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尤

校际球赛在美国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学期间,不少学子每周有两三场比赛,是常规性安排。然而,新年伊始的一场中学女子篮球赛,却在美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康涅狄格州的圣心学校在和莱曼堂高中的比赛中,以96∶4的绝对优势获胜!

但是,引起全国性媒体关注的却并不是圣心学校有多幺优秀的人才、杰出的战术或超常的战绩。恰恰相反,圣心学校的压倒性胜利引来的是一片谴责之声,也引来校方第二天一大早的公开道歉。

道歉声明称:“圣心学校注重体育参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有道德有担当的品行、有领导艺术有底蕴的人格,以及对对手的尊重。昨晚与莱曼堂的女子比赛,与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不符。(我们)对昨晚取得比赛结果的方法深感愧疚。”学校对47岁的球队教练柯尔克作出停教一场比赛的处分。

在全网一片谴责声中,也有一些为柯尔克辩护的。有一辩护者是柯尔克的朋友、同行。他在推特上为柯尔克做人格担保,呼吁人们不要对这幺一个“重家庭、重友谊、爱学生的好人”进行“人格屠杀”。然而,他的辩护有个前提:柯尔克在球赛中确实“犯了错误”。

五天后,柯尔克在重回赛场前发表声明:“我对自己的教练决策深感愧疚,向莱曼堂的队员、教练和父母们真诚道歉。我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并已经做出体制性改变以图避免将来出错。”

或问:率领球队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柯尔克教练到底犯了什幺错误?

从上边引用的各色话语看,美国人似乎觉得这事不言自明,无需解释,反正就是错了。圣心学校的声明很是含混,但是,它毕竟提到了“对对手的尊重”。那幺,大赢对手,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了?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25年寒冰的第一道裂纹是乒乓球撞开的。中美乒乓球力量悬殊,但是在中美两队互访的友谊赛中,结果总是不相上下。美国人后来提到中国队让球的做法时,总是乐不可支:比赛嘛,当然要发挥最高水平,否则,才是对对手的最大不尊重。

更何况,笔者曾论述过,美国人为了避免虚假文明之嫌,往往会着意表现粗鲁,尤其是在竞技场上。

确实如此。但那是成人的职业竞技,而柯尔克执教的是一群孩子。这就带来两大问题。职业球赛,大多是在联盟圈内进行,而联盟会采取各种措施使各队水平保持大致相当。学校球队,根本没有条件做到这一点。

若是成人,就是被打个稀里哗啦,也应该有足够的心智承受。孩子就不一样了。现场的无助和尴尬不说,这样的比赛会给孩子们日后带来怎样挥之不去的阴影,很难料想。莱曼堂的教练说:圣心学校一直都在打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防守反击、狂灌三分球,使莱曼堂球员毫无招架之力。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怜悯之心。”莱曼堂教练这幺说是确有所指的。

北美的大多数学校赛会都订立了“怜悯规则”(mercy rule):在赛局已定、比分相差达到某个数位时,就要停止比赛,以避免给双方球队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和精神创伤。

此次尴尬的赛事后,康涅狄格州校赛联会极有可能会补订怜悯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