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黎

(重庆邮电大学 生物信息学院,重庆 400065)

1 高校科研育人的重要性

1.1 科研育人是社会主义办学的必然要求

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利用持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的系统性培养,而且可以通过专业的科研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经济建设进程中,科技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科研活动在大学校园中逐步兴起,与此同时,大学也在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各类科研活动。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科研活动中的各类育人因素,关注科研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1]。

1.2 科研育人是贯彻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

对于高校来说,立德树人是立校之本。首先,立德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其次,辅导员可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经历实现自我品德的提升,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乐观、奋力向前的人。最后,立德还需要辅导员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1)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率地学习;(2)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3)加强体育锻炼,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增强意志力;(4)加强美育教育,提升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5)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优秀品质,利用劳动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文化知识教授、思想道德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过程[2]。

1.3 科研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

“三全育人”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博学多识以及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在育人方面,科研活动拥有其特殊的功能,这是其他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与其特殊的性质密切相关。科学研究是一种兼具探索性和思维性的综合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能够引发更进一步的探究,其中所蕴含的质疑精神和探索欲望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提升学生专注力和意志力以及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三全育人”以“育”为重心。科研育人与传统的育人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注重“育”而不是“教”,同时育人不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而是完全融入科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形成全新的育人方式,创造育人新局面,推动人才培育质量的提高。辅导员不仅要能够以口头形式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而且要能够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同时使学生不管是在探究学习还是进行科研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接受德育教育[3]。

2 高校科研育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科研育人机制不完善

一是经费不足和制度体系不完善。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一定的实践条件和充足的经费支持,然而部分高校对于科研育人方面的经费分配比例较低,使得科研导师缺少充足的科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导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创新产生影响。

二是科研育人缺乏完备的引导体系。即使科研育人理念已成为学术界共识,部分高校科研育人体系依然存在不足。高校部分辅导员对科研育人缺乏深入的了解,学生也对科研缺乏兴趣。部分高校科研育人的活动主要是短期科研培训和学科竞赛。

三是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科研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时,多数高校的评价机制以成果导向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导师的积极性。

2.2 辅导员的工作事务化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活动中扮演着实施者、组织者以及指导者的角色。高校中的专任教师主要利用课堂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而高校辅导员却要充分利用各个方面实现育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有五项职责直接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其他四项则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完成。

2.3 科研育人的观念不强

部分高校辅导员缺乏科研育人思想,在进行科研活动时注重科研本身,却忽视了通过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进行培养。

3 辅导员视角科研育人的创新与实践路径

3.1 加强辅导员科研育人能力顶层设计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的相关规定,对辅导员育人能力的相关标准加以统一,立足辅导员业绩工作考核、职业能力培训及科研育人理念等,指明了全面强化其科研育人能力的方式及方向,促进辅导员科研育人能力向专业性发展,推动队伍全面长效发展。顶层设计应当全程围绕问题导向,明确长效管理服务标准,确保其科研育人能力内涵得以强化,育人效果实现升级。建立健全辅导员选任和激励考评体系,严把入口关,重点选任有思想政治和科研教育经历的人员作为辅导员,实施辅导员业绩考评时,全面推行科研辅导能力标准考评机制,有效提高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全面提升队伍专业能力[4]。

3.2 深化高校辅导员科研协同育人理念

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辅导员,因此全面建立并提升其科研育人理念至关重要。积极收集来自不同渠道的学生信息,随时与学生家庭和专业教师共享信息,此外,还应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开展全面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现实情况出发,开展因人而宜的科研育人工作。专业教师需要积极协同辅导员推进科研育人工作,密切联系各项教育资源,实现集中优势的最大化发挥,提高科研教育培养工作成效。建立辅导员同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机制,借助举办工作交流会、成立“协同中心”或建立两支队伍之间的联席会议机制等多种方式,鼓励辅导员同专业教师多交流,实现科研育人管理、理论教学经验的共享,科研育人平台的共建,以及课程流程的共商,进而加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间的联系,共同进步,共同成长[5]。

3.3 构建高校辅导员全过程科研育人模式

学生成长发展的整个阶段都离不开科研教育,因此科研教育应更具针对性。辅导员需从高校学生的实际成长特征及规律出发,探索对应的科研育人管理机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确保全方位、全阶段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充分做好辅导及协同工作,确保科研育人模式具备连贯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对于辅导员而言,在管理和科研教育方面应该具备服务理念,对学生心理变化和个人行为进行认真观察,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使学生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将辅导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6]。

新生开学之后,辅导员应组织学生参与班会,并且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得学生对于培养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对于辅导员而言,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帮助学生对自身做出科学的定位,使得学生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即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例如,对于参加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帮助学生撰写简历,另外在思想和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开展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

3.4 完善高校辅导员全方位科研育人模式

全方位育人其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在培养高校学生时,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够产生很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生居家学习,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参与辅导员开展的活动等,能够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如今,各个高校组织学生进行返校。辅导员应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对学生的科研需求进行了解,推荐合适的科研项目,并进行有效的科研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并完成科研项目。辅导员还需要做好学生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具体工作,另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7]。

3.5 构建高校双主体科研育人引导机制

如今,高校全面落实科学育人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在科研活动中融入育人思想,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使得科研育人工作能够有效地展开,在科研育人环节中,学生和辅导员占据主体地位。高校辅导员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在科研育人过程中,辅导员应该和学生共享科研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拥有科研精神。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使得科研工作能够有效地展开。高校应该组织科研建设实施办公室和科研领导小组等部门,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使得学生和辅导员能够积极地参与科研活动,从而使得“双主体”科研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4 结语

高校应该尤为重视高校辅导员的育人模式,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展开,使得各种教育因素能够实现协调发展,促使教育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出来。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密切接触,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具备很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职责形成正确的认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管理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家长和专业教师相互配合,使得科研育人目标得以实现,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