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许俊齐,张欢,王瑞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涉农高职院校作为农业科技研究、技术推广和农业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普通高校产业帮扶相比,在农村农业帮扶技术指导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作为农业类大学生了解农村农业发展、锻炼服务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必修课,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类人才的重要途径[1-2]。

自涉农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来,社会实践的内容从单一片面到全面深入,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涉农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仍然存在各主体联动性不足、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不足及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3]。因此,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健全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使参与各方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与效果,进行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分析诊断与考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4]。

模糊数学主要用于数学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将模糊的定性指标转变为清晰的定量指标[5]。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涉农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对于测评者的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再进行矩阵计算,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也更加具有信服力。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食品感官评价及生物化工等方面[6-9]。

本文尝试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以实现对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合理评价,通过评价促进社会实践质量的提升。这种方法可以尽量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少评价误差,同时能够实时反馈,具有简单可操作性[10]。

1 模型的建立

1.1 模糊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评价因素有很多,能否合理地选取测评指标是决定评价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的关键[11]。开展社会实践评价的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使涉农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在提升创新意识的同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学以致用、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12]。

从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内容形式、社会化发展、师生能力提升、宣传指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大量调查得出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实践目标、组织计划、运行实施和成果绩效评价这4 个方面构成了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主体框架,表1 为评定标准。

表1 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评定标准

1.2 评定人员组成

由实践团队教师、学院团委教师、学生代表、实践基地人员共计10 人组建成社会实践评价小组,根据评价体系指标逐项进行选择。通过实践目标、组织计划、运行实施和成果绩效,为高校实践育人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等环节提供决策服务。

1.3 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

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预期目标、组织运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成果绩效为因素集U,同时以优、良、差三个等级作为评语集V,根据评选人员的评定结果,构建4 个因素评价矩阵,根据模糊变换的原理,采用模糊数学运算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1.4 确定评价因素集U 和评语集V

确定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由实践目标、组织计划、运行实施和成果绩效4 个因素构成,即U ={实践目标 u1,组织计划 u2,运行实施 u3,成果绩效u4};对每个因素的评价按优、良、差3 个等级评定,则评语集 V ={优,良,差}。

1.5 确定权重

确定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各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实践项目的实践目标(0.3)、组织运行计划(0.2)、运行实施(0.2)及成果绩效(0.3),即权重集 X={0.3,0.2,0.2,0.3}。

1.6 模糊综合评判

建立Y 二次向量,模糊关系综合评判集 Y=X×R,其中X 为权重集,X={0.3,0.2,0.2,0.3},R 为各社会实践项目的模糊矩阵。

设定评语集特殊性,其中:“优”赋分100 分,“良”赋分80 分,“差”赋分60 分。由此建立评价特殊性数集Z=(100,80,60),则该社会实践项目的模糊综合评判总分为:T=Y×Z。

2 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2.1 社会实践项目综合评价结果

假设对某涉农高职院校的10 个社会实践项目进行评选,分别编号1~10。选定10 名评选人员,包括学院团委教师(2 名)、社会实践学生代表(4~5 名)、目标实践基地人员(2 名)、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教师(1~2名)等,组成评价小组,对涉农高职院校10 个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实践目标、组织计划、运行实施和成果绩效的评价,参考表1 的评价标准,根据收集结果,进行填写,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某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各项综合评价结果

2.2 模糊矩阵的建立

以表2 某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各项综合评价结果中的1 号社会实践项目为例,在实践目标评判中,有4 人评判为优,4 人评判为良,2 人评判为差,则R=(0.4,0.4,0.2),由此得出评估组织计划的R=(0.4,0.3,0.3),评价运行实施R=(0.5,0.3,0.2),评测成果绩效的R=(0.4,0.4,0.2)。

将4 种评价结果写成矩阵形式,如:

根据模糊变换的原理,再按照计算公式Y=X×R,其中X 为权重集,R 为模糊矩阵,对某涉农高职院校的10 个社会实践项目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2.3 模糊评判结果

根据以上模糊评判模型,其中:“优”赋分100 分,“良”赋分80 分,“差”赋分60 分,Z=(100,80,60),则各个社会实践的模糊综合评判总分为:T=Y×Z,计算后得到表3 所示某涉农高职院校10 个社会实践项目综合评分结果,分析得出各实践项目最终排名。

表3 社会实践各项目综合评判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社会实践是践行教育事业“知行合一”目标的主要途径,设定评价机制,是用精准数据定位社会实践育人成效的科学方法[13]。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侧重于结果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测评、监督与指导。导致难以全面衡量涉农专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水平,同样也难以真正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14]。

本文从涉农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综合评价入手,通过大量调研及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了社会实践有效评价的四个一级指标,即实践目标、组织计划、运行实施和成果绩效。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探讨了具体量化及考核标准,通过构建模糊评判数学模型,确定社会实践评价的因素集及评语集,再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各项权重,建立数学矩阵后进行计算,最终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获得各社会实践项目的最终量化得分,确定排名。本文中评价人数为10 人,由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及社会实践基地人员组成。运用该模型,可根据评价的具体情况,增加评价人数,以进一步降低评价的主观性,评价时将评价人姓名隐去,以数字来代表,更显公平公正性。

此外,对高职院校社会实践项目进行评价也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类别的社会实践项目应结合其特殊性,灵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应坚持发展的观点,本文有关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虽参考了较多文献,但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仍有一部分的主观特征,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