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达卡的工厂

六年前,我突然接到了这样的命令:“Totoly,你马上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收拾行装明天一早飞达卡。”老板兴冲冲从楼上一面疾走下楼一面冲我说。

我正忙碌上海展会的事宜,正准备明天就飞上海。哪有马上就能入境的?总得搞个签证,换些美元吧?我心里嘀咕着……对达卡事宜一无所知,但事发突然,只能在半天时间内一面了解业务问题,一面了解入境事项。

老板一句“我们的货出了问题,客户投诉,你先去了解实情,那里有入境签”,我天真地理解为:从明天开始,我就是深入调查孟加拉货源地的“詹姆斯·邦德”了。

从广州白云机场到达卡大概三个半小时,然而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一程我飞了50年。我飞到50年前才会有的环境—暗淡的灯光,掉色的粉刷墙,陈旧的地砖,外露的电线、网线,效率低下的过关程序……与一个月前我刚来往的香港和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形成鲜明对比。

承接失落、失望的是不安:长时间等候过关排队过程中,总有穿着不同制服(警察、军警、海关职员)的人穿梭于人龙,神情和颜悦色,表面上友好地提供帮助甚至优待,实际低声要求小费。

不少中国人还真愿意给,结果更加拖长等候时间。两个多小时后我才算走出机场,面对眼前的市容市貌,我觉得更不安。

只见满眼都是当地人密密麻麻拥挤在出口处,更外围是汽车、人力车挤在一起动弹不得的马路。好不容易等来接我的车,那是一辆破旧的日本淘汰汽车。我的车摆脱团团包围的“丐帮小弟”,汇进了浩浩荡荡拥挤的车流,缓速前进。打了好几次瞌睡,我终于到了住所,一看表,离机场出来已经又过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我乘客户安排的车(又是一辆破旧的日本车),去制衣厂。说好早上8点到,居然10点多才到。往后6年,在孟加拉的所有约见,孟加拉人必定迟到,这是常态。

达卡工厂的纺织机

我人生中遇到最困扰的事情,莫过于堵在达卡唯一主干道Dhaka-Mymensingh Highway上。无数的国外报废轿车、废旧大巴车、大小货车,还有摩托车、人力车,全挤在这条路里争相前进,结果是谁都只能龟速前行。

我要到的工厂无非20公里远,却慢吞吞地走了5个小时,情绪低落至无奈。如果世上还有比这更令人困扰的,就是我将要每天在这穿梭直到任务结束。而如果还有比这更困扰的,那就是沿路看到的脏乱差—上百公里的Dhaka-Mymensingh Highway,路两旁是连绵的制衣厂,不完全统计有3000多家,最小的有5000名工人,最大的有7万~8万人,大部分都做牛仔服饰。

工厂周边是密集的贫民社区。工厂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一律堆在路旁,一堆又一堆,路到哪垃圾堆到哪。

流浪狗、流浪猪还有牛在沿路觅食,到处可见男人们随地小便。往后6年,我常驻孟加拉,这种状况没有一点改变。

鄙公司的牛仔布还真是出了些问题,完全处理好需要2个月,我不得不留下来。因为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因素,这两个月内我居然接触到了孟加拉在纺织和制衣方面最好的技术人员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水平,同时也见识了孟加拉同行的硬件水平。

达卡制衣厂的工人

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当地大型纺织厂和制衣厂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全是当今世界最新最先进型号,而且数量多、规模大。孟加拉在纺织制衣方面有其政策倾斜,吸引了全世界资金来孟加拉投资设厂,各大世界品牌和中间商均来孟设立分部。他们直接沿用欧美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氛围也相当国际化。就技术人员来讲,他们的专业水平相当出色,技术骨干经验丰富,而且人都相当精明。因此,质量问题的责任归属计较,确实处处要留个心眼。

更让我多长心眼的是,做业务的还自带私货—涉及订单、定价环节,必私下跟我商量在合同单价里加上他指定的佣金。

在孟加拉的所有约见,孟加拉人必定迟到,这是常态。

因为立场和利益的关系,我们之间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厘清各自责任,智商、情商、专业全受考验。我一个人怎幺应付得了那幺多高手啊?怪不得连詹姆斯·邦德都需要个邦女郎分担。特别指出的是,两个月里我接触的孟加拉人最高层是老板、总经理,中层如总工程师、业务经理、技术骨干,低层如一般工人、业务员,全是男士。5万多人的制衣厂里,女工占大多数但全在车间里工作。

另外我深切体会的是,孟加拉人说英语除了带浓重的当地口音,让我长时间难以适应外,他们很多英语语法错误居然跟中国人初学时候是一样的,例如“Boss,mayIopentheTV?”我会心一笑,猜孟加拉语可能跟中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孟加拉的日子一天天过,在那条令人困扰的Dhaka-Mymensingh高速路上一天天地堵,穿梭于几个制衣厂一天天熬,逐渐跟当地人熟了以后,我连“Alsalem Alaykum(愿真主的安宁降临于你们)”也能似是而非地说了。

达卡街景

他们直接沿用欧美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氛围也相当国际化。

我发现,孟加拉规矩很多,但他们是可以通融的。关键在于你怎幺沟通。另外,九成人口是穆斯林的孟加拉(也就是原来的东巴基斯坦)在宗教方面,不像伊朗和巴基斯坦那样严格;当地人一天五次的礼拜因人而异,尤其是当我跟众人议事时,遇到礼拜时刻通常不参与。

不过每逢周五礼拜日,大多数人,包括女性,都会参与集体的大型礼拜。那时你会看到店铺、工厂、本地企业都休息,大街小巷全挤满人,其神情谦卑严肃。

总体来说,与我打交道的孟加拉人都比较热情友善,乐于帮忙。他们特别喜欢握手—用右手握。而当地的饮食习惯是手抓—用右手抓。咖喱是必需的,吃完后习惯地会先吮手指再洗。后来我也偶有机会跟女士打交道,有客户也有客户的家人,她们说英语都不错,也愿意主动跟我握手,言行举止都很斯文得体。

孟加拉的义务教育估计不错。如果不用下工厂,在市区走动,你会发现在很多学校,学生们都穿西式校服,光洁整齐。遇到放学,他们都结伴同行。在一个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里,男女生之间毫无顾忌,互相说笑打趣甚至小打小闹。看得出来,他们的学习压力一点都不大。遇到外国人,他们也不拘束、不防备,发现我在拍摄他们还主动上前摆姿势。

有手机的同学,无论男女,还会邀我跟他们合影。一看见有外国人合影,周围的同学们也凑上来。很多国人在当地也有类似经历。上学的小孩英语普遍说得好,比大人标准。

第一阶段的任务总算告终,我已经又堵在去机场的Dhaka-Mymensingh高速上了。过往无论出国留学还是出国公干,我就像小学生作文结尾那样必“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然而,这次却是个例外。

我想走的心情特别迫切,尤其当到了机场又挤在进场人龙里,制服人员又在低声索要小费时。客观上,我在孟加拉过得并不苦—孟加拉市区的商业可算比较发达,与广东三线城市不相上下。在购买力充足的前提下,保持与广东差不多的生活水平并非难事。

关键还是卫生环境、生活节奏、饮食习惯、文化氛围、市容治安等方面,让我难以长期忍受。简单来说就是,筷子文化与手抓文化,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发达与发展中之间的矛盾。不过矛盾可以调和—要时间、要密切沟通、要持续共赢的商务交流,这是后话了。而此刻,我终于登上了飞机,机舱里响起的是—《梦里水乡》。

责任编辑 何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