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文章以淄博市博物馆对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的分类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革命文物分类实践的现状和困境,并做出了相关解决方案的思考。首先,通过对革命文物内涵和价值的认知,肯定了革命文物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通过对淄博市博物馆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的现状分析,发现了文物分类结果存在一定争议和不准确性的深层原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做出了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手段在分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近现代革命文物的价值认知和分类准确性,达到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思考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0.034

山东省淄博市是一座充满革命传统的城市,百年间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红色遗址。淄博市博物馆作为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1000余件(套)革命文物。本文以淄博市博物馆为例,指出科学合理的藏品分类实践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认识、保护和传承近现代革命文物。通过对革命文物的细致分类,可以系统地整理和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以确保其得到适当的保护和传承。并且,分类实践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清晰、准确的文物分类框架,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分类结果也可以用于文物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近现代革命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1 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的内涵和价值

1.1 革命文物的内涵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1.2 革命文物的价值

革命文物是记录和见证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的物质遗存,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留下的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物质载体和见证物,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库。革命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还具有教育价值。

近现代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它们记录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人民群众的斗争历程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革命文物的研究,可以深化对于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的理解,深入了解各种革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加强革命历史研究,讲好革命故事,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思想内涵,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淄博市博物馆革命文物分类实践现状

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全省革命文物名录,淄博市博物馆有1142件(套)革命文物名列其中。

淄博市博物馆革命文物藏品按照质地和功用分类,分为武器、服装、徽章、印章、纸类等八种类别,基本能够满足藏品的编目建账,有助于开展保管研究和保护展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分类标准不统一,质地分类法和功用分类法并用。二是分类有重叠,部分藏品有多重属性,不易分辨。三是分类有局限性,无法涉及所有门类。

3 淄博市博物馆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通过对淄博市博物馆藏品分类实践现状的分析,引发探究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3.1 主题复杂

近现代革命文物涵盖了广泛的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其分类主题相当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等多重因素。

3.2 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导致不同机构、个人或地区对于近现代革命文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文物的管理、研究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

3.3 资料不完整

部分近现代革命文物的相关资料可能不完整,如作者、年代、地点等信息,这会影响对文物进行准确分类和评估。

3.4 专业人才匮乏

进行近现代革命文物的分类需要具备历史、艺术、文化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相关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这给文物的分类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3.5 技术手段不足

现阶段在文物分类中的应用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分类系统和工具,导致分类工作效率不高。

4 对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分类的实践及思考

我国近现代革命文物的品种、质地大同小异,那幺藏品的分类方法就可以逐渐趋向统一,所以很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研究,摸索规律,求得共识,制定一套具有革命文物特色的藏品分类办法。

4.1 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

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对于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至关重要,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文物。

近现代革命文物涉及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制定分类标准时需要跨学科考量,综合考虑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视角,确保分类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需要各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可以组织专门的研究团队,包括历史学家、艺术专家、文物保护专家等,共同制定分类标准。

4.2 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数据库

建立高效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实现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化管理,可以清晰了解文物的数量和特征,可以随时储存、加工、处理和快速接收、发送、查询信息数据,实现资源共享,为博物馆的资源分配和管理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数据库需要对近现代革命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涵盖文物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文物特征、鉴定评估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数据库中包含丰富、准确的文物信息。文物信息数据库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存储,包括文物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文物的外观、细节和特点,为分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2021年,淄博市博物馆完成数字化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内容包括淄博市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保护、资源管理、智能导览、展示与展示管理、新媒体管理等,完成对基本资源的采集和管理。本项目选取380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物,其中革命文物218件,通过采集、转化等技术手段,完成了部分文物信息数字化工作,并建立文物交互体验系统、数字资源数据库以及网站提升、微信公众号拓展等内容,有效提升了数字化利用水平。

4.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推动革命文物保护研究向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加强培训,加快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文物技能人才队伍,锤炼一支熟悉专业、素质优良的革命文物研究人才队伍。

第一,学科交叉培养。为了应对近现代革命文物分类的复杂性,可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加强跨学科的交叉培养。除了历史学和考古学等传统专业外,还可以引入现代政治学、社会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

第二,实践教学结合。通过与相关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博物馆学、文物保护、考古学等专业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淄博市博物馆定期面向相关专业院校的学生招收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组织内部培训,培养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还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博物馆、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培养模式。

4.4 推动图像识别技术在分类中的应用

图像识别技术在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第一,自动化分类。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文物的特征和属性,帮助快速完成分类工作。通过训练算法,使机器能够识别文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视觉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分类标准进行比对,从而自动将文物归入相应的类别。

第二,辅助分类。图像识别技术可以作为人工分类的辅助工具。人工分类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一系列图像样本,让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这些样本,学习并理解文物的特征,然后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辅助分类工作人员进行分类。

第三,精细分类。近现代革命文物的分类往往涉及复杂的特征和属性,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更精细化的分类。例如,通过识别文物上的标志、文字或图案,可以将其归入特定的历史时期、地域或主题分类。

第四,多维度分析。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例如,可以通过识别文物的材质、工艺或装饰风格等特征,辅助进行更深入的分类和研究。

第五,跨机构合作。图像识别技术可以为不同机构之间的文物分类提供协作平台。各个机构可以共享已训练好的分类模型,相互交流经验和数据,提高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5 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

4.5.1 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生动展示红色文化

第一,准确把握陈列内容,深挖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为全面展示淄博地域红色文化,2022年淄博市博物馆推出革命文物主题展览“红色淄博—淄博市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展”(图1)。该展以重要革命文物为引领,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为主要内容,通过197件文物、160幅图片和其他宝贵资料,集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淄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该展览荣获第二届山东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奖,还曾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推介项目。展览自开放以来深受观众欢迎,成为淄博市党建与研学活动的新平台。为了遵循科普性与教育性兼具的原则,淄博市博物馆还举办了“红色永续—淄博革命文物保护修复特展”(图2)。该展以革命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为主线,通过展示馆藏213件套革命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及保护修复前后的状态,向公众普及革命文物保护修复的科学内涵,激发观众对革命文物保护修复的兴趣,开辟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新形式、新途径。

第二,充实创新展陈手法,营造氛围,增强革命文物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影响力。革命文物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陈列形式应以特定史实环境为背景,设计中应具有其个性特色,注重展览环境的营造,突出展示气氛,同时围绕展示主题,凸显陈列内容特色,加强信息传递效果,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和氛围。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注重展览的艺术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4.5.2 建设分众宣传平台,充分强化教育功能

第一,发挥宣传效能。面对新时代、新人群、新需求,博物馆要主动研究需求变化,积极谋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注重多渠道传播和网络宣传,切实提高大众传播效能。淄博市博物馆作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淄博市未成年人学习实践基地,淄博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淄博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为了展示革命文物,通过举办流动展览(图3)、主题宣讲、沉浸式体验、青少年研学、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第二,共建共享机制。博物馆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等共建共享机制,面向党员干部、学生和广大群众等不同群体,突出分众教育。淄博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革命文化的优质资源,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建筑与信息工程学院、齐鲁医药学院药学院等高校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图4),将在思政教育等领域深化馆校合作,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共担育人使命,共创育人成果。

5 结语

本文以淄博市博物馆为例,通过对近现代革命文物藏品分类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从不同角度对文物分类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我们深刻认识到近现代革命文物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对这些文物进行科学有效分类的紧迫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了近现代革命文物分类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同时也总结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和专家们共同努力,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建议加强对于近现代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征集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意识,共同推动近现代革命文物分类实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我们能够为近现代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让这些宝贵的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后人留下更加丰富的历史遗产。

参考文献

[1]李元峰.浅议以文物属性为依托构建的文物分类管理体系[J].收藏与投资,2020(8):27-30.

[2]张静超.红色研学赋能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策略分析:以承德市为例[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文化振兴研究篇.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3]韦鸿.革命文物教育人才的培养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6):154-157.

[4]朱敏.对博物馆文物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以南京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