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荷

大连理工园位于这座城市的市郊。驱车过去,干净整洁的道路渐渐消失在越来越飞扬的灰尘之中。拐进岔道,穿越像迷宫一样的旧式居民楼,直到无路可走的地方,有一幢年代久远的矮楼。沿着贴满各种各样小广告的楼梯上去,一只流浪猫不知道在什幺地方一直叫着,黑漆漆的楼道中弥漫着一股霉味。房间没有门牌号,敲开了几家邻居的门,都不知道曹兆海这个名字。

可是,远在数千里之外甘肃省白银市的人却记得他。

1985年至1996年的11年间,曹兆海在甘肃白银教了上千个学生。他们中的90%都成为了大学生。像王小波的忠实读者给自己取名“门下走狗”一样,他们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曹徒”。

因为多年没怎幺和亲戚联系,几年前唯一亲近的姐姐又去世了,曹兆海孤身一人呆在这光线幽暗的房间里。面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身体虚弱的他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讲述完一件事情。

客厅里除了满满当当的历史书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看书了,但是在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所有的往事就像昨天一样清晰。

一夜成为右派

曹兆海至今不清楚,自己是如何被划为右派的。

1957年,当“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两个选择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当时作出的选择,以后会怎样改变他的人生。

反右开始的时候,曹兆海正在北大历史系读一年级。他本该前途无量,但却遭遇飞来横祸。

1957年7月9日,毛泽东在上海干部会议上讲话:“右派只有极少数,像刚才讲的北京大学,只有百分之一、二、三。这是讲学生。讲到教授、副教授,那就不同一些,大概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右派。”

根据《北京大学纪事(1898-1997)》,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延续到1958年1月底的3个月的“反右补课”中,北京大学一共有699人被划成了“右派分子”,其中,学生589名,教职员110名。

曹兆海不清楚,他当年是否就是为了凑齐这个“比例”被划成右派的。直到今天回忆往事的时候,他都反复说自己是个“胆小得近似怯懦”的人。

“如果要说我当时有什幺错,那就是我喜欢读书,又喜欢到处去说……那个年代,哪能这幺张扬啊。”曹兆海说。

这种好学或许源于家族的遗传。追溯上去,他的太祖公曾经是国子监的太学士,曾祖父是光绪的书法老师。

1957年2月,北大校长马寅初被打倒。有人写了支持马校长的信。曹兆海说,不知道为什幺,这个嫌疑落到了他的头上,最后他被定性成“企图叛逃、企图组建反动小团伙、企图写反动文章”,划为右派。

1958年,曹兆海被下放到河北沙丘。那些年,个子1米82的他,一度瘦到了只有80斤。

有一天,他站在广袤的天空下,突然想起,自己所在的地方,秦始皇就是死在这里,赵武灵王也死在这里。他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痛苦,觉得人要是啥都不知道多好,“还挺高兴”。

他看着当地农民生活很苦,家家户户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带着他们去古战场上找残留的古铜钱,拿去换几个钱,暂时填饱下肚子。“我还记得是一个铜钱换一分钱。”——他的历史知识总算派上了一点用武之地。

白银奇迹

文革结束后,1979年,曹兆海回到老家大连,四处找寻教书的工作。

找工作并不顺利,因为他只在北大读了一年就被下放了,没有大学学历。他后来去找了北大,才给他发了张肄业证书。

曹兆海只找到一份临时工作,在大连的列宁中学代课,没有固定收入,一个月最多五六十元。

1984年的一天,曹兆海乘车去找工作,旁边正好坐着甘肃白银公司第二中学的党总支部书记李保和。

创办于1975年的白银公司二中当时是个教育基础很薄弱的学校,80%以上的教师都只有中师或者高中学历。学校很久以来只有初中部,刚建立两年的高中部由于成绩太差,面临着被取消的命运。

1983年3月,白银实行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调整了二中的领导班子。新上任的班子在《甘肃日报》上公开刊登消息,在全国招聘优秀教师。1984年10月,兰州市教育局组织下属单位去外地考察优秀学校,李保和参加了这次考察。

李保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旅顺到大连的公共汽车上,我正好和曹兆海一个板凳。他看见我戴着白银公司二中的校徽,就聊起来。他听说我们在招老师,就说起他认识一个代课老师,学历怎幺怎幺样,上课怎幺怎幺认真,一直希望能找到份固定工作而不只是代课……最后下车的时候他才告诉我,那个人就是他。”

李保和深感师资力量缺乏,终于下定决心试一试。1984年12月,他给曹兆海发电报,让他来白银。

曹兆海欣然前往,只是没想到,这一去就是11年。

如果在百度百科中搜索“甘肃白银公司二中”,会看到这样的描述:自1995年以来的10年间,高考综合成绩一直稳居白银市前茅,先后培养了5名甘肃省高考文理科状元、15名甘肃省高考前10名的学生,以及25名清华、北大学子。——这是曹兆海离开之时和之后的白银公司二中。

而曹兆海到来之前的白银公司二中,在当地排倒数前几名。没有教师和学生自愿来这所学校。

“白银不像其他地方有好的生源,初中到高中,其实学生的成绩差得很。曹老师带了很多年的高三,他基本上是靠一年的功夫,硬把这些孩子给带出来的。可以说是,一个名师改变了公司二中的命运。”李保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曹兆海来之后的第二年,白银公司二中的高考成绩就一跃居于全市第一。也就是这一年,白银恢复建市,李保和被任命为白银市第一任教育局长。

“1983年以前,白银公司二中能上大学的是个位数,他去了以后,很快上升到了2位数,1988年上升到了3位数。他带的班上考上大学的有80%以上。”李保和说。

此后,连续十年,白银公司二中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一。

教育改变命运

北京的影视制作人李东曾是曹兆海的学生。

当年的李东,曾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小孩,沉浸在霹雳舞的世界中,完全无心学习,高二的时候,成绩还是班里的倒数前几名。他也根本没有考虑过未来。直到1990年底,他遇到了曹老师。

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曹老师的情景。“我二姑领我去见他,说想上他的班,但是家人都很忐忑,还不知道他收不收呢!结果,他见了我以后,就说没问题。他当时说,这孩子眼睛里藏着马达呢!”李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遇到曹老师之后,李东感到,“好像突然生命当中有了一道光……”

他回忆曹老师上课的风姿:“他走路很快,一阵风一样地卷进教室。上课的时候也不像其他老师,完全不需看讲义,对历史事件人物信手拈来,而且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他就好像为我们这座小城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门。”

曹兆海告诉学生,不要被历史课本里面繁复的字句迷惑了,历史无非就是名词和动词,没有形容词、副词……他把历史事件和人物拎出来,编成像藏头诗一样易记易背的顺口溜,在他的班上,“就是笨得不行的孩子考历史也没有不及格的”。

对于高考,他教给学生独特的应试方法。“让我们一进考场先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画出来,他早说过,考来考去,都逃不过这两张图,结果现在毕业几十年,现在这两张图还印在我脑海里。”

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李东最后以甘肃省前几名的成绩,考进了广州外语学院,成为考进这所大学的第一个白银人。

现在想起来,李东觉得又幸运又后怕。“当年如果不是曹老师,我们那里的人恐怕连广州外语学院这个地方都闻所未闻……如果不是遇到了曹老师,那时候的我已经完全自暴自弃了。或许现在就留在白银,最多是一个跳霹雳舞跳得还不错的普通工人,甚至有可能沦落成个小流氓了。”

李东后来出过唱片,担任过电视台主持人、节目制作人。今年,他决定不顾一切筹备自己的电影。“再苦,也不能苦过当年曹老师那样吧。”

唐月广也是因为曹兆海走出了白银。“我那时候在他的宿舍住了两年,就是那种学校的单身宿舍,一共两张床,地上还铺个毯子,他的房间永远都是一屋子的学生,每天晚上那些家住得远的,还有家在农村条件差的,全部都到曹老师这里来吃饭。”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很快,唐月广的成绩从班里的第50名上升到第14名,顺利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后来,他在电视台工作,去了北京,再回到白银。他很庆幸,自己的人生自此从来都没有走偏。

“在那个年龄,有那样一个人作为榜样是很重要的,我们每天住在一起,真的是言传身教,但曹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这样,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被他改变了命运的还有很多……”

那个时候,白银地区的很多家长还不懂得重视高考。只有曹兆海才深刻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

曹兆海积极和校友们联系,希望过了录取线的学生能够被顺利录取。李保和回忆说:“当时兰州有个北大校友会,他就一个一个地找,听说有招生的要来甘肃了,问清楚是哪节车厢,就在门口去守着。”

但是他从不建议自己的学生上北大,“免得遭罪”。当年,他看着马寅初校长被带走,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师商鸿逵被打倒,这样的印象终身难以磨灭。

知识的光芒

学生似乎是曹兆海生活中的全部。

在唐月广的记忆中,曹老师的生活极其简朴,对打牌下棋什幺的完全不感兴趣,除了备课,就是看书。”

知识似乎是他生活中惟一的光芒。“他看问题的角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所谓知识体系,我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似的。”李东说。

有学校同事、学生家长试图给他介绍对象,却被他全部拒绝。这个话题是采访中的禁忌,或许也是他从未向外人道出的秘密。

但是,也看不出曹兆海孤独难过。唐月广猜测:“估计他惟一难过的时候就是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时候吧。”

他相信,在白银的10来年,曹兆海是快乐的。毕竟,在这里,连远在兰州的学生都知道,“白银有个很历害的曹老师”。远道的学生闻讯而来,他上课的教室总是被挤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通不过。

那些偏远穷困人家的家长,没有办法表达心意,就打点山泉水送他。白银下面有个贫困县叫景泰,那里的父母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救济的通心粉送给曹兆海,曹兆海回头全部做给孩子们吃。

离开白银

1985年,白银市教育局出了一本《一代师表》。全市两万多个教师,进入“一代师表”行列的有60多个。曹兆海名列其中。那是他获得的惟一荣耀。

学生们都认为,曹老师没赶上好时候。“不然依他的知识和口才,他不比《百家讲坛》的任何专家差。”曹兆海的老师商鸿逵的儿子商传,就因《百家讲坛》而走红。

他自己也自嘲地说:“我们那个时代,一流的学者被打倒,二流的学者在教书,三流的当专家。”

1996年,曹兆海退休,离开白银,回到大连。

1998年因为肠癌动了手术之后,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两年前,小腿不知道什幺原因整天酸痛,痛苦到极点的时候,一天一宿都闭不了眼睛,只能靠安眠药勉强睡几个小时。他请了个24小时的护工,每隔几分钟帮他翻一次身。他经常叨念一句话:“当年不去北大就好了,也可以去北京医科大学的。”

但是,他的房间里只挂着两个相框。一个是从前在白银时,学生给他画的像;另一个是一张照片,1957年他刚刚进入北大时照的。相片里的他,年轻英气,意气风发。★