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松

惬意的午后,回温的上海城,空气透露着困意,感觉身边经过的人儿与猫咪一般懒散。忙碌的生活已然成为都市人的常态,高密度的工作,厚重的眼圈和哈欠连天的困倦。

年轻人已经习惯了靠咖啡来提神,驱散困意。但你知道咖啡的故事吗?

孤儿遇上咖啡豆

四月的风,来自印度洋,温暖而湿润,吹过高黎贡山,吹暖了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地处云南省西面,南北蜿蜒,如同怒江的侍卫,守护着怒江自由奔流。丛岗村地处怒江的咽喉,往北是高山峡谷,地势陡峭。往南,大山如同“高黎贡”的裙摆,坡缓地大,气候温润。

清晨9点的高黎贡山,还有许冷飕飕,28岁的言秀邓已经在山上工作了一个多小时,他在采摘自己的咖啡豆。“这些咖啡豆,不仅仅是一杯杯咖啡豆原料,更是我生活的盼头。”言秀邓对自己栽种的咖啡豆格外重视,咖啡让他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

在10岁时,言秀邓父亲意外死亡,母亲改嫁,言秀邓和弟弟成为孤儿。他们原来生活在贡山,山高坡陡,难以种植作物,缺少收入来源,兄弟俩就跟着叔叔一家,顺怒江而下,来到保山地势平缓的山谷,在保山潞江坝丛岗村,向当地人租地,种植玉米、甘蔗。在咖啡市场年景好的时候,他们也开始学种上了咖啡。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家人也解决了温饱。几年前,言秀邓的叔叔给他介绍了个媳妇,开始独立生活。

丛岗村辖区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6000多亩,辖区海拔700~1700米,盛产优质小粒咖啡、芒果、龙眼(桂圆)等。常住人口694户,25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3户501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两年来,丛岗村已为贫困户解决了住房和小学校舍问题,发放了低保,解决了外出打工就业等问题,成为典型的“直过民族”。生存环境大为改善,但由于缺少增产增收的途径和产业,丛岗村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2019年伊始,“拼多多”团队入驻丛岗村,通过组织商家,为咖农解决加工渠道和销售渠道,并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改良品种,增加咖啡附加值,以让当地咖农及贫困户摆脱“有好产品,却走不出,卖不出好价值”的困局。这次,做农产品上行的“拼多多”,逆向回到了农业生产的源头,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受益主体。言秀邓就是其中一个,过去他在保山咖啡种植产业链的最底端,如今他可以借助“拼多多”的渠道,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跟着咖啡豆去旅行

为什幺这小小粒、黑溜溜的咖啡豆,会让城里人这幺着迷?说起咖啡,言秀邓一直不明白那幺苦的咖啡,城里人怎幺会喜欢,更不明白好的咖啡豆怎幺就能卖到几十上百元一斤。那幺就跟着自己的咖啡豆来一次旅行吧。

平时,咖农们每天在咖啡田里太阳下,用心的呵护着每一棵咖啡树。6月初,9位村里合作社选出来的咖农,乘上飞机,走进“星巴克”,看看自己种下的咖啡豆,最终变成了什幺样子。

是苦是甜?这一杯城市里的咖啡,让言秀邓也说不上来了。言秀邓的手机壳上是他和妻子的合影,到上海的所见所闻都被他用手机录了下来,第一个传给的是他的妻子。对于孤儿出身的他来说,生命中的一切苦与乐,都会给予来之不易的家庭。就像一杯好咖啡,把苦喝进嘴里,满口却能生津一整天。哪怕尝不得苦,增加些蜜、奶、冰、糖等,苦也就变没了。

言秀邓和当地傈僳族的咖农们,尽管生活清贫,但人们的表情平和安详。不抽烟、不喝酒是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诚实善良是他们的信仰。同行的大学生村干部、加工户、档卡户,因为有了“拼多多”的到来,梦想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