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主持人

刘木子 读书是独属于我的时光


  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它让我用更淡然的、更开阔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我觉得表演跟读书一样,都是学无止境。你能在不同的演员身上找到不同的光华,也能在书中找到为人处世的方法。舞台上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外放,而在平日里需要不停地往里收,去观察、去阅读、去体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人的不同选择。

  来北京这两年时间里,更多的是奔走在各个试戏工作室,或者是面试结束后安静地坐在公交车里观察着晃晃悠悠的人,过着我们都晃晃悠悠的人生。白天的焦虑或许是常态,而书本是在睡前说完晚安后,伴随着昏黄的灯光独属于我的安静且快乐的时光。而这样的灯光已经伴随我好多年了。
  故乡的冬天总是特别冷,湖南没有暖气,家里也没有空调,但是记忆里对冬天的印象总是有狭小房间的一盏旧式的黄色小灯。外公有一柜子书,大概和他的年纪一样大,很多都是线装的,后面写着几毛钱的售价,现在想想真是便宜得不可思议。而我在书柜里抽出的第一本书,就是影响了我一生的《红楼梦》。那个时候,晚上9点通常外公外婆就会催着我上床睡觉,等他们把小屋房间关上,我就躲在厚厚的棉被里支起我的小灯,一点点地读《红楼梦》,直到深夜。那个冬天,我读不懂为何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只知道黛玉去世时我在被窝里难过地哭了,外公推门进来问我怎幺了,我说“黛玉去了”,然后他摸了摸我的头。后来我又陆续买了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看了很多红学书籍,也会隔一两年再读一遍。现在想来,很幸运那个时候是《红楼梦》打开了我对文学的启蒙,让我知道文字传递出来的巨大力量,它影响了一个孩子一生对文学、对爱情、对诗句、对人生的理想和塑造。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爱书之人,我读书受他的影响极大。但是他从来不要求我一定要看什幺类型的书,读完《红楼梦》之后他给我买了很多世界名着,他推荐我先从凡尔纳三部曲开始看,培养对这种名着的兴趣,这为我之后看果戈理的《死魂灵》之类的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我看来读名着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晦涩难懂,一旦你读进去了就会手不释卷。爸爸还带着我看了非常多的武侠小说,像金庸、古龙、黄易、温瑞安,这些都是在我小学六年级前完成的书目。除此之外,当时家里还订阅了《当代》和《小说月刊》,我至今都记得《沧浪之水》那一期的《当代》是蓝色的封皮,记得当时中国作家们笔下那些有生命力、有田野气息的文字。工作之后,生活压力比较大,反而没有那幺爱看纪实文学了,现在更喜欢看一些推理类的书目。刚刚读完的是《如首无作祟之物》,结尾还是挺震撼的,推荐大家阅读。
  我很喜欢余华和东野圭吾两位作家的书,过多的我就不再赘述了,因为已经有太多人表达过对他们的喜爱。温暖的、悔恨的、阳光的、阴暗的、无奈的、痛苦的都可以从他们的书里看到,最重要的是记住阅读完那一刻的感受。
  如果说我最喜欢的书当然非《红楼梦》莫属了,强烈推荐大家一读再读,在不同的年岁读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会被曹公精妙的文笔所折服。
  其实我是误打误撞闯进入演员这个行业的。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偶然间我的照片被学校领导看到,便邀请我加入女团,成为其中的一员,这种入行经历大概也是独一份了。毕业后我去电视台做过主持人,也去过自媒体朝九晚五。白天做编辑策划写文案,下班去舞蹈室练舞,再就是抽时间拍摄各种短片和综艺,这种忙碌的生活持续了5年时间,也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生活,逐渐喜爱上这个职业。我来北京发展才两年多,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努力。
  刚到北京时的我经历过一段迷茫时期,那时经纪人送了我一本书,我很喜欢,来自韩国罗英石PD的《反正竞赛还很长》。这是属于他人生中场的告白,有迷茫困惑的打击,有事业上的挣扎,有冰岛的极光,有节目制作中的种种,还有那句,“我要持续心动、期待和保持勇气”。生活可能就是这样,跌跌撞撞。摔倒后,拍拍裤子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告诉自己,“多幸运啊,我现在走在了我喜欢的道路上,即使走得有点慢也没有关系。”这本书我也推荐给现在对生活有那幺一点点迷茫的你。
  现在作为演员,我觉得读书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帮助分析剧本和人物。站在编剧角度去读一个剧本和身为局外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人一辈子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完整的经历所有职业、性格、社会阶层、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同的人生,但是大量的阅读积累会有助于我们去设想去创造剧本之外的更完整的角色。对人物动机的揣摩,对当下行为的解释,都可以有更加合理的阐述和了解。有时候试戏之前,我会尽量做好所有功课,如果有原着一定会全部读完,并根据人物小传进行对比分析。正因为理解文字的巨大力量和文字本身奇妙的构筑想象力的属性,所以在读完书后心里会对我认为的这个“人”有更深地理解,这些都是对表演本身有巨大帮助的。

  留学教育顾问、青年创业者

Carol学姐 保持“持续学习力”


  提到阅读,Carol学姐引用了于谦在《观书》中的一句话:“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在她看来,“向外,读书会不断拓宽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边界,少了辩驳或盲从,多了思考和权衡;向内,我们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追求内心的平和。”
  阅读,在工作中提升认知,在生活中获得平静。

  “你在哪一阶段读书读的最多?你觉得这个阶段的阅读量对你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什幺帮助?”采访时我问道。
  Carol学姐想了片刻,说:“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高中,思维最活跃、记忆力最佳的时段。通过大量阅读文学方面的书籍,为工作后的大量文字输出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大学刚创业的初期,在商业认知、品牌营销、投资等方面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所以需要在书籍里寻找答案,并快速应用实践、自我迭代。”
  Carol学姐坦言,刚开始阅读这些商业与经济的书籍时,也觉得晦涩难懂。好在她一直用朱熹的话时刻提点着自己,“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意思是读书的方法没有捷径,只有意志专一,虚心学习,多方探索,深刻领会,才能收到好的功效。
  问及她喜欢哪类书时,Carol学姐说,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不同心情下读的书都有所不同。“比如当生活或事业遇到问题时,我会喜欢读一些人物传记,从先人的经历和智慧中寻找答案,让自己浮躁的心安定下来,像《王阳明传》《苏东坡传》《曾国藩传》等等都是可以读读看的。最近,我在读曹德旺的《心若菩提》,是一本讲述他从贫困童年经历到白手起家创立福耀集团,并将其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的创业之路的书。看过之后让我不禁感叹:真的是商人常有,但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不常有!”
  Carol学姐推荐给正在创业的朋友一本书,叫《精益创业》。“很多事情迈出从0到1的第一步是最难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学会化整为零。”她也根据自己做留学品牌的经验,推荐了一本叫做《定位》的书。“我也是通过‘本科转学KOL,帮助同学提升第一学历’的slogan,来强化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和赛道优势。”
  从《成长的边界》,Carol学姐感受到在通才时代,比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刻意尝试。成为终身学习者,保持广度探索的精神,跳脱单一的成功路径,积淀潜在的多面能力,给未来登顶留足后劲。”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人的阅读习惯从原来的纸质书籍转移到手机、电子阅读器,或者是有声书上面了。对此,Carol学姐说其实读书不局限于形式,只要坚持阅读就好。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以后,就不用再学习了。但其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会有旧模式的没落,也会有新的商机,保持自己的“持续学习力”很重要。
  当下即是最好的安排,把握此刻,不负光阴。

  如今已经在业界小有成就的Carol学姐,提起自己的一路走来,虽是喜忧参半,但她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虽然当年Carol学姐高考失利,并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而是去了一个双非一本大学,但这并没有让她一蹶不振。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Carol学姐在大三时,成功本科转学到QS前50的悉尼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在两年半内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习。

  无意间她把自己转学提升第一学历的经历发在了网络平台上,收到了很多她有相似经历的网友的留言。渐渐地她发现,原来有这幺多和她一样,希望可以通过本科转学来提升自己的第一学历的同学。于是Carol学姐开始帮助这些同学申请澳洲、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大学的转学。随着咨询的同学越来越多,Carol学姐也正式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
  在Carol学姐看来,做留学顾问算是帮学生和家长圆梦的一个职业。“因为我们的客户很多是高考失利,或者专业选择错误的同学。留学转学就恰好给了他们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甚至这个机会比他们曾经最好的院校选择还要好。但是中介这个行业又是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因此也就有很多中介利用这种信息差,忽悠学生和家长支付高昂的费用,或者参加昂贵又没有实质性帮助的课外活动或者游学。因此,我在创业的时候就定下了‘打破信息差,真诚无套路’的宗旨,从而避免我们与学生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并且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服务质量上。”
  从初创到成熟,Carol学姐感触最深的就是经常会收到同学和家长在微信群里对他们的感谢。“尤其是当他们实现了梦想,拿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每到这种时候,我和团队的小伙伴都会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甚至家里的长辈都会说我现在做的工作是给人希望的,能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中国内地女演员

文静 读书让我开阔眼界


  她是《心如铁》里的白水,是《琅琊榜》中的晋阳长公主,是《幸福到万家》里的传家媳妇,是《都挺好》中的小新,也是《清平乐》里的李司饰,她就是演员文静。“我觉得做演员可以挑战和尝试不同的人物,就好像过了另一种人生,抛下自己的人格,变成另外一个人。而且在剧播出的时候也是在审视自己,这种感觉很有意思,我喜欢新鲜的东西。”
  当听说我们这期的主题是读书时,文静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她每天的日常。“比起看电视、刷手机,我看书的时间确实更多一些,而我的手机里也有很多读书软件,偶尔眼睛累了还会听一些广播剧,边学习边打发时间。”在文静看来,阅读更多的是喜欢沉浸在那个安静的氛围里,把自己代入到小说里去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世界观。
  “我没有特定的哪个时间段读书读的最多,我一直是平缓、平和地进行着。因为我从事的工作的确是需要对文学作品、历史典籍、古诗词有一定的阅读量。而且在工作中我也发现,理解力对职业演员来说非常重要。”文静坦言,对演员来说外表固然重要,但更要有知识储备量,年龄的增长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让她慢慢发现对剧本的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不一样,“比如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剧本的故事脉络,演绎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这是无可替代的,这种个人特色和形象的独一份才是一个职业演员应具备的。”
  文静记得她看过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小仲马的《茶花女》。“那是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让我们看一本世界名着,当时家里有很多书都是我爸爸的藏书,我就选了这本。虽然看的时候没有理解得太深入,但故事情节却很感人。后来大学时期有一段时间的课程就是表演世界名着里的经典片段。”除了一些名着、名家的散文小说,文静还会看一些网络热门书籍。
  “你有没有一本最喜欢的书?”我问道,文静说她喜欢的书挺多的,很难分出“最”,她也不想给它们分级别。“如果推荐一本挺值得看的书,我推荐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不谈写作手法、叙事结构、写作技巧,单说作者在故事中的自由反转,一层又一层带给读者那些意想不到的故事中的故事,已经跳脱出推理小说推理‘凶手是谁’的悬念,转而在凶手动机的追查上巧设机簧,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我觉得东野圭吾的小说都很好,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看。”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好多人的阅读习惯从原来的纸质书籍转移到手机、电子阅读器,或者是有声书上面。文静说自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也喜欢尝试各种不同,她觉得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让她的眼界更加开阔,选择性更多。“我觉得有声书和广播剧的配音演员们太厉害了,有的桥段演绎的能让我感觉到是拿命再拼,那些情绪的把控很到位。这些东西带给我的是丰富地认知,不断地变化,而不会一直禁锢在那个绝对的自我有限变化的认知里,那是很可怕的。”
  “现在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感觉。久而久之似乎让人失去了一些自我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一个事件爆出来大家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很多人与事形成了一种零瑕疵零容忍的现象。而我比较喜欢追求简单的热爱,也能一直坚持,漫长的岁月中都是独自走过来的,所以我依然会每天关注自己喜欢的作者的更新。因为内心的喜欢,就不会被带跑偏。多读书让我有了自我分辨的能力。”文静说。
  对于阅读文静觉得它是自然而然的生活的一部分,“它能让我放松,了解别人不一样的人生,仿佛能和几十、几百年前的人交流,书籍的魅力就在这里。”
  生活中的文静喜欢运动,没有工作的时候她看书,去救助流浪动物,或者网购、追番、种花、打扫卫生,钻研所有感兴趣的事情。“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状态,也会放空,怎幺舒服怎幺来,也许有人会觉得你是在浪费时间,但是我想说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只要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愉悦的就够了。”
  除了阅读之外,文静也是个非常喜欢旅行的人。“旅行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一点一点解答那些未知的一切。一点一点了解更多的未知的人和地域,构架完整的世界观。我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真的是说走就走。旅行对我来说是一种自由。我会选择宁静一点的地方,尤其是对待自然环境和小动物友好的国家或者城市。每个去过的地方都令我难忘,无论美好的还是糟糕的,我觉得经历过的就是我的独一无二。”
  身为演员,文静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她希望自己老了以后也能继续演戏。“我觉得演个老太太也挺不错的,演员不是青春饭,是可以从事一辈子的事业,慢慢地演了不同的剧、不同人物,积累了经验,也算是个熟练工种,经历的多、总结的多,就会越来越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