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在刚刚落幕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广东代表团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获得32金、13银、11铜和27个优胜奖,独占鳌头。个中缘由不一而足,而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对广东技工技能的涵养作用多为人忽视。笔者认为,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今天,应特别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的涵养作用。

岭南文化中务实重效的传统,是涵养技能观念的核心基础。这一传统下的技能观,是一种效用先行的技能观念。它虽重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却以直观经验为方法,以实用效果为追求,把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广东科技发展史上,应用型的技术发展得特别快。如东晋葛洪以炼丹着称,他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老,并非探索化学原理。岭南地区精于机器、航空及日用生活生产领域的发明创造,与长三角地区精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发明发现截然不同。这种重直观轻抽象、重实际轻理论的文化传统,客观上给岭南技能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给岭南技术工人提供了广阔的技能舞台。

岭南文化中崇尚技能的传统,是涵养技能实践的精神动力。岭南一域,北方移民不绝,南下北人为生计谋,极度重视生存技巧,加之贸易发达,对技能有特殊的尊崇。明代时,锡器以广州所造为良,有“苏州样、广州匠”之称。当时佛山“冶铁遍天下”,与当地对冶铁技能极致追求有关:“冶者必候其工而求之,极其尊奉。”

广州农历六月十三“鲁班先师诞”及“食鲁班饭”的鲁班信俗,历史悠久。据最新研究成果,清末民初广州鲁班庙的数量不少于14座,是当时全国拥有鲁班庙最多的城市。崇尚工艺尊崇匠人的传统,令广东制造业手工业技能长盛不衰。

岭南文化中开放性和兼容性的传统,是涵养技能要素的生动源泉。岭南本是中原文化、楚文化、百越文化融会交汇之地,在地域文化上的兼容性很强。近世以来,西学东渐,岭南人又利用开放性优势,创造出了中西交融的近代岭南技能。如开平碉楼、广州骑楼的建造,无一不是中西合璧之技。

近代以来,岭南技工对西洋技术的创造性仿造引进,较为成功。如当时广货中的木钟铜钟油灯布伞,仿制之精已与洋货平起平坐。开放兼容的传统,使岭南技工技能能博采众长、吐故纳新、常立潮头。

广东技工展现出来的风采,背后离不开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滋养。当代中国的技术工人能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