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在过去的冬季,随着中国北方的普遍降温,许多试飞中的新型飞机的寒带试飞科目也在此时纷纷开展。由于中国试飞院的主要机场在陕西,寒带机场则多在东北三省,寒带试飞于是成了外界观察中国在研新型飞机的重要窗口。除了早已在珠海航展上露面的运-20大型运输机被曝在海拉尔机场试飞外,中国陆航未来最为重要的两种主力运输直升机——直-8高原型和直-20也被网友目击同时出现在漠河机场。

说到这两种直升机,不得不提及曾经对中国陆航极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那就是上世纪80年代购买的一批美制S-70“黑鹰”直升机。该机凭借其优秀的高原性能,一直承担着为高原哨所运输补给的任务。在1985年冬天,4架黑鹰直升机在一个月内为西藏各个哨所送去了一年的给养,而这些物资使用卡车和牦牛运输则需要耗时一年。

黑鹰直升机是如此优秀,以至于2003年装备的高原型米-17V7的性能依然无法将其超越。尽管这些飞机现在已经极度老化,但中国陆航依然在想方设法维持其飞行,以保障高原运输力量的效率。

正因如此,登上高原、替代黑鹰就成了中国陆航长期以来的重要奋斗目标。虽然前些年直-10和直-19的服役填补了专业武装直升机的空白,但运输直升机领域中,中国虽已经具备批量生产4吨的直-9和13吨的直-8A/F系列的能力,但它们既不适合上高原,也无法承担黑鹰的突击运输能力。现在曝光的直-8高原型和直-20,则可以看做是中国在超越黑鹰道路上的一组阶段性答案。

两种直升机中,直-8高原型出镜的频率稍高。该机从AC-313型直升机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后者又是从直-8F改进而来,虽然直-8高原型与直-8可谓一脉相承,但前者在结构上的改进可谓颠覆。高原型取消了原型的船型底和起落架浮舟,简化结构的同时增加了载油量;全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以降低重量;采用球柔性复合材料旋翼系统以及综合化的航电系统,提升升力的同时简化飞行操作;换装了功率高达1940马力的新型涡轴发动机,功率比直-8高出1/3……一系列的改进首先明显增强了该机的高原性能——AC313型直升机的升限纪录为8000米,改进后的直-8高原型更是在之前创下了9000米的国产直升机升限纪录并成功飞越了珠峰。

作为一种最大载重可达5吨的大型直升机,直-8高原型的高原商载能力要比“黑鹰”高出不少。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更是猜测该机具备吊挂国产超轻型15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在高原上部署的能力。这一能力可比“黑鹰”只能运输补给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至于直-20,则可以算是中国航空工业对国内各界仿制“黑鹰”的回应。直-20虽然不是对S-70的直接拷贝,但是从结构特征到设计思想却都透露出参照S-70的痕迹。该机的基本布局与“黑鹰”如出一辙,但主桨叶数目由4叶变成了5叶;后机身也有所变化,尾桨则使用非十字交叉结构尾桨,表明中国有针对性地增强了该机的升力,以实现更好的机动性能和高原飞行能力……从这一切看,直-20的性能至少不会亚于美军最新的“黑鹰”系列直升机。至于高原性能,由于该机使用的发动机与直-8高原型应该一致,因此可以认定,该机也可以取代“黑鹰”执行高原运输任务。

看起来这两型直升机将一举扭转中国运输直升机性能不佳的颓势,然而中国的航空工业者们却还不能高兴得太早。这两型飞机之所以会有乐观的性能预期与充沛的高原动力,除了优良的设计之外,最关键的仍然是发动机。而直-8高原型和直-20的发动机恰恰依然要依靠进口。加拿大PT6B-67A涡轴发动机不仅装备上述两机,还是中国大量装备的直-8F直升机以及下一代直-18系列直升机的主要动力。尽管该型发动机目前依然可以从加拿大稳定进口,但考虑到此前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用于装备直-10武装直升机的PT6C-67C发动机最终因为美国政府的干涉而被禁止向中国出口,PT6B-67A虽然号称专为中国开发,其出口之路依然可能暗藏危险。至于国产发动机,老旧的涡轴6改进型虽然性能已有提升,但结构老旧、寿命短、油耗大的固有缺陷难以根除,而中法联合研制的涡轴-16虽然性能不错,却才刚刚开始台架试车,离装备部队还有相当距离。很显然,在新型直升机方面,我们离高枕无忧还早得很。(作者系《观察者》网军事频道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