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树海 张奇梅

摘  要:速度滑冰运动员除了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专项竞技能力外,兼具张力的平衡能力是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关键。良好的平衡性能力能预防和减少运动性损伤,能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工作的效率。提出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能力的训练应遵循符合专项技术特点、利于链接整合中再发力、提高神经肌肉工作效率的专项训练原则。

关键词: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能力;培养;专项;原则

中图分类号:G8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4)01–0001–04

Specialized Training Principle of the Speed Skaters' Balance Ability

LV Shu-hai1, ZHANG Qi-mei2

(1.Heilongjiang Ice Training Center, Harbin, 150001, China; 2.Beilin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Suihua City, Suihua 152000, China)

Abstract: Besides the necessary basic quality and specialized competitive ability, a speed skater should have the balance ability which is the key to nicely perform in competition. The good balance ability can prevent and reduce the sports injury, and improve the skaters' neuromuscular efficiency. It suggests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principle for the skaters' balance ability as follows: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technique, take better link to output the power, take better neuromuscular efficiency.

Key words: speed skating; skater; balance ability; develop; specialized; principle

收稿日期:2013-08-27;修回日期:2013-10-16

第一作作者简介:吕树海( 1967-) ,男,吉林通榆人,高级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为速度滑冰训练。

1   引言

平衡能力是维持身体姿势的基本能力,是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人体的坐立、行走和跑跳 都需要平衡能力,平衡能力与人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活素质性和协调能力密切相关,是建立在各肌群协调张力的基础之上,涵盖了静态稳定性、动作协调性,是一个人身体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速度滑冰运动员除了应该具备的基本身体运动素质外[1-8],良好的平衡能力[9-10]也是获得较好运动成绩的有力砝码。

速度滑冰是一项要求平衡能力很强的竞技体育项目。他需要运动员在特定的姿势情况下,借助滑冰器材[11-12],在光滑的冰面上快速滑跑的竞技体育项目。冰刀的宽度在 0.8~1.1 mm,通过狭窄的冰刀在光滑的冰面上快速滑行,这本身就需要运动员具有很高的平衡能力。从速度滑冰的技术结构上看,左右腿的重心交换,冰刀内外刃的变换,以及直道和弯道的转变,起跑和滑行过程中的冰刀脱位,都给运动员掌握身体的平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速度滑冰的竞技比赛分为全能和短距离全能两种竞赛项目,速度滑冰运动员最快时速可达到 14.5 m/s,速度之快,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平衡能力。

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的两次静止,到起动与疾跑,是要求平衡稳定性最高的环节[13-14],起动时的全力蹬冰,加上脱位的冰刀影响,全身运动链的瞬间整合发力,这一环节上也是出现失误最多的环节。因此,从起跑开始,就要求速度滑冰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平衡能力。运动员在直线滑跑时,重心的移动,冰刀外刃、平刃和内刃的变化,蹬冰力量向侧与运动员滑行方向是向前,控制角速度能力;弯道滑跑的过程中克服离心力的能力,控制重心的稳定能力;在直道进入弯道滑跑时的技术动作转换,身体重心的转变等等,都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当运动员体能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平衡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    平衡性能力的作用

2.1    预防和减少运动性损伤

无论是力量型、还是速度型和灵活型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平衡能力都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的平衡素质训练是构建整体训练的一环,尤其在纠正运动链紊乱,或者功能性训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感受运动员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化,并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信息。度滑冰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的主动收缩、放松和被动的牵拉,均会对肌梭、腱梭构成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冲动传到大脑皮质的运动感觉区,经过分析综合活动,能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当肌肉受到牵拉时,肌梭和腱梭的冲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分别了解肌肉的长度和受到牵张的力量,但引起肌梭感受器的兴奋、使运动神经元兴奋的是牵张反射。受牵张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牵拉的力量继续加强时,可兴奋腱器,冲动通过抑制中间神经元,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即在神经肌肉做功中神经肌肉系统进行协调,以减少外力,使整个运动链达到动态性稳定,并产生有效的做功,达到作技术链的要求。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平衡素质的训练中,要结合专项的特点,不管是闭式运动链,还是开放式运动链,最终使运动链产生最大效应,并通过平衡的训练,提高和改善机械感受器和肌肉张力感受器的反应变化率,改善肌肉的运动知觉,达到减少伤病的目的。

速度滑冰运动员神经肌肉效率是指神经肌肉系统在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稳定肌和中和肌的有效协同作用下,在三个运动平面中以不同的速度工作的能力。最佳神经肌肉效率的实现有赖于最佳的姿势控制、肌肉平衡、动态柔韧性、核心区稳定性力量,以及多平面功能性力量与平衡。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选择最佳的动作策略,保持足够的力量产生,如果原动力较弱时或激活速度不够快时,协同肌就会发挥作用,以保证力量的产生。但是协同肌容易产生疲劳,缺乏精确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常常会导致的错误动作出现,或超出负荷能力,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平衡训练的安排要讲究训练环境的设定,要在在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活动的控制中,提高来自肌梭和腱梭传入信息的辨识度,提高主动肌、被动肌和协同肌等不同肌肉群协调配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预防和减少肌肉、肌腱和关节韧带的运动性损伤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提高神经肌肉效率

人体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装置,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感受器能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传达到中枢神经。感受器通常根据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分为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三大类。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是在本体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知觉、视觉的配合才能形成的。借助本体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的缩短、放松和拉紧的不同状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行为进行复杂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创造条件。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平衡训练不仅使人的本体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提高,而且对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动作时间的判断精确度均得到发展。平衡训练能恢复动态稳定性,提高神经肌肉效率,最大程度的刺激神经和肌肉感受器,实现对中枢神经的最大感觉输入。

人体平衡不同于一般物体平衡,人体具备高级神经活动等特殊因素。因此,影响人体平衡的力学素质居于次要地位,神经系统、肌肉和心理等生物因素是主导因素。脑干传递的动作控制与前庭系统交互作用,来控制身体的平衡,脑干传递与运动链中的肌肉协同工作,在快速伸展和关节变型的情况下抑制对抗肌的活动。视觉、前庭(内耳里面的前庭器和半规管是感受加速、减速和改变方向的所谓平衡器官,是位觉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发出的感觉信息传输到脑干中,协同姿态的平衡。认知传递是感觉传入接受器影响身体对姿态和关节活动的认知意识,重复动作会被储存,可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完成被储存的动作。如,视觉和本能感觉的误差,会造成身体肌肉用力不均,改变支撑面内的压力分布,从而破坏平衡。由于心理变化而破坏人体收缩肌群的协调工作,从而导致支撑面内的压力不均,使人体失去平衡。依靠肌肉收缩固定各关节实现平衡是人体平衡的又一特征,因此说,肌肉力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人体平衡。最大程度地刺激神经和肌肉感受器,有助于发展平衡能力,同时通过本体感受器的传输,会使肌肉对关节的稳定性控制更好。通过平衡训练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对抗肌和协同肌的收缩机肌梭在动态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提高本体感受器是对长度变化的持续及将长度变化率和关节动作相关的感觉信息持续提供给中枢神经的能力。

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能力的训练是为了形成一个有效的姿态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运动链中位觉、动觉和视觉感受等复杂的过程。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平衡姿态的保持需要动作感觉发现,整体运动感觉和正确的骨骼肌的应答反应,身体将视觉、前庭和本体感受输入相结合,在中枢神经中建立整体的平衡感和环境的感觉。因此,正确的动作通过中枢神经获得的感觉信息得以执行,这些复杂的过程有助于在功能性类型中产生最佳的神经肌肉效率。

3    平衡能力训练的专项性原则

人是通过位觉、动觉和视觉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空间位置、姿势和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如果没有精确的动觉反馈信息,就会造成运动失调。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各种感觉相互协调、相互验证的结果。动觉在各种感觉的相互协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动觉和其他感觉的结合,人的知觉能力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不论是力量型、速度型和耐力型的速度滑冰运动员,不论是长距离还是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其平衡能力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良好的动态平衡素质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运动平面上向正确的方向使用肌肉力量的能力,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效率。在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素质的训练中,要始终强调个体稳定性(平衡阈)的限制。运动员的个体稳定性限制是指在良好的控制身体重心的基础上,个体在支撑面以外能达到的最远的距离。因此,平衡训练应在多平面、本体感受丰富的环境下,利用功能性动作提高动态平衡和神经肌肉效率。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实践表明,在各种多感觉条件下训练获得的平衡性对提高关节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效率是有利的。

3.1    符合专项技术特点的原则

从物理学角度看,速度滑冰运动员滑行过程的身体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强,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好。因此,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平衡性训练要紧密结合速度滑冰的专项技术特点,要符合技术动支撑、稳定和用力的特点。选择训练手段要循序渐进、多平面的动作、多感觉的途径,重心应该在一垂直条线上,以方便在支撑面上更大动作幅度。平衡性越强,重心在垂直线上稳定性就最好。

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素质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运动中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 “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起跑、疾跑、直道和弯道滑行技术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地运用技术动作,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比赛时肌肉活动所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它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因此,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技术运动特点。从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能力的获得上看,良好的平衡觉需要一个长期的、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的训练过程,这一训练特征在世界级水平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得到了验证。每一名世界级的速度滑冰运动员都需要经过十年或者十几年的磨练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才能登上冬奥会的领奖台。

3.2    利于技术链接整合中再发力的原则

平衡性训练是构建整体的训练,纠正运动链紊乱,在功能性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15]。平衡性训练包括非常小的关节动作,这些关节具有反射关节稳定性收缩,以提高关节稳定性和最佳神经肌肉效率,建立最佳的稳定性反应。训练核心力量,促进最大感觉输入,发展或重建位置感和身体意识。强调技术动作落地或反向动作的协调性能力,在提高技术动作范围内的稳定性的情况下,使身体可在链接下一个技术动作整合中,能迅速再发力。

3.3    提高神经肌肉效率的原则

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性训练应达到机体参与运动的不同肌肉群平衡、协调发展的目标。在训练中应遵循一个集中于全面、完整的肌肉训练计划,包括身体的前侧和后侧、优势侧和弱势侧、上肢和下肢、核心与四肢、大肌群与小肌群,内收与外展肌群等,并遵循神经肌肉效率的三维平衡发力原则。一个完整的肌肉训练计划应包括单关节运动和多关节运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整体运动能力,防止受伤,还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在平衡素质训练中,如何将不同关节的运动和肌肉的收缩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生物力学规律的肌肉 “运动链”,为下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的条件,是所有速度滑冰运动员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不同训练水平的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比赛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制动作节奏、滑行节律和滑行速度的能力强,滑行速度快,弯道加速、直道调整的战术清晰,比赛的后程降速较小,这就是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敏感性的体现。

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平衡能力的专项性培养,才能使得速滑运动员每个技术环节与整体的功能形成匹配。平衡能力的训练要在技术动作范围中进行动态控制,以及在技术动作最大的幅度时进行等量的定性控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神经肌肉效率的目的。

4    结语

目前,我国速度滑冰运动项目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较佳时期,但基层训练条件简陋,后备人才的匮乏,呈现出发展后劲乏力的态势。如何改善这一现象需要社会和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如何吸引家长和孩子们的兴趣,如何改进训练方法,却是每一名教练员应该做头等大事。提高教练员的指教水平,制定出各层次的训练任务和目的,打好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各层次的训练、培养、输送、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缩短与国际的差距。

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培养要遵循平衡发展原理,因为人体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的运动系统,是一个肢体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人体运动系统具有层次性,一个系统往往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它本身有更深层次的子系统,所以系统总是处于系统阶梯序列中的一环。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平衡能养就需要从子系统开始,处理好系统阶梯序列中每一环的关系,使人体的大系统能在比赛中发挥其巨大的潜能,使运动员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洪涛,张博.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7,29(3):17-19.

[2]刘万廷.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冰雪运动,2007,29(4):9-11.

[3]刘广彬,刘滨.速度滑冰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J].冰雪运动,2008,30(5):6-9.

[4]张连涛,王晔,陈月亮,等.短道与短距离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因素[J].冰雪运动,2009,31(5):20-23.

[5]陈月亮,李洪志.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特征[J].冰雪运动,2009,31(6):1-4.

[6]吴红,姜淼淼.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冰雪运动,2012,34(6):10-13.

[7]于睿.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心率负荷模式[J].冰雪运动,2013,35(1):4-8.

[8]郭成江,刘滨.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探索[J].冰雪运动,2011,33(1):6-9.

[9]王曼丽,杨丽娟,张晓玲.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平衡支撑能力训练[J].冰雪运动,2008,30(3):8-11.

[10]邵中平,张宏伟,李欣.我国速滑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4):1-4.

[11]谷化铮,陈民盛,邹晓峰.弯道滑行支撑腿蹬伸技术与重心移动方式之间的关系[J].冰雪运动,2007,29(4):22-24.

[12]王红,高升,李兴国.速度滑冰短距离特点与冰刀特性的关系[J].冰雪运动,2012,34(4):18-20.

[13]邓雪峰.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方法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6):1-9.

[14]佩玉霞,施抗美.我国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疾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J].冰雪运动,2009,31(6):15-17.

[15]吕树海,刘国静.平衡能力在速度滑冰中的重要作用[J].华章,2012(2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