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浩

在日本漫画家及动画导演大友克洋的反乌托邦动画电影《阿基拉》的结尾,一个膨胀的白色蘑菇云迅速吞噬了新东京。强大的气流席卷全城,让这座巨大都市血肉模糊,空留下残破的骨架。

二战时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及东京遭受的燃烧弹袭击给日本民众带来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几十年来,日本一直在试图抚平这一伤痕,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文学(这催生了“原爆文学”)、音乐和艺术所造就的意象来获得抚慰与反思。

《阿基拉》只是展示这种意象的日本动漫中的一例,其实许多日本漫画和动画电影都涉及原子弹的元素,或是通过象征性的手法,或是通过直接的表述。原子弹带来的破坏性的余波如大量孩子成为孤儿、放射性疾病丛生、民族独立性的丧失和大自然的破坏等情节经常出现在日本动漫中,这也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日本动漫类型。

当年目睹这场灾难的日本画家和导演们推动了这一“流派”的发展,而直到原子弹爆炸7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看到这个“流派”的继承者们在探索着这个主题。

在画家、动画导演手冢治虫及他的后继者宫崎骏的作品里,燃烧弹袭击和原子弹爆炸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两者都见证了二战末期的这几场爆炸给日本带来的毁灭性灾害。

手冢治虫是现代日本动画的创立者之一。他的动漫作品有很多是关于人们如何应对“原爆”带来的伤痛的主题,或者表达了美妙的大自然会因为人们的征服欲望而受到破坏的观念。其故事主角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成为孤儿的少年,而且他们必须通过自食其力活下去。比如在其作品《旺沙君》(音译;ワンサくん)中,故事主角是一只从新主人那逃出来的小狗“旺沙”,他之后踏上了寻找母亲的旅程;又如《山太郎回来了》讲述了一只在野外迷路的小熊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科技的迷恋就从未减退过,只是二战的失败引发了日本对科技新的思考,开始探讨先进技术的弊端。

对先进科技的疑虑就常见诸手冢治虫及其后继者之作品,手冢的《铁臂阿童木》便是一例。在这部动漫中,一个日本科学家试图通过制造一个机器人“阿童木”来弥补自己的丧子之痛,可后来他发现这一科技产物不能完全代替自己的儿子,因此放弃了“阿童木”。之后“阿童木”在另一个科学家的努力下获得了重生,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超级英雄。

故事主角的中译名字“阿童木”其实是日语“アトム”的发音直译,而后者源自英语“atom”,意即“原子”。“阿童木”是科技与自然的融合的象征,而机器人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能摧毁文明。在这个故事中,人类创造了机器人,但其中既有忠实人类的机器人,也有毁灭世界的机器人。这种“对立性”的思考后来也一直主导着日本的科幻题材作品。

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是日本第一部巨型机器人动漫,讲的是原本作为战争武器的巨型机器人在战后遭各国争夺,最后被它的设计者的儿子回收并激活,成为了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的正义斗士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轰炸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一颗代号为“小男孩”(The little boy),另一颗为“胖子”(The fat man),这与“阿童木”和“铁人28号”形象的契合或许不是巧合。

跟手冢治虫一样,生于1941年,屡获殊荣的漫画家宫崎骏在其幼年时也目睹了美军对东京的轰炸。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科技滥用的元素,其隐含的主题是呼吁人们对征服自然的欲望保持一定的克制。在其作品《风之谷》中,放射性的突变体入侵了地球,影片在开头解释称,地球这种变异的状态是人类滥用技术的直接后果。

日本在战后成长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而与日本对科技的迷恋相称的是,其成为了汽车、电子产品乃至机器人生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很多日本动漫作品表达了对摩登时代的疑虑:科技不能取代人类;科技能多大程度帮助人类,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毁灭人类社会。

原子弹爆炸给日本社会带来了许多后遗症,有些负面作用至今也无法消弭:很多孩子失去父母,或者因受到辐射而永久致残。因此,战后日本动漫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就是作为主角的孤儿在没有其他成年人(常常被描绘为“无能”或“不称职”的形象)的帮助下自食其力地谋生存。

野坂昭如根据其青年时期在神户大空袭中的避难经历创作了《萤火虫之墓》,作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带着自己的小妹妹在空袭和燃烧弹袭击中逃难的故事,在战争的末期,两兄妹要获得糊口的粮食都变得非常困难,小女孩最终因饥饿而死。

而宫崎骏的作品则常常出现年幼却坚强的女性孤儿,或者独立的女青年的形象。《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天空之城》皆是如此。

相类似的,在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中,成年人的形象是浮躁的,他们为了谋取权力,为了满足操控有超能力的阿基拉的贪欲,最终造成了原子弹爆炸般的毁灭性灾难。相反,故事里的少年角色,则自始至终表现出了成人所没有的理性。

这部动漫电影传达出的讯息是,当成年人被膨胀的欲望蒙蔽的时候,其行为可能是失去理智,不计后果的。而孩子还没有被成年人的某些泯灭人性的“恶习”所污染,他们是纯洁的,有理性思考的,成为了最终做出最重要的理性决策的人。

原子弹还给很多日本儿童造成了放射性突变,一些孩子在爆炸当时还没出世,但也终身受此影响。这些反映在日本动漫中,除了有直接的放射性突变的元素外,就是对一些超能力的刻画。

很多日本动漫都刻画了有特异功能的角色,而辐射往往是其获得超能力的主要原因。不少故事设置的背景是,因为某一超自然事件,或者通过实验,使得年轻的主人公被改造成拥有超能力的人物。像漫画《闪电人》里的几个主角组成了“突变少年同盟”,以抗击新人类帝国,其中主人公渡五郎(同样是一名孤儿,他小时候的女玩伴还被占领日本的美国士兵带走了)能变身成闪电人。相似地,《魔女猎人》中的艾丽斯也有相关的特异功能。

另外漫画《赤足小子》则讲述了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幸存的一对母子的故事。作者中泽启治基于自己的经历改编出这个故事。当年,中泽家距爆炸中心不足700米,后来他目睹了自己刚出生几个星期的妹妹死于辐射性疾病,也见证了母亲在战后身体素质突然恶化的过程。

手冢治虫认为,原子弹的爆炸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毁灭世界能力的象征。不过,虽然手冢经常将死亡和战争的主题植入自己的作品中,但同时他也信仰人类的毅力及人类改过自新的能力。

人们在手冢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历史感与未来感并存的日本,其相对应的主题则是死亡和重生。这样的情节设置象征着战时和战后的日本及日本人的经历。就像他的漫画《火鸟》中凤凰的涅槃重生那样,手冢笔下日本的复兴,成了现实中战后日本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写照。

《火鸟》是手冢治虫最受欢迎的连载漫画之一,也被业界视为他的一大代表作,它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漫画家。《火鸟》以生与死为题材,讲述了人类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故事。(人类喝了凤凰的血液就可以获得永生。)在这部漫画中,还出现了不少与佛教轮回理念相关的意象。

其他的一些动漫作品还将这一题材用于别的场景。在《宇宙战舰大和号》中,沉睡于海底的日本老旧军舰被改造成强大的宇宙战舰,以保卫正在被外星球用放射能游星炸弹袭击的地球。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手冢治虫及受其影响的后继漫画家的作品,可以看到70年前的原子弹爆炸对日本家庭、社会及国民心态造成的深远影响。战后的日本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重生,而这些有着深刻“原爆”烙印的动漫作品中也在时刻警醒着日本必须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