿,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有效,师生互动讨论,知识、能力和素养融为一体的课堂,都是“金课”或一流课程[4]。

综上所述,一流课程的建设就是以“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设过程体现出教学形式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教学评价的多元性[5]。

1 课程特点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课程知识点较多,涵盖了发动机和底盘检测的内容,综合性较强。另外,目前汽车检测技术和设备都更新得比较快,也决定了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更新快的特点[6]。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将“德、知、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航天品质和工匠精神的养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传授与课程育人脱节

本课程部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对知识点应用的训练,在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时,以记忆为主,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能通过课程考核。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的塑造,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未能有效融合。

2.2 课程的“两性一度”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汽车检测技术教材内容更新较慢,造成课堂的教学内容老旧,有些甚至是已经被企业或者市场淘汰的知识。比如在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检测项目中,部分教材还是会大篇幅地论述带分电器和断电器的点火系统检测方法,而这样的系统在现今汽车中已不再使用。此外,先进的诊断理念和高效的诊断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可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讲授用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诊断方法进行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造成低阶层次的教学和低阶性知识的教授,这与课程创新性相悖,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学生高级思维形成和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2.3 现代信息技术未能与教学相融合

本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学课件为主,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匮乏,对各信息化教学平台认识不足,移动课堂、互动课堂无法有效开展,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低下,整个课堂看似活跃,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4 课程评价不系统不多元

课程评价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课程虽然实行过程性考核,但是过程考核主要还是以学业评价为主,缺乏能力检测性评价。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考核标准比较单一,只要学生不出现缺课的现象,平时成绩都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期末考核以知识考核为主,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不突出,所以只要学生考前突击都有可能考得好成绩。课程评价不系统不多元,导致无法全面检验学生能力是否有效提升,评价效果不佳。

因此,本课程建设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5]。

3 课程改革举措

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贯彻“思维引领、学用结合、校企协同”“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贯通、能力提升实战化、知识与育人同步”“三阶递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三位一体、三阶递进”的教学创新与改革。

课程从思维引领、学用结合、校企协同三方面着手,把汽车故障检测原理上升到汽车故障诊断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实际案例故障检测与诊断,从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应用,“三阶递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现由在校生到职业人的全面转变,如图1所示。

图1 “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以成果为导向,采用“三阶递进”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2 “三阶递进”的教学模式

3.1 线上线下贯通

(1)优化教学设计,打造与时俱进的高阶课堂。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紧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提升高阶性”基本原则,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设计内容进行讨论与修订,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每堂课引入工程案例和最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保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与业界接轨。例如在气缸密封性的检测与诊断项目中,新增和更新了检测项目,如表1所示。把气缸密封性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和高效的手段教授给学生,学生的能力适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保证了课堂的高阶性。

表1 教学内容重组前后对比

此外,课程根据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的特点,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的组织编排上,打破国内汽车检测与诊断教材长期以来的传统结构体系,建立了第一课堂(正课堂)、第二课堂(在线学习)、移动课堂(系列微课)和翻转课堂(反课堂)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四维教学空间。课程根据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教学课件和课程讲义,在课堂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保证了第一课堂的顺利开展。基于智慧树在线平台的第二课堂让不同进度的学生依其接受悟性进行必要的补充。通过移动课堂中项目化的系列微课,可以激发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反向教学形式——翻转课堂。四维空间正反对应、动静结合,逻辑性更好,系统性更强,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打造高阶课堂。

(2)改革教学方法,打造线上线下贯通的互动课堂。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线上线下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线上课堂中,借助智慧树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课程组在线上平台提供了教学视频、教案、章节测试题、期末复习题等大量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教学、主题研讨、师生问答等方式,形成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同时,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中项目化的系列微课总共有9 套,共30 堂微课,共计时长290min,基本覆盖了课程的全部内容,基于线上平台的移动课堂,促进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课后探索交流、综合提升。

在线下课堂中,课程基于线上课堂的内容,优化了教学课件,丰富了教学手段,例如在分析气缸压缩压力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时采用了图示法、对比法、实验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征气缸密封性参数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如何在真实案例中准确分析故障波形等,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目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潜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贯通,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3)科学设计评价制度,打造多元评价课堂。

为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课程线上线下综合考查,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合理设置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考核的比重,采用在线学习、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在线学习方面,主要以视频学习、主题研讨等学习质量作为评价标准。为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要求学生在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讨,进行章节测试。在线学习时设置了视频防拖拽、学习闯关模式,防止部分学生学习时的“注水”行为,保证了学习与讨论的质量,进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在线学习后,学生需要完成在线课程考核,在线学习综合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课程过程性考核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及实验成绩组成,将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小组讨论、随堂测验、课后练习等作为评价标准,占总成绩的15%。在实验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工程化训练,在进行能力评价时,每组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并形成诊断报告,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进行能力评价,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5%。

期末考核按非标准化方式,以综合分析题、开放性思考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由于线上课程在成绩评定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线上自学,并广泛参与课程讨论与互动。这样一来,课程考核与评价更加注重过程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由此彰显。

3.2 能力提升实战化

本课程实践教学以项目为驱动,虚拟实验和实操实验相结合,将实际案例应用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实践教学生产化。在实验中,课程组制作了汽车故障诊断工单,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设计故障诊断流程,每组一个案例,小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完成,在故障诊断工单中以诊断报告的形式输出,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知识的获取情况,又提高了学生沟通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项目组成员依托学院的创业团队——腾龙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每次的故障案例进行总结,在实战化的演练中建立了汽车故障案例库,通过诊断过程整理后运用到理论课堂和实验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3.3 知识与育人同步

本课程根据汽车检测维修行业存在的职业道德缺失、维修质量低等现象,结合学校育人方针,把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航天品质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例如在气缸密封性检测与诊断项目中,讲解检测方法知识点的时候,将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缺失的案例融入其中,在对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进行批判的同时,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在分析气缸密封性故障案例时,采用气缸压力表检测压力正常,可以通过检测气缸压力波形进行故障判断,在实际故障诊断过程中,往往会有些隐性故障不容易被发现,需要更细致地进行深入检测,做到精准诊断,避免过度拆卸使汽车固有可靠性下降,这也是进行案例分析时需要传授给学生的道理,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示意图

除此以外,在期末考核试题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如在分析题中:“发动机某缸失火,用压力表检测缸压正常,测试运行缸压如图所示,此故障诊断为排气门弹簧断裂,试通过运行缸压波形分析原因。本案例中,为什么用气缸压力表测量缸压是正常的,而测量运行缸压波形却不正常?某修理店维修人员谎称配气机构损坏,将整套配气机构换掉,对于这一行为你如何看待?”目的是通过该故障案例分析题考核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 结语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理念转型、目标导向、能力提升、方法改革、评价变革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创新与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两性一度”,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一流专业建设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