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

宫廷造办处撤销后,那些出走的手艺人都去了哪里?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们的手艺是否还有继承人?

说到京派手艺,“燕京八绝”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些曾经因皇家定制而兴盛的手艺,至今仍然充当国家的脸面,作为“国礼”来馈赠。这次要拜访的是被认为“最皇家”的手艺——京绣。如果觉得这门手艺带“京”字还不够皇家,那它还有一个更皇家的名“宫绣”。

绣艺凤舞百姓家

京绣艺人刘秀花家里临街的一间房子,被用来做京绣传习所。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墙壁四周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京绣作品。狭小的空间里摆着四五张绣架,绣娘们伏案刺绣的身影挡住了墙壁上的展示作品。

曾经采访过四大名绣中的苏绣。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国家级传承人刘秀花的传承基地甚至要比普通的苏绣绣娘的作坊简陋得多——一般的苏绣作坊都保持着前店后坊的格局,条件再简陋,也会在“前店”中给作品留出足够多的展示空间。绣娘们无论如何也不会临街刺绣。

为了不打扰绣娘们刺绣,刘秀花把我引到后院。设在家中的京绣传习所,内部装修很家常,却很“老北京”:门面上保持着传统窗户的纹饰,门框上还悬挂着一只风干的葫芦。

刘秀花说,这个地方看似简陋,却和京绣有着莫大的渊源:原本做京绣的手艺人,都出自宫廷造办处的绣花局。自宫廷造办处解散后,绣花局里的京绣艺人就开始散落民间。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刘秀花的公公宁国玺才能遇见他的师父——从清宫走出的京绣高手黄师傅。

1902,黄师傅凭着一针一线出深宫,在西湖营开办了主营盘金绣的绣坊。1938年,13岁的宁国玺机缘巧合下拜黄师傅为师。宁国玺为人忠厚又极有刺绣天赋,深得黄师傅喜爱,被其收为义子,传承京绣“金活”技法。后来宁国玺又经义父引荐拜师宫廷京绣高手杨师傅学习“绒活”,成为少有的“金活”“绒活”兼修的京绣高手。

学成之后,宁国玺就在北京的京绣厂上班,开始修复和复制宫里的刺绣,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创立了京绣作坊,授徒无数。

22岁那年,刘秀花从河北嫁到这里。年轻时的刘秀花喜欢自己绣一些小玩艺,嫁到宁家时,随身带了一个针线盒和一只自己绣的猫,公公宁国玺看见后很惊喜,问刘秀花愿不愿意做他的徒弟。从那以后,宁国玺又成了刘秀花的师公。

“那时我还不知道京绣是皇家刺绣,只是感觉这种刺绣很奇怪。其他的绣种,做刺绣的都是绣妇,而宫廷京绣绣工全是男的。而且这种刺绣技法不仅不外传,在家族内也传男不传女。但京绣传到丈夫这一代时,丈夫对这手艺完全没兴趣。于是我便成为宁家第一个女绣工。”刘秀花拿公公以前在刺绣厂的老照片给我们看,果然那时的京绣绣工全是男丁。

为什幺做传统的京绣只能男人绣?那是因为京绣的“皇家”属性:宫里做的刺绣都用料考究。一般都以金丝和银线为原料来制作。绣工们一般都是在宫里的绣花局做刺绣,而彼时的女人们只主内,不能出远门。何况,在那个年代,祖传的绝技几乎都是传男不传女。

嫁到这里已有40多年,刘秀花也做了40多年刺绣,带出100多个徒弟。如今,这京绣传习所已经没有男绣工。

“金活”“绒活”两相宜

京绣主要分为“金活”和“绒活”。“绒活”又叫“绒线活”,它和普通的刺绣使用材料不同,材料多是丝绸。而“金活”又叫“盘金绣”,主要的绣线材料则是纯金或者纯银制作的特质绣线——把黄金或者白银锤成箔片后,再捻在丝绸上,制成金银线来刺绣。

京绣是典型的“宫廷绣”,而我们平时见得较多的“四大名绣”都是“闺阁绣”。京绣使用者都是王公贵族,对于他们来说,刺绣的政治象征意味要远大于实际用途,因而在创作时不能像苏绣等“闺阁绣”那样随心所欲。京绣特别是京绣中的“金活”,上面的图案有“图必有意,纹必吉祥”之说。

曾经的京绣服务于宫廷,用来表现皇家气概,只求威严华丽,不注重实用,因而用工用料都不计工本。京绣绣工们只需要把手艺活儿做好,无需为材料发愁。而失去宫廷这个最大的客户后,京绣手艺人的经济来源就断了,京绣的传承也就一落千丈。

京绣的材料成本实在太高,京绣手艺人不能像苏绣绣娘那样,自己买金线绣成成品。因此,现在的京绣只能走订制路线——刘秀花现在主要做来料加工。客户把金丝银线准备好,刘秀花才敢动针,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合金线代替纯金。

在众人印象中,京绣贵为“燕京八绝”,就应该富丽堂皇。但刘秀花拿出几片家里祖传下来的老绣片,完全颠覆我们对京绣的印象。这些绣片不用金银线,也不绣龙凤,只用普通的绒线绣蝶恋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原来,自清代之后,宫廷中的绣花局解散,大批京绣艺人流落民间。他们为了生存开始与时俱进,让京绣慢慢走向民间。

刘秀花拿出一件家里保存的老京绣。这是一件民国早期用京绣中的“绒绣”做的嫁衣。虽然没有金线银线,但京绣繁复华贵的风格却依然明显。慢慢到后来,接受过宫廷训练的京绣绣工越来越少,新的京绣绣工忘记了自己“宫绣”的身份和“燕京八绝”的名号。传承几代后,有些京绣已经慢慢“泯然众人”。

刘秀花因为一直受师公的熏陶,接受的是最正统的宫廷京绣的训练,所以一直恪守着京绣皇家刺绣的底线。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不能一直拿最高端的盘金绣绣龙纹。但即使用绒线绣香囊和荷包之类的小玩艺,也不失雍容典雅。

九龙图引千人学艺

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刘秀花为北京奥运会绣了一幅盘金绣作品《腾飞中华》。不像其他绣种,表现一个图案要运用到几种甚至几十种色线。盘金绣用到的绣线非常简单:两滚金丝、两滚银线。金线绣龙身和爪,银线绣须和尾以及云朵。作品一推出就引起巨大反响,订单络绎不绝。虽然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10多年,但每年仍能卖出好几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刘秀花耗费8个月,用金线绣了九条五爪金龙。她给这幅作品取名《九州同庆》。《九州同庆》中九条五爪金龙造型各异。居中的那条龙是唯一一条“露正脸”的。以前,这样造型的龙代表天子,只允许绣在皇帝的龙袍上;如今,刘秀花用它来代表国家。

《九州同庆》在国家会议中心一经展出就引起巨大反响,竟然引得上千人争相报名要学京绣。

“跟我学京绣可以,师徒同吃同绣‘三年零一季!”刘秀花开出了这唯一的收徒条件。

40多年,刘秀花带了上百个徒弟,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师徒传艺模式。刘秀花免费给徒弟们提供刺绣场所。师徒们每天一起刺绣,一起做饭。

家里祖传的技艺是做京绣,但丈夫志不在此,公公也没强求。从公公到丈夫,虽然只有一代人,但京绣的很多规矩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譬如以前只有男人才能做京绣,手艺不外传,传男不传女。但现在这传习所里跟着刘秀花学京绣的却没有一个男人,甚至整个京绣界也难得看到男秀工。

时代在变,手艺要想不被淘汰,就得与时俱进。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