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宇,毕浩文

(同济大学体育部,上海200092)

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健康意识方面的“惯习”现象,就要研究一整个与体育活动参与者有关的场域——大学体育社团是大学生体育场域内的一个有机结构,以同济大学羽毛球社团(正式和非正式羽毛球社团)为个案进行现状分析,利用“沙因三层次理论”模型为理论模型基础,对学生健康意识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1 研究目的

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在长期实践中,不仅适用于研究企业文化,也同样适用于研究大学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通过沙因组织文化理论中的“人工饰物文化层次”“信奉的信念文化层次”“基本假设文化层次”三个层次对研究高校体育文化的姐姐作用,本文主要从“硬件设施饰物文化层次”“价值观文化层次”“路径研究文化层次”三个层次对体育社团进行个案研究。

2 研究现状

2.1 同济大学两个羽毛球社团个案分析

该章就同济大学两个不同的性质的羽毛球体育社团进行具体研究,一个是隶属于社团联合会的羽毛球协会(以下简称“羽协”),另一个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羽毛球俱乐部——暴风羽俱乐部。为了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小组实地考察了这两个体育社团平时活动的场地,日常活动的情形,收集了关于两个社团的相关资料,对社团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采访。

2.1.1 硬件设施饰物文化层次

根据沙因对组织文化层次的描述,本文把社团的活动场地、社团规模、社团活动、宣传媒介作为其硬件设施饰物文化层次。

(1)差别明显的活动场地。

羽协拥有自己的固定时间段的固定活动场地——羽毛球馆,羽毛球馆经过2016年的翻新,现在是学校唯一以羽毛球项目命名的场馆。羽毛球馆是木结构场馆,馆内总共有4片标准羽毛球场地,木地板上铺设地胶而成,屋顶开天窗,白天光线充足,夜晚灯光条件良好。馆内配套有场边小看台、卫生间与更衣室。羽协每次的人均活动面积为20.43,即4人共用一片标准场地。

暴风羽俱乐部的活动场地则是在场地预定网站上提前预订的,暴风羽俱乐部的固定活动场馆是攀岩馆。每周一俱乐部管理成员在网站上“抢订”场地,活动时间和活动规模受场地预定情况制约,但通常情况下,活动时间是每周六或周末晚上。攀岩馆经过2014年重新翻新,是攀岩和羽毛球公用的场馆。馆内灯光条件较差,春秋季节经常出现场地因返潮湿滑的情况。馆内无其他配套设施。暴风羽俱乐部每次人均活动活动面积为13.62,即6人公用一片标准场地。

(2)略有差距的社团规模。

羽协每学期的会员有100人左右,以低年级本科生为主,不包含20位协会干事。每学期初重新招新,会员流动性较大,学期中会有5%的会员退出羽协活动,但是协会干事比较稳定。

暴风羽俱乐部当前会员有66人,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还有少部分已工作的学生,都是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羽毛球爱好者,其中包含俱乐部管理人员。想加入俱乐部的新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羽毛球水平,通过基本水平测试方能加入,因此,每学期加入的人数通常小于10人。目前为止,暴风羽俱乐部历史上会员超过100位,但由于毕业离校、工作转换等原因,每年会流失一部分成员。

(3)各有特色的社团活动。

羽协社团活动包括日常社团活动与赛事活动。日常活动为第3周到第15周的每周会员活动,赛事活动有秋季“新生杯”羽毛球赛,“友谊杯”院际羽毛球比赛,春季羽毛球会员挑战赛,协助体育部举办上海市部分羽毛球比赛。学生可通过这些赛事中的优异表现进入校二队,以学校名义参加全国比赛。

暴风羽俱乐部的社团活动包括赛事活动与日常自由活动。日常自由活动指每周非比赛日时的打球活动,规模较小,通常为6~8人。

(4)天差地别的宣传媒介。

宣传平台与宣传媒介对社团知名度的影响巨大。在这方面隶属于社团联合会的羽协与学生自发组织的暴风羽俱乐部差别巨大。

羽协每学期初可以参加由社团联合会举办的百团大战,进行每年的招新工作,包括干事招新与会员招新,据了解,羽协是体育类社团里颇受学生欢迎的。其次,羽协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暴风羽俱乐部的新成员纳入通常以学生之间互相推荐或主动邀请为主。宣传媒介主要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从俱乐部负责人介绍,俱乐部没有主动宣传比赛的活动,经常打球的学生会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会员的打球体验,宣传力度较小。

2.1.2 价值观文化层次

为了进一步验证社团价值观的特点,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社团公众号文稿分析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文章内容和学生评论内容作为两个社团价值观文化层次。笔者以羽协的所有公众号文稿为样本,共43篇,随机抽取10个样本,抽样比例为23.3%;以暴风羽俱乐部2017年9月到2018年1月(暴风羽秋季赛季)所有公众号文稿为样本,共86篇,随机抽取20个样本,抽样比例为23.3%。从对其分析看,羽协服务于更多的大学生,以学校为平台,拥有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协助赛事举办为主要工作,协会会员之间比赛活动很少,不强调个人价值,羽毛球运动竞技元素微弱。暴风羽俱乐部注重羽毛球运动的竞技性,强调俱乐部会员的个人价值,以组织俱乐部会员之间的小范围比赛为主,强调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社团的价值观与人工产品基本一致。

3 结论与建议

3.1 路径研究文化层次

(1)完善会员个人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这两个羽毛球社团创造的条件是不完整,不能构成一个从基础到顶层的完整的发展路径。会员加入社团后,无法通过社团的现有资源和制度谋求完善的个人发展。因此,首先,建议羽协作为官方羽毛球社团,建立成熟的校队成员赛事选拔体制,为学生替学校争取荣誉提供可能;其次,建议两个羽毛球社团相互合作,羽协利用自身资源,招收新人,完善教学部工作,利用优良场地条件,可定期与暴风羽俱乐部联合举办交流赛,暴风羽提供成熟的赛事举办经验;最后,建议羽协与暴风羽俱乐部联合制定面向普通学生的 《同济大学羽毛球运动个人发展攻略》,其中包含羽毛球社团介绍、赛事介绍、荣誉奖项等方面,能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运动软条件。

(2)建立羽毛球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的互动关系。除了羽毛球社团,体育课是大学生接触这项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场域。目前,体育课程普遍存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和达到技术训练量之间存在矛盾、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锻炼不能有效结合、师生交流不足的问题。体育社团具有内容丰富、组织灵活、时间充裕的特点,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形式。如果将社团活动作为体育课程的拓展内容。

3.2 沙因组织文化理论在高校社团中的借鉴

该文主要在“沙因组织文化理论”的应用,主要从“硬件设施饰物文化层次”“价值观文化层次”这两个层次分析其两个社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路径研究文化层次”给予建设性的建议。以前文研究为基础,上文就如何从羽毛球社团角度出发优化校园羽毛球运动发展环境提出相关建议。这里的羽毛球运动发展环境即研究背景中提出的高校体育文化背景下具体场域,通过优化场域,对大学生体育惯习产生积极影响,即提高大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和频度,最终丰富大学体育文化。

4 结语

因此,将羽毛球体育社团纳入体育课的教育体系中,将教学计划与社团内容相协调,使得社团活动能配合课堂教学,同时社团提供了更宽广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