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萌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向观众展示藏品文化、传播文化艺术的平台,在人们日益重视精神文化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进步,VR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与共享性的基本特性,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VR技术迅速应用于军事、工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同样也为博物馆展陈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文童通过分析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要求与VR技术的特点,将VR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展陈设计中,成为未来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博物馆;VR技术;展览陈列设计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也逐渐为我们所了解。虚拟现实技术也叫虚拟实景,简称VR技术。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仿真或是创建一个未知的虚拟环境,让使用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感受模拟的空间。如果使用者进行位置的移动,计算机可以立即进行计算,将精确无误的模拟影像传回,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因此,VR技术具有身临其境感、构建性、交互感、动作性以及自主性等特征。总而言之,虚拟现实技术中观众看到的情景和人物都是虚构的,是把观众的意识代入到了一个虚拟的场景中。

我们国家博物馆数量众多,截至2015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有4692家。博物馆是一个传承人类文明与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在于将其中的藏品展示给观众,并让观众对藏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因此,博物馆就需要通过各种展现方式来激发观众对藏品的兴趣与求知欲,这就对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设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VR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博物馆还原藏品的原始状态,突破二维展示的局限,为展览呈现效果单一的缺陷带来改变的契机。

1博物馆展陈设计对VR技术的需求分析

1.1博物馆展陈设计特点与要素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对博物馆陈列作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博物馆陈列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展陈设计,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要体现出博物馆专业性与科学性以及历史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与一般的商业展览不同,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于传播民族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既要保护藏品,也要降低展陈设计的复杂度,使得藏品的展示更加直观,满足观众参观的需求。所以,博物馆展陈设计需要平衡藏品的保护与展览两方面的工作。

此外,博物馆内的任何藏品均具备其所特有的艺术形式。从展陈的角度看,展陈设计的目的并不在于展陈工作的本身,而是要借助美学设计的原理,结合藏品的艺术格调,通过空间规划、布局、灯光以及配色等进行综合设计,使观众读懂展藏品的重要信息点。因此,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需要重视空间、造型、材质和色彩四个基本要素。

1.2VR技术与传统的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关系

在人们传统的逻辑思维里,博物馆就是一个“收藏文物与展示文物”的地方,这种思维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展陈设计过于呆板无趣。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都在模仿着名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因没有结合自身藏品特性来进行展陈设计,使得藏品展示毫无特色,观众也失去了参观的兴趣。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展陈设计都没有新意,不能够引起观众参观的欲望,制约着我国博物馆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VR技术的关注日渐升温。VR技术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模拟现实存在或未知不存在的环境及事物,让用户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及时且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主要特征为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与多感知性等。因此,将VR技术应用在博物馆中,可以提升藏品的展示效果。而IKVR技术能够展示建筑内部场景,这对于文物、化石及一些不宜对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景的展示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VR技术展示与传统展陈设计的对比如表1所不。

2VR技术在展陈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VR技术在展陈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

VR技术对于博物馆的展陈工作适用性很强,但是VR技术存在着真实性差、成本高的缺陷,VR技术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展陈设计。因此,需要对VR技术在展陈设计中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VR技术。

2.1.1参展藏品缺少

在参展文物缺少的情况下,尤其是所缺的藏品是构成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可以通过VR技术进行虚拟展示,对整体的结构进行复原。

2.1.2藏品残缺严重

在藏品残缺严重的情况下,藏品实体会显得观赏性不足,可以采用VR技术进行虚拟复原,辅助残缺藏品进行展陈。

2.1.3与观众进行互动

在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展览时,可以利用VR技术让观众进行虚拟操作,增加展陈的有趣性,提升观众的兴趣。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应根据展馆环境、展览要求、展览内容、观众群体类别以及运行预算等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将VR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

2.2VR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们对于VR技术的未来都持乐观态度,但VR技术毕竟只是一个进入公众视野仅仅3年的年轻行业,目前VR技术的发展瓶颈如下。

2.2.1无法解决的眩晕感

当用户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感官环境时,由于眼前景象与人体实际动作的冲突或在立体场景中缺乏参照物时,都会出现类似晕车的不适应感。一些高端的VR技术开发商一直致力于解决眩晕感的问题,但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眩晕感,并不能彻底消除眩晕感。

2.2.2无法兼得“沉浸体验”与“真实感”

VR技术是在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一个看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中,通过多种传感设备,用户可以沉浸其中并参与模拟环境中的事件,获得来自视觉、听觉、触觉等直观而又真实的体验感受。因此,沉浸体验和真实感被作为衡量VR设备的重要指标。但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要达到真正的沉浸感,还存在很多困难。

2.2.3数据瓶颈

要建立起和现实世界无差别的虚拟环境需要极其庞大的数据规模,如拍摄一条街道的VR视频,需要街景、店铺、人群及各种公共设施等数据。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清洗、录入等后续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因此,VR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还不能代替主流展陈模式,只能作为辅助的展示手段。目前VR行业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些瓶颈,让VR技术真正成为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全新途径。

3VR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VR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的展陈技术,不能占领藏品展览的主导地位,应用时必须根据展示的内容、对象以及场合等方面来进行设计。一些博物馆没有目的地抄袭其他博物馆应用VR技术,仅仅是为了追求高科技盲目求新的效果,造成展览内容繁多空洞的结果。因此,VR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确定应用对象

虽然VR技术对博物馆展陈项目适用性强,但不能随意地进行技术嫁接。每一座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特色,每一件展品代表着它独有的历史属性,应根据博物馆和展品的特点进行独特的VR技术设计,对有需要的展品应用VR技术,以体现展品的独特性。

3.2展示形式与内容相一致

技术变革在不断地改变着博物馆的展示模式,更为新颖的表现方式也不断地增强博物馆展陈的趣味性。但是VR技术设计人员缺乏展陈工作的从业经验,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展陈设计的精髓。高端的技术不能呈现展示内容的主题,就违背了展陈设计的初衷。

3.3实事求是,杜绝主观臆造

博物馆展陈的内容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没有学术研究与数据支撑的展示只能是无根据的主观臆造,不仅会传达错误的内容,还会影响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形象。

3.4VR技术与传统展陈优势互补

对于参观群体,不同的参观群体有不同的参观方式。对于青少年观众,他们更注重展览的趣味性,VR技术对他们的吸引性更强;对于研究学者,他们更注重传统的实体展示。因此,在进行展陈设计时,应将趣味性强、交互性好的VR技术与真实性强的传统展示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满足参观者的参观需求。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感、人工智能及交互技术等科技手段被相继地运用在不同的领域。与此同时,人们在满足了物质世界的追求之后,希望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的满足。博物馆如何满足广大观众不断提升的参观要求,如何在宣传和教育要求上不断提升自己,如何能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时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更深入地感知展品的内涵,以及如何使虚拟的技术和真实的展品更紧密地联系和融合,这些都成为博物馆在展示陈列创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VR技术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视频影像展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VR技术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它的沉浸性和交互性。这两大特点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使观众在心理和认知等方面对所展示的内容能很好地接受,也就是说展览所展示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接受度,达到了我们最初举办展览的目的。

总体来说,VR技术以其趣味性强、交互性好、沉浸感强的特点逐渐改变着形式单一的传统展示。将VR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展陈设计,使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不再是单一的发展,也不再是将VR技术与传统展陈的生拼硬凑。随着VR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VR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给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带来更好的发展。

资讯

“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举办

近日,为推动学界对文艺复兴这一重要历史时段中西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更深层次地解读“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特展,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艺术、物质文化与交流——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出席开幕式。来自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境内外33家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机构、传媒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长沙,共同分享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化传播与交流、器物研究、文物技术保护与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录论文44篇,很好地总结了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发展及相互交流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促进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将进一步助推博物馆与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特展。(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