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韶,孟凡凯,王永国

(安阳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储备力量,高校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充分汲取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并较多依赖教学经验[1]。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依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难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具体表现有以下两点:

第一,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单一,各个专业课内容并未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脱节[3]。

第二,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目前,大部分高校缺少“双师型”教师,即:既具有理论教学资质,又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4]。部分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导致教育内容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5]。

1.2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

现今,部分大学生缺乏进行实践的机会,创新创业教育侧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内容。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自主创业大学生并未掌握产品销售、市场营销、店面管理、成本核算等创业基本知识[6],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7]。

1.3 教学方式单一

苏联着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Sukhomlinsky)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多元化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8]。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2.1 构建系统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应该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多维度地打造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育人生态体系[9]。

高校应当大力宣传创新创业,使学生在校期间勇于进行创业尝试,给予创业学生一定支持。如:经过协商之后,免费使用学校设施、对于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能够形成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大学生从“要我创业”转变为“我要创业”。此外,高校有关部门应当设立专门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金融机构也应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加以重视,为创业学生提供贷款申请绿色通道,给予大学生创业一定的金融支持。学校方面可以聘请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参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其对市场营销、打造品牌、成本分析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企业家请教与创业相关的问题,企业家的解答可以增强学生对创业的认识[10]。

2.2 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团队,高校应当从相关企业聘请专业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11]。目前,部分高校的师资培训工作并不深入,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鉴于此,各高校应当设置系统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并且将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关联,从而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2]。同时,在高校内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召开教学交流会,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讨论,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高校也可以让教师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践,让参与实践的教师提供全面的实践报告与企业的评价报告,保证实践的有效性[13]。

2.3 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高校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企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企业的实践锻炼,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就对企业岗位有初步的了解。在毕业后,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适应企业岗位工作。在进行校企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构建校企合作沟通平台。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交流的渠道。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高校应当和高科技信息企业进行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企业和高校都能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提高协作的有效性。

第二,邀请企业参与“双创”竞赛。高校应当围绕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领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了保证竞赛的有效性,学校应当聘请相关企业的从业者,让其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竞赛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通过这种竞赛方式,可以解决竞赛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第三,联合企业进行项目孵化。企业参与项目孵化有以下优势:(1)在项目前期,企业可以以公益的形式,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如果项目正常运行,则可以洽谈后续的协作。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获得了创业的启动资金,而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实现了双赢。(2)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商品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这部分人员参与项目孵化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情况的指导,增加学生项目实践经验和对行业发展的了解,便于学生及时更新知识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14]。

2.4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如下:

第一,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高校可以与高科技企业合作,搭建系统完善的信息化教育平台。该平台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特征进行记录,发现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并且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通过该平台还能够分析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利用微课进行创新创业教学。在传统的创新创业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教学效率相对较低,而微课教学的出现改善了这一情况。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该方式以短视频为载体,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在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大数据技术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四,完善教学资源配置。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0 年全球数字报告》的数据,目前全球有38 亿社交媒体用户。如果能够将社交媒体资源视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则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故此,学校可以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大学生推送创新创业相关学习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直播、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其指明创业方向。

3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应当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助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