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培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往老旧的城区由于建设时间悠久,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给该地区的居民带来了不便,已经难以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优化改造。但旧城区建筑往往承载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因此相关工作需结合该地区的情况对其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古建筑保护,促进城市建筑整体化的建设与发展。文章将对旧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旧城改造;规划建设;古建筑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07

现代化的城市服务体系不仅在时代技术的发展下需要得到更新,旧城改造现已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一个热门词汇,在改造项目执行中必须结合城市更新理念,从各个方面来满足群众需求,发展出智慧型城市服务体系,体现项目人性化的特征,满足多功能智慧型城市服务体系的需求。同时,在旧城改造中不仅需要重视创新优化,且需要着重关注古建筑的保护问题,避免因改造失去区域的底蕴,导致历史文化遗存无法保护与传承,以此契合区域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

1 旧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护概述

1.1 旧城改造

在当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危机和机遇并存,很多城市在追逐潮流的同时出现了雷同情况,在改造中未能重视后续发展建设,使得一些古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因此,旧城改造项目需要结合现代更新理念,代表着城市未来发展的主题,把服务的精神、科技的理念和人性的需求充分贯穿旧城改造项目当中,是在政策框架下重新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基础,发挥出自身的根本作用①。

1.2 古建筑保护

旧城改造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改善民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旧城中往往会存在古建筑,而古建筑作为当地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在改造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现存古建筑大部分是砖木质结构建筑,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必须对其进行保护。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所能参考的建设资料可能存在缺失,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古建保护相关规定,合理借助现代化手段构建拟保护古建筑信息模型,结合各类政策方针避免对其造成损坏,实现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旧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护综合分析

2.1 实例概述

以田镇四街旧城改造为例,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城中心,曾是老高青县城的标志性核心区域。随着城市更新发展,该区域日渐破败,街巷狭窄、设施老旧,成为县城内规模最大的老旧城中村片区,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最多、拆迁难度最大的区域,直接影响了高青的城市形象。县委、县政府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对城市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决心一次下足、规划一步到位、拆迁一鼓作气、建设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启动实施田镇四街改造项目②。

2.2 保护要点

“四街”改造户数众多,情况复杂,加上土地性质、房屋产权、信访稳定等多方面因素,社会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对此,县委、县政府既有清醒认识,更有坚决态度,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干就干到位。该建设地区要求在旧城改造中以修缮、保护为主,不可出现古建筑损毁问题,且改造中必须要突出建筑群的历史性价值,保护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在改造中进行了相关处理,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阳光征收和群众工作方法,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注重完善商业、文旅、运动、休闲等时尚业态,打造“水系联通、清水润城”的江北水乡优美生态,全面提升片区改造的内涵和品质,打造功能完善的高品质综合性城市生活示范区。

2.3 改造方向

早期的城市旧城改造完全可以将其理解为拆除重建,所谓改造即对不符合规划的部分进行“清理”,虽然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但也相应失去了文化传承,大量古建筑不复存在。旧城改造规划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新一轮发展战略理念,要求在实际执行中通过更新政策优化功能,改造过程中必须有效保留现有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要求基于当前我国城市群整体发展的新常态形势,重新深入思考和研究,坚持做好顶层的策划和设计。如上述田镇四街旧城改造中,聘请上海交通大学规划设计总院进行总体设计,强化品质理念、精品意识、工匠精神,通过水系建设和带状公园,将整个“四街”片区串联起来,注重传承田横忠义文化保护四街旧貌,满足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3 旧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分析

随着旧城改造的进行,虽然在表面上实现了脱胎换骨,但原有的文化气息、建筑气息早已不复存在。虽然旧城改造取得了异常显着的效果,但也再难以找到原来的旧城文化,下面将对古建筑保护相关问题进行分析③。

3.1 旧城改造的问题

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建筑历史及建筑遗产,但早期建设中为了实现现代化发展,对城市内的古建筑进行拆除重建,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毫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原有的古建筑群落数量逐渐减少,区域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自然风光荡然无存。“古建筑流失”是实质性现象,其原因在于发展建设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没有真正认识到古建筑遗产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地区在旧城改造中进行“虚假保护”,在拆除后以仿古建筑的形式出现,但这样的建筑却全都是现代工业,丝毫没有“古”字的气息。

3.2 古建筑保护问题

早期的城市建设和开发,可以说是眼前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旧城改造及开发建设中,此类古建筑大面积被拆除破坏,最终陷入了“复古、毁古”这一怪圈,最终使得整座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建筑和历史遗迹星罗棋布、无处不在,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必然会遇到古建筑的存留、保护问题,所以必须结合其价值进行规划设计,重视我国古建筑对于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要以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一大根基,在外来游客参观时带给市民深深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如何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古建筑是当今城市建设开发中的重点问题。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必须在旧城改造中结合实际情况耐心寻找方案,解决古建筑在改造保护中的各类问题。

4 旧城改造设计与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分析

4.1 整体协调

旧城改造是为了使原来的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新建的建筑物在外形结构、高度体量上应与古建筑相照应,避免因现代建筑群而埋没了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古建筑群,这样的城市设计将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④。因此,上述田镇四街旧城在改造建设中,建设街37号宅、建设街156号宅是高青县四街改造项目里边涉及的两个文物点,属于清代的四合院古建筑,因此在周边建设时要求以协调感为基础,整体与古建筑尽可能保持一致,保护区域的独有文化。

4.2 文化保护

古建筑物的风格可能表现出时代精神,不同城市的历史建筑物能够充分展示其历史风采,所以要求在改造执行过程中着重强调文化保护,防止大批具备历史特色的建筑物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例如,上述案例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四合院古建筑时常受到白蚁的侵害,使该建筑物遭到不可逆的危害。而在进行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以此推动区域的文化发展。

4.3 满足需求

旧城区改造人员需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旧城区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必须加强改进,同时部分区域可能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对居民生活的便利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规划的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在保留该城区特色的基础上对其空间利用进行改造,使旧城区在整体风格、空间布局形成统一的整体,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4 和谐发展

在开展旧城区的改造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旧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相一致。因此,应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对旧城区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协调,如上述四合院古建筑保护中,使用新型无污染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污染作用强的原材料对旧城区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融入旧城区改造的方方面面。

5 旧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护对策

5.1 做好旧城整体布局

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旧城区改造的整体布局,结合改造项目的需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和采集,全面采集各项数值,包括对旧城区基础设施数据、旧城区及其周边的环境条件、人文历史文化等方面,尽量使文物建筑与现代周边的设施融为一体,充分地结合多项数据对旧城区整体的改造方向进行统筹规划,保护该地区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避免原有的历史人文建设特色被破坏,最终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5.2 点、线、面相结合保护

由于古建筑既是历史的遗存又是在发展中的城市,要充分认识建筑文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实际执行中必须采取规划性保护,使建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新的发展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建设街37号宅、建设街156号宅,实际工作中采取点、线、面的保护措施:对部分单独存在的大型四合院建筑进行独立规划;对四合院中的胡同则相连成线,使其变为古建筑文物史迹;对四合院建筑群则组成保护群落,使文物史迹能够得到优化传承⑤。

5.3 古建筑保护修缮应用

5.3.1 木构架结构的修缮保护

四合院木构架因年久失修已经老化、糟朽,在保护的过程中首先对结构木梁进行加固,将木梁在原本位置固定,其次选用雕刻紫铜箍将其锁紧,使木梁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更加突出当地的民俗和风貌特色,展示居住文化的风格特点。四合院的木架结构修缮需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得在修缮保护的过程中采用碎砖等不符合规定的材料,提高整体的结构修缮质量。

5.3.2 墙体结构的修缮保护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作相继开展,承载着地区建筑文化的高青县田镇四街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更加重要。墙体结构的修缮与保护需要保持原有格局,建筑构件等历史遗存墙体屋面需采用外墙保温系统,结构修缮后需要保持外观整齐,且色调需要符合四合院的特征,如选用现代化材料需要进行加工再制作,以便与四合院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保持四合院的传统形式。

5.3.3 屋面结构的修缮保护

为实现三个《保护规划》要求,需要对符合历史风貌的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逐步达到一院一主的目标。建筑屋面是四合院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在实际修缮与保护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建筑结构形式进行改造,采用坡屋顶修复的方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入轻钢龙骨架,并在天花板内侧加入保温层,使整体屋面结构能够符合居民的需求,避免冬冷夏热问题的发生。

5.3.4 地面结构的修缮保护

四合院是根据社会不同阶层而出现的建筑形式,在地面结构修缮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在地下加设地暖,恢复古建地面的同时满足居民的取暖需求。如四合院原地面已经破损不堪,则需要应用现代化材料进行加工再制造,可以在地面上做10毫米厚干拌砂浆找平层,并在此基础上铺设30毫米厚的细石混凝土,加固后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完工,避免破坏四合院的原有风貌。

5.4 制定古建筑保护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保存历史文脉要求,需要做到对老城区应保尽保,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在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坚持城市保护与时代相衔接,规范高青县田镇四街历史文化街区,贯彻现代生活的理念,精细化保护工作需要根据其构件材料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通过现场测量采集古建筑几何尺寸数据,采用BIM建模软件建立其三维空间模型,根据保护情况实时更新信息。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瑰宝,故在保护前应精准了解其构件材料的各项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制定古建筑精细保护方案,通过BIM模型构建古建筑材料动态信息数据库,为后续的其他区域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6 结束语

城市建设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存发展,要追求的是老建筑和城市建设兼顾的发展,不能盲目地为了发展而发展,保证古建筑与城市和谐不再是口号。因此在实际执行中,要根据具体的形势来处理好现代社会建筑带给古建筑的冲击,通过古建筑的文化和风格向世人表明历史意义,从而推动城市后续发展建设。■

注释

①徐佳鹤,王超,张斌.我国古建筑木构件及木质文物保护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J].木材工业,2020(6):39-43,47.

②邹鹏煌.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9):56-58.

③杨晓东.城市古建筑的保护方法研究与探索[J].城市建筑,2020(24):66-67.

④刘许文言.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J].城市建筑,2020(14):137-138.

⑤刘尧虹.现代建筑方法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2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